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娟
摘 要:本文借鉴家庭治疗的创始人之一维吉尼亚·萨提亚的理论,分析了原生家庭在塑造儿童性格中扮演重要角色。“问题家庭”和“教养良好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通过四个维度区分开来:自我价值感、沟通方式、规则以及与社会的联系。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良性的家庭系统,努力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与孩子进行友好的沟通、建立弹性的规则并与社会维持开放的联系。
关键词:原生家庭;儿童性格;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17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109
在学校里,老师们常对儿童的性格差异之大充满疑问,有的孩子乐观外向,有的孩子则沉默自卑。儿童教育工作者不禁感到疑惑:有哪些因素决定孩子的性格?家庭和学校如何引导和干预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事实上,除了先天的基因因素之外,孩子性格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家庭治疗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维吉尼亚·萨提亚说,家庭是世界的微缩,研究家庭就可以了解世界,改变家庭即是改变世界。
在学校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儿童的行为可以辨别出他们背后家庭的特征,例如观察儿童如何看待自己,儿童如何与父母沟通,儿童如何与社会沟通,可以看到他们背后的家庭粗略分为两类:“问题家庭”和“教养良好家庭”。这两种家庭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维度区分开来。
一、自我价值感
在问题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自我价值感很低。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无法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他们该做决定的时候难以果断决定,很难自我欣赏,经常对自己说“这个我不行”“那个我办不到”。孩子如果不断地贬低自己,或采取消极的态度,他的能量就会削弱。缺乏自信的孩子即使取得了成功,仍然会高度怀疑自己的价值并难以经受挫折,这种低自我价值常常来自于父母的言行和举动,父母的否定、指责会影响儿童的自尊。
相反,教养良好家庭中的孩子常常自我价值感很高。父母会欣赏孩子的特点,容忍孩子犯下的错误,认为孩子可以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自信的父母本身会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而这会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获得尝试的机会,即使是从错误中,孩子也会学习成长。最为关键的是,父母会接受孩子自身的独特性,不会用一个标准化的、统一的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父母会帮助孩子来认识自己的价值,不会用先入为主的观念来想象孩子和规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沟通方式
来自原生家庭的沟通对孩子有着终身的影响。总的来说父母-孩子的沟通方式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谈话取向,这是指家人在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时有多开放。有着高度谈话取向的家庭,他们的交流更自由、频繁,相反,谈话取向较低的家庭中孩子提到的很多话题都是禁忌。二是遵从取向,这是指家人在多大程度上强迫家庭成员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保持一致。高度遵从的家庭在沟通时重点放在团结和谐以及避免冲突,家庭内的各个成员有着鲜明的等级划分。相反,具有较低遵从取向的家庭中成员之间平等交流,沟通时重视个性与独立。
问题家庭的沟通间接、含糊、而且不真诚。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要么不愿花时间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让孩子自由放松地诉说自己的感受,要么会用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孩子沟通或对孩子进行指责,这时孩子可能会顺从,但会降低孩子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相反,在一个教养良好的家庭中,沟通直接、清晰、明确,而且成员之间是真诚的。父母会以平等的姿态认真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然后明晰地进行回应,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鼓励和强化,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愿意与父母沟通、向父母求助。
三、规则
吴就君在《家庭如何塑造人》中指出,家庭是一个自然社会体系,是可以界定为一组具有关系联结的互动单位,而且每个单位取决于其他单位的状态或受其牵制,每个单位之间互相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或体系,换言之,家庭是按照一定的互动规则而运作的系统。
问题家庭里的规则常常是严格的、苛刻的、非人性化的。而且子女和父母之间的规则不可谈判,规则也很难改变。一个“生活在套子里的人”也常常会用刻板的规则对儿童的行为定下规范,儿童只能在这个框架下行动,任何逾越规则的行为被定义为“不好的”“不适当的”,这会进一步削弱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相反,在一个充满生机、教养良好的家庭中,儿童有规则可循,但这个规则是有弹性的、并且是人性化的规则,随着环境的变化,规则也会适当发生变化。
四、与社会的联系
有问题的家庭,当碰到遇到事情或问题时,常常以畏惧和谴责的方式來看待社会。家长在遇到挫折时的归因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当家长将问题或失败归因于社会而非自身原因,这种归因方式也会传承下去。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儿童当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会自然归咎于这个社会,对社会也会抱有怨恨的情绪。而教养良好的家庭与社会有很多开放的联系,同时也有比较健康的归因模式,遇到问题或挫折时,可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非一味地指责社会,在这种家庭中,儿童会与社会有良性的互动,在其中自我价值会得到成长。
原生家庭塑造儿童性格,给儿童教育带来的启示是,第一,家长要意识到儿童是家庭这个整体系统内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系统内家长扮演怎样的角色会影响到儿童的认知、性格和行为。第二,父母要十分留意并常常反思自己与孩子互动的内容,要有意识地为所有家庭成员创造一个不受拘束的交往环境,要让儿童看到事物的多面性,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受约束地讨论广泛的话题。第三,父母要意识到,沟通方式对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影响重大,父母要掌握交流和倾听的技巧、鼓励孩子流露真实的自我、重视沟通的清晰和连贯、对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予以尊重以及积极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田玲.“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及性格的影响[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5(9).
[2] 朱敏.浅析原生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J].读书文摘,2017(8).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