专用性资产投资、企业竞争优势与风险治理
——兼论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2017-09-26 06:26汤吉军
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专用性租金竞争

汤吉军

(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产业组织·

专用性资产投资、企业竞争优势与风险治理
——兼论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汤吉军

(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没有考虑专用性资产投资,所以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只要依靠价格信号就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然而,专用性资产投资不仅导致生产要素无法充分流动,而且还造成企业的成本不对称和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获取超额利润或者效率租金提供一种理论框架。因此,本文基于专用性资产投资,借助不完全产品市场结构研究企业竞争优势,这并不意味着低效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垄断租金和效率租金的来源,较为全面地认识国有企业效率及其分类改革问题,同时也为企业风险治理提供了指导原则。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专用性资产投资管理和风险治理,对于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专用性资产投资;企业竞争优势;风险治理;效率租金;国有企业改革

一、引 言

从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来看,学者们对于国有企业效率有着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是低效率[1]或者效率双重损失[2],主要归因于所有权结构和行政垄断等。程恩富和鄢杰[3]反对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论,认为国有企业的整体高效已得到历史检验,垄断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具有技术效率,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并不存在显著的财务与技术效率差异,所有制对于企业微观效率的影响也不显著。即使忽略了行政垄断,那么从经济学角度看,国有企业到底有没有竞争优势?若有,其竞争优势是否来自于市场竞争的效率租金,而不是完全归结为行政垄断租金,在理论研究层面迫切需要给予新的解释,对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看,企业被看做是一种生产函数,并没有涉及企业内部的运行成本问题。在产业经济学中,在资源完全同质和充分流动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存在竞争优势。如果存在进入壁垒和流动壁垒,即使存在同质资源,企业也会存在竞争优势。但是,相关研究表明,市场结构对于企业绩效的解释并不充分——仅仅看到行政垄断租金或者人为垄断租金,看不到竞争优势所产生的效率租金,与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事实上,现实中的企业是异质的,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虽然有些国有企业依靠行政垄断或者人为垄断造成不公平竞争而获得垄断租金,但也有些国有企业依靠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而获得效率租金,因而不能一味地认为国有企业低效率。

由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可知,资产专用性的强弱可用资产的流动性与可转换能力来衡量。一般来说,如果资产的流动性与可转换能力较强,则其专用性较弱,通用性较强。资产的流动性与可转换能力越弱,则其专用性越强,通用性越弱。对于那些专用性较强的资产,若改变其初始用途,其使用价值就会出现很大损失,往往涉及敲竹杠或者机会主义行为。一方面,打破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就会发现专用性资产投资导致潜在企业进入障碍,为企业竞争优势分析确立框架,看到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另一方面,由于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会产生对企业剩余的敲竹杠问题,从而产生补偿风险。Williamson[4]通过引入资产专用性、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等概念,深入探讨了交易成本与治理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具体区分了资产专用性投资与非资产专用性投资,提出市场、混合与等级治理的合理性。Hart和Moore[5]指出,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资产专用性和敲竹杠是影响契约签订的关键因素,企业剩余控制权会对事前资产专用性投资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基于以上理论研究,本文分析专用性资产投资如何导致生产要素无法充分流动,如何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为什么会产生风险,并探讨了国有企业效率及其分类改革问题。

二、专用性资产投资与效率租金的关系

在传统企业中,可转让资产构成一种粘合剂(Glue),促使企业投入要素组合在一起。然而,金融市场发展使不可转让资产对企业更加重要。在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中,专用性人力资本似乎在竞争优势创造中是最基本的要素。新古典经济学不考虑沉淀成本的影响,并认为在竞争充分的情况下,自由市场交易会使产品的市场价格与其边际生产成本趋于相等。处于此种价格状态时,经济体就达到了最佳产出水平,即处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然而,只有当投资能够无成本地在不同行业之间转移时,即产业中的沉没成本基本为零时,该理论才能成立[6]。因此,在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上,所有投资成本都能够通过资产再出售而得到充分补偿,不会发生任何投资损失。

