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效能感预测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2017-09-21 07:50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龄职业倦怠人性化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119)

基于教学效能感预测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公艳艳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10119)

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关系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但如今,教师职业倦怠明显,因此通过教师教学效能感预防职业倦怠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分析,提出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为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提供对策。研究结果发现,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在年龄与教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女性严重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角色有关;职业倦怠在年龄、健康与学校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及个人教学效能感因子与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所教学科、对学校满意度因子能够预测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

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 ;教学效能感 ;教师专业化

职业倦怠用来描述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出现的躯体、情感和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其三个核心成分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其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直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国内对于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普通高校教师、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问题。而远程教育由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独特特点,远程教育教师也相应的具有不同于普通教师的能力构成,从事不同于普通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教育模式,但是国内较少对远程教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进行实证性研究。本文立足于远程教育的独特特点,考察远程教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

远程教育教师,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31份,其中有效问卷31份。被试中男教师20人,女教师11人。教师的平均年龄29.87±7.60岁,平均教龄7.83±6.98年。

二、研究工具

(1)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采用辛涛等1995年修订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5点记分。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75、0.64,分数越高,代表教学效能感越高。

(2)教师职业倦怠量表。选取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5点记分。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成就感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73、0.64、0.60。分数越高,代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成就感越低。

三、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统计检验分析结果

(一)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各因子分析结果

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如表1,职业倦怠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3分,说明我校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低,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投入较高。

表1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各因子得分

对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各因子在性别维度的t检验发现,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之间差异临界显著水平(t=-1.712,p=0.098)。进一步t检验发现情绪衰竭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087,p=0.046),女教师的情绪衰竭严重于男教师。国内众多研究发现女教师与男性教师职业倦怠的维度不同,女性更倾向于情绪衰竭,这可能与女性的社会分工与传统角色认知有关。女性家庭责任重加上新的社会价值观的确立,双重压力使得女性教师在平衡家庭与事业矛盾中压力重重,县女性惯常采用的社会比较思维以“上位对照”和“下位识别”为主,使得女性的精神挫败感更强,出现更多的情绪衰竭。

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各因子在教龄维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在教龄维度差异临界显著(F=2.998,p=0.066);其中非人性化、情绪衰竭因子在教龄维度均存在差异临界显著(F=2.924,p=0.07;F=2.935,p=0.07);进一步t检验分析发现,非人性化因子,情绪衰竭因子及职业倦怠总分在5年以下、5-10年、20年以上教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23,p=0.032,p=0.023); 其他各教龄组之间差异均临界显著。教师从业后五年后职业倦怠开始出现并逐渐增长,6-10年左右是职业倦怠的分水岭,之后随着教龄的增加,职业倦怠的程度逐渐减少。

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各因子在职称维度并无显著差异,其中情绪衰竭因子在助教和副教授之间存在临界显著(p=0.066)。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在学历维度存在显著差异(F=3.360,p=0.049),进一步t检验发现非人性化和情绪衰竭因子在学历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F=3.77,p=0.036;F=4.201,p=0.025)。进一步事后多重分析发现,非人性化因子在大专和研究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8),在本科与研究生组存在临界显著差异(p=0.072);情绪衰竭因子大专、本科与研究生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9,p=0.035)。教师学历越高非人性化倾向越高,情绪衰竭感越强。另外,专科学历教师对工作的价值期待、自我定位和自我期待的水平均低于高学历教师,在工作中更容易产生满足感,不易产生职业倦怠;研究生学历者和其他学历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也与普通高校教师研究结果一致。

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在健康维度差异临界显著(F=2.9,p=0.72),对职业倦怠各因子分析发现,非人性化和情绪衰竭在健康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F=4.316,p=0.023;F=4.237,p=0.025)。进一步事后多重分析发现,非人性化因子身体良好、患病和身体一般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31,p=0.023);情绪衰竭因子在身体良好和身体一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3);职业倦怠总分在身体健康良好和一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身体一般和患病之间差异临界显著(p=0.09)。即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可能性更低,或者职业倦怠的程度更低。

