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国仪
【摘 要】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尽管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接触最多的人,但大部分小学生的写人作文仍是下笔滞涩,选材俗套,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如何让笔下的人物鲜明丰厚、呼之欲出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绘形象,以形传神”、“诉心声,揭示内心”、“写行动,形神兼备”的小妙招,让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人物形象;写作技巧
一、绘形象,以形传神
文章中对人物外貌的刻画,是读者对人物认识的起点,更可能是人物一出场就能跃然纸上的定睛之笔。所以,我们应该特别重视人物的外貌、形象描写。
(一)肖像描写由内而外
果戈理说:“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可见,肖像描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但目前学生们常用的肖像描写方法却无一例外地落入了俗套,要么是面面俱到的五官描寫法,要么是套用好词佳句的脸谱刻画法。诸如:“水汪汪的大眼睛”、“漂亮的瓜子脸”、“浓浓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之类的描写,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读起来味同嚼蜡、兴致全无,更别谈“见字如见人”的艺术效果了。
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与误区呢?笔者认为,人物的肖像描写不应局限于对五官的写实,还应紧扣人物内心,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因为每个人物特有的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内在状态。同时,每个人鲜明的个性,也会通过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流露出来,如一段人物外貌描写,“李明长得眉清目秀的,白净的脸上嵌着一双大眼睛,左嘴角上有一颗红痣”。读到这里,似乎都没有太大惊喜,但如果加上“笑起来,就露出来满口洁白的牙齿,还带点小酒窝呢!”,这个“爱笑”的肖像特征,正好对人物内在阳光、快乐的形象进行了补充,人物形象顿时鲜活起来。如果再加上“他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连掏出的小手帕也叠得有棱有角,整整齐齐的”,这一串“干干净净”、“有棱有角”和“整整齐齐”,将小男孩的外显形象进行了精准的定位。于是,一个爱整洁、阳光、开朗、特别的小男孩形象从纸上立了起来。
(二)简笔勾勒凸显个性
老舍先生在《人物的描写》一文中精辟地指出:“人物的职业阶级等之外,相貌自然是要描写的,这需要充分地观察,且须精妙地道出,如某人的下巴光如脚踵,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鸡腿……这种形容一句便够,马上使人物从纸上跳出,而永存于读者记忆中。反之,若拖泥带水的形容一大篇,而所形容的可以应用到许多人身上去,则费力不讨好。”
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外貌描写要进行充分的观察。就像巴金说的那样“要写人,得接近人,关心人,了解人,而且爱人”。而这些“关心”、“了解”甚至“爱人”无非就是要对所写的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再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从中抽象出人物的特征,这样才能画其形,描其神,铸其魂。
二是外貌描写不在于语句的多少,关键在于抓特征,绘形传神,只要抓准了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寥寥数笔,也能笔下生辉,写出“活”的人。在这方面,鲁迅先生的文章最具代表性。如《少年闰土》中,作者这样写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个“紫色”,一个“圆”字,再平常不过的字眼,再加上简单不过的表述,却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因长期进行户外劳动,脸被晒黑,勤快、结实的农村少年。
二、诉心声,揭示内心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思想、品质和个性特点,能让人物变得有血有肉。
(一)写独白,此时无声胜有声
心理活动就是内心的独白,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它直接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动态。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因此,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首先我们可以直接写内心的话,如:“小红怀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心里怦怦地跳着——完了,完了,老师一定得批评我了!”这样的描写,仿佛是让人物和读者在面对面的交谈,真实直接。我们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等来间接刻画内心。如在《丰碑》一文中,当得知冻死在行军途中的竟是掌管部队给养、被服的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缓缓地举起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此时,“愣住”、“眼睛湿润”的神态描写和“举手”、“敬了一个军礼”的动作描写以无声胜有声,幻化出将军沉重、复杂的内心独白,留给读者无穷无尽的哀思。
(二)写对话,话如其人语不休
有人说,“话如其人”。也有人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这些表述无不说明,一个人的语言就是这个人思想意识的最好体现。所以,巧妙的对话描写,往往无须描写人物的模样,就能使读者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因此,写好对话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对话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点。人的身份不同,所说的话也就不同,因此,人物对话中出现的不同语言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第二,对话要体现人物的年龄特点。老人和小孩,男人和女人,说话、发音、措辞都各不相同,抓住其本质区别,才显示出不同的人物个性。第三,对话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性急的人说话快,语言干净利落,慢半拍的人说话文绉绉,用词严谨规范……这些鲜明的人物语言特征是毋庸置疑的。第四,对话要与适当的动作、神态描写相结合。因为人们每说一句话,或多或少都会伴随一些动作和神态。如“吃过晚饭奶奶咧着掉了牙的嘴,笑呵呵地说:‘一定要在12点放,你们去睡吧,到时候我叫你们。那张刻满皱纹的脸像朵大菊花,昏黄的眼睛变得亮多了。”
三、写行动,形神兼备
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要想使笔下的人物真正鲜活起来,行动描写是必不可少的。
(一)写好连续的动作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行动,往往是前后连贯的。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能给人创设一个仿真的动态场景,人物因此活灵活现。如:“他用左手抓住门的把手,轻轻一拉,将车门打开,右腿微微抬起,右脚很熟练地伸进车里,放在了油门的位置。然后,低下头,屈腿,弯腰,身体向右倾斜,左腿也跟着进了车里。他稍微调整了一下身体,右手扶着方向盘,左手顺手把车门带上。”这个写“开车”的作文片段,抓住了开车人“抓住、一拉、打开、抬起、伸进、低头、屈腿、弯腰”等一系列的动作,把开车人开车前的整个动作串联了起来,在读者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画面,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运用准确的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十分丰富。同一个字或词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反过来,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字或词语来概括。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具体、鲜明,对逼真再现人物的动作形象,是非常关键的。那如何准确运用动词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为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是不同的。比方说,平时喝水,大多数人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翘起杯身,喝了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那一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咕咚连续灌下了几大口”。你看,同样一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也就需要相应变化了。
(三)巧借精妙的修辞
要想使人物形象更出彩,在必要的时候借用一下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文章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如写一个跑步的人——“‘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绷直右腿,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啪!那‘箭猛然射了出去。他飞快地跑着,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跑着……跑了一段后,他的速度渐渐慢了,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挥摆着双手,努力向前跨着大步。离终点不远了,他猛地抬起头,闭上眼,咬紧牙关,拼命地冲向终点。”连续几个比喻与排比,显然让人物形象更丰满了。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让我们掌握更多的写人方法,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情,描绘身边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生命在笔下成为永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