相对而言,资产专用性是指一项资产可以改变其用途或者使用权而又不损失其市场价值的程度。专用性资产投资亦称为专用性资产,专用性资产是指没有巨大损失无法转为他用的特定组织或者企业的那些资产。Becker[7]首创“人力资本”这一术语,进一步考察员工的专用性技能和知识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性,从而涉及专用性人力资本。Williamson[8]在研究交易成本理论时指出,市场关系无法处理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投资在治理结构或者产权界定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而市场交易仅仅涉及通用性资产。事实上,交易成本经济学与可竞争市场理论只不过是从镜头两端看问题:一个是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另一个是零沉没成本。他进一步把资产专用性分成四种类型:场地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干中学方式获得的人力资产专用性和专项资产。实际上,企业在生产中使用的关键性资产是知识资本,即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而不是股东手里的知识和经验。

按照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包括专用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有形资产又可划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比如厂房、机器设备、土地和其他生产性物资等。有形资产的价值通常能够较为容易地依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衡量,并且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一般包括专利、品牌和商标,甚至是蕴藏在人脑中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利用方式通常较为多样,企业既可在其内部开发利用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可选择以许可证的形式将其出租给其他企业,还可选择以品牌转让等方式将其售出。相比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一般很难被竞争者复制,这是因为知识产权往往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并且供应与销售网络、品牌知名度和商誉等无形资产是企业长期积淀形成的,通常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和内在的复杂性,竞争者短期内不易对其进行复制或者替代,工人之间和工人与机器之间的资产专用性问题更是如此。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租金是指超出一般资源机会成本的那部分回报,它源自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在效率上的差异[9],专用性资产、竞争优势与效率租金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专用性资产、竞争优势与效率租金的关系

综上所述,企业获得租金主要是因为能够充分发挥其所拥有的异质性资源带来的竞争优势,并非企业利用行政垄断或者策略性垄断的结果,进而较为全面地认识到国有企业租金至少来自于效率租金,而不是完全归结为垄断租金,从而避免错误的政策建议。

三、专用性资产投资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Theory,RBT)最初是由鲁梅尔特、维尔纳维尔特和巴尼等建立的,突出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企业同质假设,紧紧围绕一个核心议题:“为什么一些企业的绩效总是胜过其他企业?”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具体表现是,它能比处于同一产品市场的边际(收支相抵)竞争者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10]。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拥有的能使其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的独特资源往往符合VRIO框架,即有价值(Value)、稀缺(Rarity)、不易模仿(Imitability)和可被组织(Organization)有效利用。

在传统企业中,人力资本是不流动的,而且与有形资产密切相关。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流动性较强,但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在当前的就业契约中有更大的经济价值。Barney[11]最早通过考察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性探讨企业核心知识和能力的非竞争性及其与竞争优势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在企业战略资源完全同质和充分流动的条件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是不存在的。Penrose[12]认为,知识和能力之间具有专用性特征和互补性特征,难以用市场定价来配置。由于专用性资产投资构成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特征,导致生产要素难以在企业之间自由流动,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且从中获得超额利润。

企业拥有的独特资源基础是内生演化的结果,短期内竞争者无法轻易获得这种资源基础,所以拥有独特资源的企业与竞争者之间便产生了效率上的差异,其由此便可享受比竞争者更低的成本,进而获得更多的剩余经济价值,即获得了租金,这部分租金是由企业的资源基础导致的效率差异所引起的,因而被称为效率租金(Efficiency Rent)。效率租金是由企业独特的资源基础决定的,但资源的获取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实际上企业为积累资源,前期已经投入大量资本,这与垄断租金完全不同。企业最根本的目的是建立与维持一种合法的、经济的壁垒,以将其他企业拒于市场之外,从而巩固其垄断地位。如此,作为该市场唯一供给者的垄断企业,就能够轻易控制某种产品的总产量和市场价格,从而便可持续获得垄断利润或者垄断租金。

