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优化品德与社会教学

2017-09-21 08:13陈惠卿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多媒体

陈惠卿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高效课堂在多媒体的支持下也更容易达成,它可以变传统教学的单一、呆板、枯燥为多元化、生动有趣。那么,如何适应教改要求,整合多媒体技术与品德与社会教学,以提高品德教学的效果呢?文章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增进师生交流、拓展课外延伸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多媒体

信息技術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了适应教改要求,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笔者及所带领的团队在多媒体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而且它图、文、声、像并茂,有多重刺激学生感官的作用,能营造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激发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在一节区内公开课(五年级下册的《走访遗迹看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结合课文的内容,从网络中下载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断(烈火焚烧、建筑倾倒的声音和场景)让学生观看,通过看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画面,听建筑倾倒的声音,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激昂悲愤的情绪油然而生。接着,老师让同学们谈谈观看视频的感受,同学们纷纷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口若悬河地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好。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情感,提高兴趣,从而实现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与否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整合后,能突破传统品德教学中的说教性和呆板性,可以把学生不能亲眼看见的事物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会拉近学生的认知与客观事物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品德的同时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消除畏难情绪。这样就把本来枯燥的、复杂的、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化、简单化、易懂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实效。

我片有位老师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时,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普通的劳动者,知道为我们服务的人的工作的艰辛,懂得学会尊重平凡的劳动者及其工作,懂得感恩”,她利用多媒体配乐、配图,声情并茂地叙述:“清洁工的工作又脏又累,去年冬天,凌晨三点多,我带着女儿去看急诊,路过汉溪大道时,看见几个清洁工开始在打扫马路,马路清洁工都是在半夜人车最少时工作的,真不容易啊!但是有的人却在景区旅游时这样做……”接着播放峨眉山清洁工的新闻片段,让学生看了视频后谈感受,同学们很感动。然后老师继续补充:“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其实在炎炎夏日,当我们享受着空调的清凉时,身边却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地工作着。”又利用视频播放高温下工作的情景,问学生:“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积极主动地说出劳动者的艰辛,说出自己的敬佩之情。就这样,让学生通过穿插的短片,层层深入地了解不同岗位的劳动者,了解在他们为别人提供生活服务的劳动中,所付出的辛劳、艰苦,知道他们这些服务的人为大家带来了很多方便,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激、尊重他们。在多媒体的情境创设中,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样就把本来复杂的、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迎刃而解了。

三、巧用多媒体,增进师生交流

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它的出现开启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集声音、视频、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丰富,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在这样的信息技术与品德整合的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师生之间的互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其互动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彰显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互动的默契与高效,教学目标的达成才会水到渠成。多媒体网络能为师生互动提供交流的平台,给学习者提供广泛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的资源,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使老师更清晰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诚信是金》时,笔者利用视频播放一则有关诚信的新闻——江西八旬老人的诚信人生:拾荒25载还债30万元。新闻播出改革开放初期,上饶市广丰区沙田镇坞龚村村民陈德柱凭借祖传的酿酒手艺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第一人,稳当当的万元户。因诚实守信,陈德柱当起了时下流行的“保人”:从富裕的村民手中借钱过来,再借给有需要的人,中间赚点利息。可历经改革开放的大浪淘沙,不少人在市场折戬,陈德柱的不少债主无力还钱甚至跑路躲避债务。作为“保人”的陈德柱却没有赖账:愣是把30多万元的债务扛起来,这一还就是25年之久。此时,笔者马上在PPT上弹出一个问题:“陈德柱爷爷完全有理由不把债务扛起来的,但他却拾荒25载还债30万元,他真傻!”同学们一听,教室立刻炸开了锅。这时,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马上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辩论。学生查阅后,“沸腾”起来了,迫不及待地要与笔者辩论,笔者便积极组织学生分组和自己“挑战”,展开了辩论。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渐渐点燃了,学生良好的品格慢慢建立起来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形成和谐的师生对话互动。

四、巧用多媒体,拓展课外延伸

教师要灵活拓展教材文本,实现学生自主搜集和整合信息、课堂教学延伸、课外深度拓展的有机结合,把学生从小课堂引向大课堂,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求知,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因此,在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以实现学生学习上质的飞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真正达到“学为我用”的目的。

如在五年级下册《绕着边境走一圈》的教学中,结合课本第35页,教师设计了“中国邻国风情知多少”这一环节,运用ASP技术制作了“邻国风情知多少”这一网页,让学生分组上网搜集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学生查找完利用图片、文字、音像等进行汇报,师生在堂上进行互相补充。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了解并分享更多邻国的知识。经过这个思维和认知过程,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拓展延伸,恰到好处地把握文本教学资源开发的度,能够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更有生气,更具实效。

巧用多媒体与品德教学结合的这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段,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愉快、求知若渴的心理状态,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有事半功倍之效,从而有利于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方安.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6).

[3]宋文均.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6(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