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君
摘 要:小学教育在长达十几年漫长的教育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在这期间,对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语文作为承载经典文化的载体,应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对经典的继承与发展。就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文化经典列出了几种不同的方式,并且对此加以阐释。
关键词:经典;诵读;情境;趣味教学
文化经典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包含了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优良品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目,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如诵读教学、趣味化教学等。
一、如何理解经典及其意义
经典,不仅仅指古代艺术思想的结晶,现代的较为权威的著作也可以被称为经典。但是在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单指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经过历史的轮回、筛选留存下来的“具有阅读价值的书”。小学教育中的经典书目,比起高年级教育相对来说内容要简单得多,因为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涉世较浅,所以“小学经典”多是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经典书目中所包含的道理也较为浅显基本,如孔融让梨的故事,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这些经典小故事学生很容易明白,其中所蕴含的孝道也是最基本的中华美德 [1 ]。除此之外,课外拓展中也有很多经典书目,如有些学校开设的《三字经》《百家姓》等,能让学生快速掌握一些基本常识,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丰富。
二、经典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方式
(一)反复诵读法
所谓诵读法,简单来说就是不断地朗诵和阅读。朗诵和阅读的优点在于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教育期间,学生年纪较小,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记忆力都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小学生给老师的感觉是记忆力好,但是忘得也快。以经典古诗为例,通过阅读经典,能使学生感受到经典中所蕴含的意境,而通过朗读,能使学生体会诗中和谐的音韵美,并且在诵读经典的时候,能使孩子注意力更为集中。上文提到小学生的记忆力不持久,那么此时就需要反复诵读了,反复诵读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还能加深记忆。
诵读法虽然是教师进行经典教学时经常使用的手法,但是很多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任务布置了,学生却不肯听老师的指示,不看也不读,意志力薄弱的学生还会出现读课文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诵读法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放一段名家朗诵,让学生跟随朗读带学习,最后再进行评比,看谁读得好;或者是先放一段有关的音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朗读,找出跟音乐表达情感相似的经典佳作。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但会让课堂生动有趣味,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集中注意力。
(二)设置情境法
文学经典在成年人看来极有价值,但是在年龄较小的小学生眼里,还显枯燥乏味,比较抽象,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或诗文类型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手段,为所学内容创造情境,让无声变有声,把文字和画面结合在一起。例如前文提到的诵读法教学,就是把抽象的画面通过声乐有机结合起来 [2 ]。
(三)趣味教学法
“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爱好,就是兴趣所在,我们都知道钱钟书先生严重偏科,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有15分,所幸英文、国文成绩较好才得以破格录取。可见兴趣对人的学习来说多么重要,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动机。对小学生来说,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情才有兴趣去做,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到快乐。
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经典著作是值得高兴的,经典著作中有很多都是古诗文,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们觉得学习经典并不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多讲一些相关的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如猜谜语、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把枯燥化有趣,再稍加引导,让学生们在懂得故事内容的同时,理解故事中的含义,并且充分贴合自己的生活,切实感觉到其实书中的内容离他们并不远,甚至与自己的生活有相似之处。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理解经典、记住经典,避免了“我说你听”的教条化说教,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经典著作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是国家、社会乃至每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只有掌握了经典、品味经典,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經典教学渗透的方法上可能各有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让学生体味经典之美,不仅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家庭和社会的寄托。
参考文献:
[1]袁建琼.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
[2]谭新军.学校国学经典教学实践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0.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