企业资源积累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关联、资源专用性和资源社会复杂性会产生进入壁垒,进而产生企业垄断租金,潜在竞争者难以获得与该产品生产相关的关键性资源,即便通过付出高昂的成本获得了这类关键性资源,由于在位企业的平均成本较低,潜在竞争者也无法得到正常利润,所以只能放弃进入该市场。图2描述了企业垄断租金或者垄断利润的形成,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边际成本(MC)等于边际收益(MR)下确定最优产量q*,q*对应着垄断价格P*,在垄断价格P*的条件下,企业会产生垄断租金(黑色点状部分)。更为关键的是,由于行政垄断还会引起企业低效率,从而使国有企业平均成本更高,导致的福利损失更大。但是,由于企业具有专用性物质资本和专用性人力资本,包括积累的经验,致使企业具有较低的平均成本(AC1),远低于企业平均成本(AC),从而获得效率租金(竖线阴影部分),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因此,理解专用性资产投资对企业及其竞争者的影响非常必要。因为专用性资产投资导致在位企业与其竞争者的成本不对称,使得在位企业享有成本优势以及相应的市场竞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体现在学习效应中,随着生产经验的丰富,专用性资产投资还会导致企业边际成本下降,使平均成本下移,从而对企业更为有利,具有先行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

图2 企业垄断租金的分类

企业竞争优势与专用性资产投资有关。专用性资产投资会给企业带来独特的资源基础,一方面,企业资产及其互补资产具有专用性;另一方面,企业拥有的知识和人力资本都是其无形资产,这些资产无法在不受损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在位企业在最初进入市场时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专用性资产,所以在位企业在当前决策时便会忽略初始的沉没投资,这种不考虑之前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的情形通常被称作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而潜在竞争者在进入市场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沉没资产投资,因而其边际成本中包含专用性资产投资,这显然会导致在位企业与其潜在竞争者的边际成本及边际风险不对称。Baumol和Willig[13]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沉没成本会构成潜在企业的市场进入障碍,造成在位企业与潜在企业之间的成本差别。此外,潜在竞争者还容易遭受在位企业扩大产量和压低市场价格等形式的报复。因此,专用性资产投资会降低潜在竞争者进入该市场的预期收益,从而阻碍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由此可见,新古典经济学一般均衡状态下的生产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资源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企业仅能获得正常利润,无法获得超额利润,所以企业的经济利润趋向于零。与之相反,现实中的生产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资源也不能充分流动,企业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会使其赢得低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超额利润。除非政府规定产生行政垄断或者法律垄断,否则,这种竞争优势只能来自于市场公平竞争。

四、企业竞争优势的风险来源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以生产函数与投入—产出关系构建模型,企业的市场行为遵循边际原理准则,企业据此确定其最优产量,进而获得短期最大利润。企业理论的开创者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与企业理论有关的还包括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哈特的企业产权理论和霍姆斯特罗姆的企业激励理论等,这些治理方案都可以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增加价值,远远超越企业是一个生产函数的认识。但是,如果处于科斯零交易成本的世界里,则看不到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差别。一旦回到真实的交易成本世界里,便会看到企业的性质及其面临的边界等问题。专用性资产投资其实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产物,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为什么企业决策者要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呢?显然,一方面,因专用性资产投资效应可能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因信息优势或者生产技术优势而趋向于强化以前的选择,从而在位企业有激励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另一方面,专用性资产投资自身无法直接得到补偿,只能间接通过效率租金得到补偿,此时效率租金补偿就会涉及效率租金的产生、占用和分配问题,从而产生投资风险。

