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雄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写作要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更加突出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情感表达的要求。初中语文写作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的能力。写作一直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目前我的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新课程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重要性;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对一件事物的兴趣能够成为他们的内部动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感觉作文很难,对写作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和习惯。学生如果把写作当成一项任务,必然不会对写作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转变这种观念,把写作变成学生的一种需要和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意识,写作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平时的学习或者生活过程中,学生肯定有需要表达内心想法的时刻,在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所想的诉诸笔下,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下来,逐渐让学生形成习惯,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认知,写作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其次,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学习成果希望得到展示和肯定,针对这样的心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例如对于一些优秀的篇章,可以进行张贴和传阅,还可以经常举行一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己写演讲稿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学习写作并不是仅仅为了考试,在生活中也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打好初中语写作基础
让学生学好课本中的基本知识,是为写作打好基础的关键点,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也能解决语文写作中的一些难题。因此,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课文的习惯,在预习的过程中,尽量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去解决课本中的一些问题,如遇不懂的问题,可以记下来,并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通过反复阅读课本,把不懂的问题理解透彻。教师要在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等到学生完成之后及时修改,引导学生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温故知新。另外,语文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多看书读报,了解最近的实事新闻,以达到增加阅读量的目的。只有学生读书多了,写作时自然会有更多的素材,所以,只有让学生多看书、多学习,才能为语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鼓励学生的写作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写作之前如果能激起学生的写作自信,那么学生将会如鱼得水。怎样鼓励学生的写作自信呢?从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入手,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从优秀的作文中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同时告诉学生"仿"不是机械的模仿,也不是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写情感类文章时,许多学生习惯性写父母雨中为我送伞,雨中送我看病,老师为我补课,同学拾金不昧等这一类比较陈旧的题材。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感人的题材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自信,创作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作文。
四、强化练习,点面结合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任何完美的理论若不同实践结合起来也是徒劳而无益的。因此,我把“强化练习,点面结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付诸教学之中。“点”就是由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写作的文章;“面”就是配合教師“作文网络”而进行的有条件限制的学生作文。为此,我一改原来两周作一次文的做法,要求学生“每周一小文,两周一大文”,“小文”即“点”,“大文”即“面”。为了使学生思想活跃,文路畅通,取材广泛,能保持高昂的写作兴趣而不感到厌倦,我坚持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给学生“通报”当日的“社会新闻”,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同时在班内创办“手抄报”等第二课堂,择优发表学生习作,适时对学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这些措施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班内形成人人爱好写作、人人参与写作的良好氛围。
五、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
要想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必须强化教学训练的针对性。作文技法太多了,只能逐个逐个地让学生有所练习,有所体悟。要让学生在一堵大墙上画一幅大画是困难的,但让他们在一小块地方画一幅小画是可行的,一幅一幅的小画完成了,整幅大墙上的画就满了。
强化针对性,首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例如《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对各种文体,课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说明文和议论文都强调“简单”二字,也就是说,比起记叙文来,课标对这两种文体的要求要低,而记叙文的要求要高。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写说明文和议论文,但不需要作为重点。初中阶段,记叙文理所当然地作为训练重点,即使是高中阶段,虽然要求学生议论文和记叙文都会写,但事实证明,写记叙文更容易“出俏”。就一篇文章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两点:①文章的中心;②语言的呈现方式。中心是文章的灵魂,缺少中心的文章如人之行尸走肉,前文所述要让学生动笔前写构思,是为了让文章至少中心明确,另外,文章的中心最好还具有新颖、深刻等特性,这些虽然无法教,但可以指导学生练,我将在下文细述。我们读过许多优秀的文章,发现好文章不在于其题材之“大”与“小”,关键在于任何一个题材是以怎样的语言方式呈现。语言的风格是华丽还是朴实,是生动具体还是笼统概括,用到了哪些辞格,用到哪些写作方法等。这些,自然就是写作训练的重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