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各因子在所教学科维度的t检验结果发现,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各因子在所教学科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t=1.260,p=0.255;t=0.614,p=0.547;t=0.683,p=0.504;t=1.121,p=0.278);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各因子在教龄维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各因子在教龄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F=0.512,p=0.678;F=0.867,p=0.470;F=0.583,p=0.631;F=0.320,p=0.811)。

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在学校满意度维度上方差分析发现,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及低成就感、非人性化因子在学校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6.546,p=0.002;F=8.302,p=0.00;F=6.51,p=0.002)。进一步事后多重检验分析发现,学校满意度较高的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或可能性更低,工作投入更高,工作积极性更强。

(二)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各因子分析结果

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在教龄维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在教龄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F=1.27,p=0.305);一般教学效能感在教龄维度存在显著差异(F=3.327,p=0.034);进一步t检验分析发现,教龄在5年以下,5-10年,10-20年与20年以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均低于其他三组( p=0.006; p=0.017; p=0.010),即远程教育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随教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未发现个人教学效能感随教龄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远程教育教师网上授课的教学模式有关,教学反馈较少,个体体验到的成就感低,致使教师个体教学效能感无明显变化。

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在年龄维度方差分析发现,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总分在年龄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F=0.3,p=0.97);个人教学效能感在年龄维度亦不存在显著差异(F=0.861,p=0.433),一般教学效能感在年龄维度差异临界显著(F=2.802,p=0.078)。进一步事后多重检验发现,一般教学效能感在30-40年龄组与40-50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26),此年龄组教师从教年限为6-10年组与15-20年组,此结果与教龄结果基本一致。

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在其他个体信息如职称、学历、健康、性别、学校满意度、所教学科等维度上方差分析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这与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

(三)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各因子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分析发现,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及个人教学效能感因子与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即,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得分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小。

表2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四)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回归分析

以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得分为因变量,以教师教学效能感、个体信息为自变量,对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及职业倦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所教学科、对学校满意度因子能够预测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回归方程为:7.514-0.066个人教学效能感-0.385所教学科-0.284对学校满意度=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

表3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回归分析

四、研究结论

1、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维度上差异临界显著水平,女教师的情绪衰竭严重于男教师,这可能与女性传统角色意识、生活压力等有关;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在教龄维度存在差异,6-10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随着教龄的增加,非人性化因子,情绪衰竭因子及职业倦怠程度减轻;另外学校满意度较高的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或可能性更低,工作投入更高,工作积极性更强;个体身体健康程度与教师职业倦怠显著相关;教师学历越高非人性化倾向越高,情绪衰竭感越强。

2、远程教育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存在教龄差异,远程教育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随教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未发现个人教学效能感随教龄上升的趋势;其他个体因素如职称、学历等对教师教学效能感无影响。

3、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各因子均与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及个体身份信息能够预测教师职业倦怠。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越高,特别是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对学校满意度越高,教师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越小。

[1] 伍新春,等.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4).

[2] 俞国梁,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0(1) .

[3]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的关系[J] . 教育研究, 1994(10) .

[责任编辑张宇龙]

ResearchontheForecastfortheDistanceEducationTeachers'JobBurnoutBasedonTeachhingEfficacy

Gong Yanyan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xi 'an 710119)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degree determines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but now the teachers' job burnout is obvious,it is the key point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by preventing job burnout through teachers'teaching efficacy. The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self-efficacy, job burnout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 teaching age. Women remote education teacher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n emotional exhaustion than men,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female rol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health and school satisfaction; The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he individual teaching efficiency factor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score of the professional burnout and the factors of the individual factors. The teacher's person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discipline, and the school satisfaction factor can predict the degree of professional burnout of the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burnou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acher specialization

2017-03-11

公艳艳(1982— ),女,山东省蒙阴县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系国家开放大学课题(课题编号:G10AQ3805Y)陕西电大教研课题(编号:13DJ-B0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G728

A

1008-4649(2017)03-0013-04

猜你喜欢
教龄职业倦怠人性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