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2017-09-22 11:36许国生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许国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意识往往不强。为了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提问意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意识;激发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0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51

“学贵有疑”,学生有了提问意识,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动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相信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都会觉得,课堂上学生能主动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还是很少的,更别说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来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因为学生早已习惯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跟着老师走,自己缺乏主动提问的意识。由此可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方面并没有明显提高,这显然是和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相违背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身没有提出问题意识,在语文课堂上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學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课堂上只是被动学习,而不愿意主动去思考;二是学生缺乏提问的勇气,有的是怕自己说错了被其他同学笑,也有的是因平时老师的一些态度让学生害怕说错被批评,就算个别学生有问题,但见大家都不提问,自己也就不提了;三是对于如何从教材中提问题,学生有时的确不知要从何入手,因而想提也不知应从哪儿提起。针对以上存在的几点原因,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想提问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源泉和主动学习的动力,想让学生有问题提出,就必须引导、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去学习。而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由喜欢老师到逐渐变成喜爱上语文的过程。老师要让学生有这样的历程,就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多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语文很有意思。一旦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课堂上想主动提问的欲望自然就有了。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只有让学生学会提问,才能体验到提问的乐趣和享受提问所带来的成就感。当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提问的喜悦之后,便会感到自己能行,语文学起来也就觉得不难了。

二、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跃思维,而且能使学生消除紧张、畏惧的心理,从而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敢于展示自我,激发参与提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有些老师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让教师的“主导”代替了学生的“主体”。课堂上,学生只是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来一问一答,学生长久处于被动的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明显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学观念,坦诚地面对每一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乐于和学生交流,为学生提问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就敢于向老师提问,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独特见解,教师对于学生提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则不要采取轻易否定,要善于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善意的眼神、微微的笑容、鼓励的语言等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并鼓励其与同学和老师大胆地交流,从而逐步理解问题正确的思路和结果。当学生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敢于提问,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双边互动最理想的结果。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善提问

随着学生自信心的增强,有了敢于提问的勇气,老师也积极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提问氛围之后,就等于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现实中有些学生是想提问,但却不知应该如何提问,因此老师还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途径,一般在语文教学中,可从下面几点来入手:

(一)从文题中提问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因此,假如能让学生紧扣文题,提出一些合适的问题,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促进学生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的形成,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如《将相和》一课中,就可以根据课题让学生提出“将”和“相”各是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而类似这样的问题提出,既不复杂,又能培养学生学会提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觉得提问题原来也并不是那么难。

(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提问

学习一篇课文,最主要的任务是先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是能在了解内容之后,从内容入手,这样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如《草原》一课主要讲的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那么学生在读了课文内容后,就可让学生针对内容提出“作者在草原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借助课文内容来提出问题,反过来又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根据字词和句子提问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围绕这些词句来提问,就可以突破重难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如《白杨》一课,就可以抓住爸爸说的话来展开提问,从而体会到爸爸话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当然,除了上述之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的插图,出现的句式,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作背景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完内容后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提问,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就可以更好地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高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5(26):45.

[2] 唐秀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0(1):27.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