(一)企业内部委托—代理成本对效率租金的生成风险

所有权是公司治理分析的试金石,也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Berle和Means[14]提出的大型股份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假定企业是由属于股东的一系列资产组成,并由他们所雇用的经理人所管理。委托—代理理论最早是由Jensen和Meckling[15]提出的,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契约理论(企业非实体论)。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可看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体,具体包括资本的所有者(股东)与资本的经营者、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员工等多组契约关系。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经济资源的所有者(股东)被理解为委托人,管理和使用经济资源的经理人被理解为代理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假如经理人就是企业的所有者,并拥有企业全部股权,在此情况下,他会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而自觉努力工作,并不会出现代理问题。但是,如果经理人对外发行股票,吸纳新的经济资源进入企业时,经理人便只享有企业的部分剩余索取权。此时,经理人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就有偷懒和提高在职消费的动机,他的行为与原先自己拥有企业全部股权时有显著差别,从而产生监督成本、履约成本和剩余损失等效率租金生成风险。其中监督成本是指企业外部股东为防止经理人偷懒和过度的在职消费而对其行为进行监督所产生的费用;履约成本是指代理人为获得外部股东的信任而采取自我约束措施所付出的成本;代理人与委托人利益目标不一致所引起的其他损失被称为剩余损失。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代理人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关于其个人行为和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双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会影响委托人对代理人行为的有效监控,从而给企业效率租金的生成带来风险。如果契约完全,没有委托—代理成本,那么就会不发生效率租金的生成风险。由于委托—代理成本的存在,企业应该被看做权益资本提供者(委托人)与管理层(代理人)之间的一种契约机制,其目的是使双方关系的代理成本最小化。否则,就会导致效率租金的生成风险。

(二)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对效率租金的占用风险

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需要保护性管理结构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因为专用性人力资本有助于企业成长。在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中,员工持股计划经常被使用。显然,专用性人力资本鼓励长期契约关系,不可能简单地被产权或者隐含契约所保护,它需要关系性和信息性的手段。如果契约没有很好地被执行,那么专用性投资一方会遭到敲竹杠,从而导致投资不足[16]。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他认为市场与企业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手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但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来完成的,而企业配置资源是通过权威(企业家)的组织和协调来完成的。然而,使用市场机制或者企业组织配置资源都是有成本的。科斯认为有时候在企业内部组织某些交易(配置资源)要比借助市场手段所付出的成本更低,节约交易成本是企业产生的原因。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与企业规模成正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该成本会逐渐增加到与在市场上组织该交易的成本相等,此时企业的规模便停止扩大,企业与市场的边界也就确定下来了。在现实市场经济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常态。由于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动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交易双方签订的契约通常是不完全的,从而很容易出现经济纠纷。如果仍然依靠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法庭来解决交易双方的经济纠纷,最终结果难以令人满意,或者一方获益而另一方受损,或者不能实现双赢。由于交易的多样性,契约的关系治理也应该有多样性。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交易属性和契约多样性进行研究,其治理结构的目的是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和提高交易效率。否则,在存在交易成本条件下,人们选择单一治理结构会增加交易成本,从而产生对效率租金的占用风险。

