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荣
摘要:在高校教育里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內容,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及必要性,探讨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诚信素质;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5-0033-03
一、诚信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目标,在12个主题词中就包括“诚信”一词。诚信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前提,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进入社会的通行证。高校教育中诚信素质培养不可或缺,否则,教育就会迷失了方向,培养不出货真价实的人才,培养不出良好的企业家,培养不出被社会认同的人才。做人诚实、治学严谨、做事踏实、合理地谋求利益,是每位大学生得以成功发展的必备素养。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诚信素质,才能做到求真务实,追求人生的高远境界。因此,对于作为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是每位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必备要素。
二、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
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也同样加强了诚信建设,也是提高大学生修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我国政治、经济领域屡展出现一些不诚信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文化领域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原有的道德规范已不能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而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进而导致了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较为淡薄、价值取向有所扭曲、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高校担任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对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整个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加强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有利于培育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可见,对于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二)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它是一种合乎社会历史规律和人类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社会个体。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保障。注重和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关系到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大学期间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的关键阶段,在此必须要以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基本准则,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需要
大学生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體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如果此基础不牢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会受到直接影响。高校培养和输人的大学毕业生诚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其未来工作状况。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对于良好的高校诚信文化风尚和诚信建设氛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引领力和推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加强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促使其树立诚信观念、创造诚信价值、践行诚信行为已是高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理念创新:突出以人为本,树立与现代公民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世界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及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意识多元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陸。
在公民教育中“诚信”是规范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诚实守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要把大学生放在诚信教育的主体地位,要把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相结合,围绕他们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进行诚信素质培养,并寓于人性、市场经济、人民主权、法治国家以及社会自治的必然要求中。由于学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其公民的身份意识会更加强烈,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促使诚信意识在大学生身上内化于心,引导他们认识到进入社会后公民意识的极端重要性,正确树立与公民教育相适应的诚信教育理念。
(二)内容创新:紧密结合时代,拓展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内容
大学生诚信教育应与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教育目标相匹配,不断地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逐步强化诚信教育活动的运行效果。
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需要把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社会对大学生所给予的期望,尽可能地利用一切途径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诚信教育引领过程中完成心灵改造,这样诚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诚信理念更容易接受。在自我教育和自我体验中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实现对于诚信思想认识由外向内的转化;同时在党团活动中将诚信教育理念贯穿始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诚信理念深入大学生的心里,让大学生的诚信素质不断得以培养和提升,真正做到崇尚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真正具备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人文素质。
(三)载体创新:利用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新抓手
目前的“90后”大学生已逐渐成为互联网最活跃的主力军,网络环境对他们的价值观及交流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故此要利用当今互联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大学生诚信教育通过网络宣传融入到社交网络中,占领网络阵地。整合校内资源,搭建满足师生需求的校内外社交网络平台。从学生的兴趣及需求出发,把与学生诚信教育紧密相关的网站:如学生校内论坛、教育教学性网站、学院的资源性网站、校外相关链接等进行整合,建立互动性、集中性、服务性的学校社交网络。发挥校园知名学者作用,占领商业、娱乐、社交等网络文化育人阵地,积极鼓励与大力扶持学校教师中榜样人物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扶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社团组织,引导他们通过学生的视角去理性解读当下诚信教育中的相关问题,用他们自身的言论来吸引大学生,达到自我认同、自我教育的目的。endprint
(四)方法创新:整合各方资源,把全过程教育作为重要方法
大学生诚信教育要树立系统性、整体性观念,将社会、学校、个人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在教育全过程中加以运用。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文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国民教育全过程相融合,与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课堂体系相互交织。把课堂教学的内化培育功能和校园“第二课堂”的外化践行功能、社会实践的强化引领功能结合起来。同时将诚信素质培养融入到服务、教学和管理的不同环节及具体细节中,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化人。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部署及推进等各项工作中,要自始至终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创新方法来宣传诚信,使校园中形成一股浓郁的诚信之风。通过这种全过程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诚信意识内化于心,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五)体系创新:构建诚信规范管理机制,健全学生信用体系
1.建立制度化诚信体系
要通过诚信制度建设促进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形成规范的、系统的大学生诚信供给机制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去防范失信行为的发生。如教育部提出考生应在《承诺考试诚实守信保证书》上签名,这是应对考生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通过对其严格追究责任,确保承诺能落到实处,让信用行为管理实现制度化和法治化。
2.健全诚信评价与奖惩体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集体活动及日常行为中,制定一套对大学生诚信量化考核标准,对其诚信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记录和评价,并根据评估的结果,组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将诚信状况评价与各种评优及入党、团等相挂钩,对失信行为采取惩罚及限制,例如与贷款的申请及评优等方面相联系。
3.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建立學生个人诚信档案,就是要真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然后对其进行诚信测评。根据测评的结果建立他们的诚信档案,作为他们在校期间申请助学贷款、奖学金、评优、入党及就业推荐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也可以通过有关部门把大学生诚信档案输入个人诚信查询系统,方便银行和用人单位查询,让诚实守信的人得到更多贷款、就业与竞争的机会。同时督促他们自觉地遵守各项规则,使自己得到良好的诚信记录,提高个人诚信品质,增强社会他律能力,这样可以推动整个校园乃至全社会的诚信素质的提升。
4.加强道德监督力度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四位一体的、强有力的监督系统,大学生一旦发生不诚信的行为就能立刻受到他人的关注、制止、指正或受到相应的惩罚。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社会媒介及招工单位相互联合加强对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监督。
5.建立良好的道德反馈机制
道德反馈机制就是通过增强技术控制,使得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师生的诚信思想动向等,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大学生实践行为讨论、意见反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促进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进而使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上达,并针对问题及时做出矫正;当大学生在网络实践发生行为失信时,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防范控制其行为,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理念、内容、方法、载体、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及方向指导,从而使诚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审视大学生诚信品质[J],教育与职业,2011(14)
[2]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对某省属高校的实证调查为基础[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祝月婷,党萍,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对策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4]周纯,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
[5]张嘉欣,大学生健康目标与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4
[责任编辑:韩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