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鹏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物理作为一门最接近生活的自然学科,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浅谈“追问、设问、猜想、假设”对物理教学的帮助,希望可以得到一线教师的共鸣,以优化物理教学。
关键词:追问;设问;猜想;假设;物理教学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实验观察中发现有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开发非常有帮助,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追根溯源还是教师要“智慧”,教师首先应该设置好精彩的问题,激发学生欲望,诱导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教师教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学生不能从中发现问题,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够高效的学习知识,对学习就渐渐的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大胆猜想和假设,这些都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发展趋势或者本质规律进行归纳。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实践操作形成的。比如说: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可能和物体体积有关,可能与物体质量有关,可能与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等等,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有错误也没关系,给学生错的机会,这时候应该给予学生肯定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排除确定最终的猜想。借着托尔斯泰的话语:“成功的教学不应该是强制的,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对于物理教学更因如此,学生只要对物理知识感兴趣,接下来就是水到渠成。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正是他努力学习,钻研知识的动力。但这不是每个学生都与生俱来的,其中需要加入教师的智慧,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趣味问题或者问题情景,问题与情景就是“导火索”“催化剂”,这源于人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学生领进“门”。在好奇心得驱使下完成现象解读和分析,并且从中获取相应的知识。教学模式的结构始终贯穿着用问题引领,问题既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和知识的主线,也必须是教学的终点的思维延伸。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发现新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提出猜想和假设,在此过程中学习知识。学生猜想、假设、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可以对信息筛选又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的物理课堂只要教师用心研究教材和学情,不难发现每个教学环节都有许多地方都可以穿插追问式教学,例如:学习了大气压强后,学生基本了解了压强的概念和压强产生的原因,继而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当中给学生探索的机会,设计合理追问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比如:播放飞机外观和内部构造、鸟的翅膀图片。1、提问:我们都知道飞机是钢铁之躯,质量很大,但为什么可以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质量很小的人为什么不能飞呢?2、飞机的机翼和鸟的翅膀有什么异同点? 3、飞机在天空飞行时候与什么接触了? 4、是什么让飞机飞起来了?5、机翼的构造如何?6、这样的构造会带来什么呢?逐步引领孩子走向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达到教学目的。然后在演示硬币跳栅栏、用漏斗吹乒乓球、“天女散花”等???孩子们通过观察这类现象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步步追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对未知知识的欲望,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在探索中得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再例如:学习温度这节课,先給学生观察温度计后,针对学生对温度计的描述,提出一些问题:玻璃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为什么做的这么细?C字母的意义是什么?之前学习过测力器材刻度尺,将刻度尺的知识迁移过来,提问既然是测量温度的仪器我们改如何读数?如何记录?再通过具体测量来实践,实践过程中发现温度计使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就这样一步步引领学生,教师的问题搭建了一个“生态”的平台,学生在此平台上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都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掌握了“技术”自己参与到教学中获得的。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引领问题的设计主要分为两方面:1、课前问题、情景设置,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生活的经验来设计问题或者通过观察具体实验现象两个方面或者通过你类比迁移的方法设计问题,从而达到一个追问引领思维的目的。2、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才能使学生不断的探索下去。无论是课前问题还是即时生成的问题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适宜学情的难度、教师独到的发现角度,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和高效的。教师在用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猜想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后应该让学生说出猜想或者假设的依据是什么?从而通过有效的问题了解学生思维轨迹,然后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无论是什么模式的教学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内容、学生差异做相应的变化。用教师的智慧拨开学生眼前的乌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育人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