(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对效率租金的分配风险

与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相比,物质资产对价值创造的作用不是很大。股东价值最大化也不再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因为企业难以按照市场价格进行配置资源。其中这些专用性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是竞争优势的来源。无形资产是一种特定的资产类型,例如专利、商标、设计和版权等。知识产权有市场价值,成为企业商誉的基本要素。其他一些无形资产,或者以社会资本和关系资本形式存在,或者以组织资本形式存在,都不可能被传统契约理论所承认。无形资产是异质的,难以被物质化和测量。同样,所有权也无法应用到像忠诚和友谊这样的关系上。这也使有些人使用隐含契约或者关系契约作为决策的方式。无形资产是不可交易的,远离有效率市场假说。在这种情况下,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在不完全契约下产权理论的重建,所有权被定义为剩余控制权,从而拓展到一系列契约所有方,进而使利益冲突的程度远远比委托—代理条件下小。由于契约本身是不完全的,这就给签约的某一方事后敲竹杠或从事机会主义行动的机会。如果考虑这一点,会严重降低企业专用性资产投资效率。实际上,那些可预见、可实施的权利并不会对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对资源配置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剩余控制权,即契约中没有提到的对专用性资产的控制权。在契约不完全的情况下,将剩余控制权赋予对投资决策产生更重要影响的一方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除了员工有专用性技能,管理资本也有专用性特征。根据公司治理理论,在一个企业里谁拥有资产、谁拥有的资产多,谁就拥有剩余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是一种(非人力)物质资产的组合。正是用物质资产作为粘合剂,将人聚合到一起,才产生了企业,从而会削弱企业效率租金的来源。这是因为企业的专用性人力资产投资也不容易在企业外部使用,一旦投入,除了分享企业的收益之外,是不可逆的,这会使员工处于很大的风险之中,从而需要做这种投资的员工参与到企业控制权的谈判中去。此时企业就成为专用性投资的集合(Nexus of Specific Investments),而不是契约的集合(Nexus of Contract),企业是共同的专用性资产和专用性人的联合[17]。如果企业剩余控制权配置不合理,就会导致租金分配风险。

总之,专用性物质资产投资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可能面临巨大风险,不仅存在潜在敲竹杠问题和相关的没收风险,而且还存在企业运行不好或者经济环境不好,特定技能一旦转为他用毫无价值的风险。虽然专用性资产投资会带来竞争优势,但专用性资产投资者也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有些像嵌入性悖论——当嵌入过程适应特定环境,结果反而会减少组织的适应能力[18],从而会大大削弱效率租金的产生动力,因而需要加强风险治理。

五、一般性结论及对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意义

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由于不考虑专用性资产投资,企业无任何竞争优势可言,同样也忽略了制度基础或者契约基础。由于专用性资产投资构成进入障碍和退出障碍,使得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导致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结构,为企业竞争优势和风险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首先,运用专用性资产投资可以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它主要来自于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所产生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专用性资产投资不仅影响生产要素市场,而且还会影响产品市场结构,从而为超额利润和效率租金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失灵,也不是企业垄断的表现形式,这恰恰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反映,与社会福利最大化是一致的。

其次,承认专用性资产投资的存在,有助于将竞争优势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生产函数与治理结构结合起来,更加关注企业内外竞争环境,将委托—代理理论、新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结合起来,强调企业效率租金补偿的重要性。

最后,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竞争优势也会带来风险,从而使企业不愿意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削弱企业竞争优势和效率租金。因此,应加强政府管制,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企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容易降低市场竞争效率,所以政府管制是必要的。针对资产专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交易成本,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专用性资产投资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例如垂直一体化、长期契约和产权重新界定等,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专用性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提高效率租金。

中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竞争优势,主要源于其拥有的独特资源基础,包括历史遗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等,体现了国有企业资源基础的异质性和重要性,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更是如此。实际上,国有企业租金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类是因专用性资源的竞争优势产生的效率租金,另一类是因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或者资源垄断产生的垄断租金,但二者差别对于社会福利和政策制定大不相同,从而拓展了认识国有企业效率问题的视野。其中国有企业独特的资源基础使其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是国有企业产生效率租金的重要形式,也是其参与国际竞争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条件。但是,国有企业竞争优势产生的效率租金并不一定意味着低效率。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是简单地实行反垄断,包括国有企业重组和市场主导地位等,而是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尤其在竞争中性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租金类型的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

首先,准确清晰地定位国有企业功能,其首要目标是弥补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定价应该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相一致,不是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垄断和外部性条件下导致私人目标和社会目标不一致,国有企业要实现生产效率目标,就要让产品价格正确反映社会边际成本,包括自然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国有企业,此时政府补贴和征税是必要的。

其次,对于产生行政垄断租金或者策略垄断租金的国有企业,与社会福利最大化不一致,政府应加强放松管制和实行反垄断法(Antimonopoly Law),降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积极引入民营企业(POE),完善竞争性资源和生产要素市场,通过国内外私人部门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包括破产和倒闭。特别是电力、电信、铁路、公用事业、银行等在获得政府权力和政府产生的租金等方面有天然优势,都处于行政垄断和寡头市场。这些企业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或者主导地位,而是通过政府强加的市场进入限制获得的,此时政府反垄断和反补贴是必要的。

再次,对于产生效率租金的国有企业,政府应充分放权,减少政府管制[19],鼓励其利用独特资源基础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尤其要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有利于改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展国有跨国公司,依靠竞争性国际市场提升国有企业竞争优势,有利于刺激国有企业效率租金的创造。

最后,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特别是政府不要直接干预国有企业(SOE)的管理,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确立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权改革并不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充分条件,不要将经济体简单地分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更需要考虑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中间阶段。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需要转变职能,正确定位政府的监管者和股东(所有者)角色,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形成普适性中性市场制度,消除对国有企业银行贷款、土地和资本融资偏好等方面的特殊待遇,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因此,不仅要改变所有权,而且要通过大量的制度改革完善没有政府支持的企业成长环境,加强法治建设和反腐败力度,避免因国有企业的国家所有权而出现大量随意修改的行政规则,寻求一种公平竞争的中性市场制度。

总之,对于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来说,需要从专用性资产投资角度考察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分析专用性资产投资带来的有利影响,正确理解消除市场分割、落实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战略和组建“国家队”等重组方案,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专用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公司化道路。

[1]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2):17-25.

[2] 刘瑞明,石磊.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0,(1):127-137.

[3] 程恩富,鄢杰.评析“国有经济低效论”和“国有企业垄断论”[J].学术研究,2012,(10):70-77.

[4] Williamson,O. E. Corporate Governance[J].Yale Law Journal,1984,93(7):1197-1230.

[5] Hart,O.,Moore,J.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6):1119-1158.

[6] 迈克尔·佩雷曼.经济学的终结[M].石磊,吴小英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3.

[7] Becker, G.S. Human Capital[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4.18-29.

[8] Williamson,O.E.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Firms,Markets,and Relational Contracting[M].New York:Free Press,1985.78-85.

[9] 刘仲仪,汤吉军.以供给侧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J].经济纵横,2016,(9):25-28.

[10] Peteraf,M.A.,Barney,J.B.Unraveling the Resource-Based Triangle[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3,24(4):309-323.

[11] Barney,J.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12] Penrose,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3-19.

[13] Baumol,W.J., Willig,R.Fixed Costs,Sunk Costs,Entry Barriers,and Sustainability of Monopol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1,96(3):405-431.

[14] Berle,A.A.,Means,G.C.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New York:Commerce Clearing House,1932.1-21.

[15] Jensen,M.C.,Meckling,W.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60.

[16] Klein,B.,Crawford,R.G.,Alchian,A.A.Vertical Integration,Appropriable Rents,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8,21(2):297-326.

[17] Zingales,L.In Search of New Foundatio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0,55(4):1623-1653.

[18] Uzzi,B.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edness[J].Adm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1):35-67.

[19] 张蕴萍.规制能力提升是深化中国垄断行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J].理论学刊,2015,(8):43-48.

(责任编辑:孙艳)

F270

:A

:1000-176X(2017)09-0023-07

2017-06-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研究”(16JJD790020);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项目“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路径依赖及其超越研究”(2015FRLX09);吉林大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国有企业治理研究”(2017)

汤吉军(1971-),男,辽宁凤城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长白山学者,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E-mail:tjj71@163.com

猜你喜欢
专用性租金竞争
租金320元!70斤iPhone官方自助维修包,里面有什么?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保障性住房租金会计核算案例
大树爷爷收租金
横向并购对公司资产专用性投资的影响
●对租赁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约定有免收租金期限的,免收租金期间如何缴纳房产税?
感谢竞争
竞争
公司治理、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资产专用性的度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