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铎·进化论号》与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

2017-09-21 07:50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进化论达尔文种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科技处, 陕西 西安 710119)

《民铎·进化论号》与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

李楠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科技处, 陕西 西安 710119)

基于科技期刊史与科学传播史的视角,本文采用原始文献考证法,研究创刊于 1916 年的《民铎》传播生物进化论的科学意义。《民铎·进化论号》全面发表了生物进化论的原创性论文,积极传播进化论思潮,以其广阔的视野与先进的思想,赢得了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推崇和赞许。《民铎·进化论号》的出版对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意义,进而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民铎·进化论号》;生物进化论;科学传播史

1859年11月,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的著作《物种起源》在英国出版,由此创立的生物进化论为生物学科及人类文明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成为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19世纪下半叶,生物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迅速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思想变革不仅涉及了生物学界,更是深刻影响了社会学等非自然科学领域。

创刊于1916年的《民铎》与创刊于1915年的《科学》分别出版了进化论专号[1],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过程推向了高潮,二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既相同又不同。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法,具体考证《民铎·进化论号》的出版对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的重要推动意义。

一、《民铎》出版概况

图1 《民铎·进化论号》封面

《民铎》是五四时期的大型综合性刊物。1916年6月创刊于日本东京,最初为季刊出版,后又先后改为月刊、双月刊。由中国留日学生中华学术研究会主办,上海学术研究会总会出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前期主要撰稿人有李石岑、陈兼善、朱谦之等,也刊载郭沫若、田汉、郑振铎等人的文章。自1918年12月第五期起,改在上海出版。宣称“本志今后之责任,纯以阐扬平民精神,介绍现代最新思潮为主”,1929年11月停刊。1922 年《民铎》于第3卷4、5号出版了两期《进化论号》(图1),现馆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

二、《民铎·进化论号》传播的生物进化论

《民铎》作为综合型期刊,于1922 年第3卷的4、5号出版了两期《进化论号》,通过详细的文献调查,具体发表的进化论文章见表1。

表1 《民铎·进化论号》刊载的进化论文章

通过表中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陈兼善先生以其深厚的生物学基础多次解读生物进化论,先后撰文《进化之方法》、《达尔文以后之进化论》、《达尔文年谱》、《进化论发达史》发表于《民铎》3卷4期、5期的《进化论号》上。

生物界中有一种进化的现象,这宗理论只要他对于动植物的饲养有所经验,并且他曾经亲眼见过生命的形式,绝没有不相信这是真实的。但是进化的方法依然在可疑之中。“类生类”的事实为人所熟知,类生非类也是常见的。因有产生不相类似的子孙的事实,新种才能形成。这一事实即为变异,有变异然后有进化,换言之,就是有变异然后有新种之形成,因为进化论就是讨论种之起源的。关于新种如何形成,达尔文颇有所主张,达尔文主张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发生新种,而现在许多生物学家都说只有一种,如“雀入大水为蛤”是突如其来的,捉摸不到的,即所谓突然变异(Mutation)。

达尔文知道新的种族可以从这种方法发生,而在饲养状况下尤其显著,但是他相信还有一个更重要而且更普通的方法,在野生的种类中特别通行,和上面所讲的方法同时并存,就是那种逐渐的、缓慢的变形,此种变形时常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好像“愚公移山”那般,终之后代和祖先大不相同,我们就认为他显然有别的新种族了。这种方法叫做彷徨变异(Fluctuation),或简称之曰渐变[2]。

陈兼善根据以上种种证据,断言“达尔文承认淘汰为进化中最重要之原因,的确不差;而且所谓进步的结果不仅仅是那种显著的单位性质之结合就令微细的变异,也可以从淘汰的作用渐渐堆积起来。所以单位性质并不是不变的东西,能够使它发生变化的东西也不是独一无二的。有时一个单位性质完全消失,或者大起变化,那就引起所谓突然变异。有时微细的不易见的单位性质之变异,同样也可以用淘汰作用而使一种族缓缓的转变。突然变异的确是有的,但是只得了真理之一半,渐变因淘汰作用而堆积的现象,在进化之真理中也和突变一样重要,达尔文之意见如是,现今的学者也大都是同此见解”。

陈兼善先生以引人入胜的话语带领我们走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世界。“凡是研究生物学的人,甚至于一般喜欢读书的人,研究过近代思想史的人都知道一八五九年以前的世界和一八五九年以后的世界,中间可以划一鸿沟,用一个‘变’字代表一八五九年以后的世界中各方面之特色。达尔文的种源论就是引起这个新观念的大著作”[3]。“这一部空前的大著作——种源论——并不是突如其来,从生物学史上看起来的确可以寻出他逐渐发展的痕迹”。作者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大著作’三个字尽可概括矣。

陈兼善又做《达尔文年谱》发表于5期专号,这是首次对达尔文的生平以年谱形式进行记载,对其从出生、求学经历、贝格尔舰航行考察、进行科学研究、整理论文、出版《物种起源》等代表事件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记录,条理清晰、文字优美、语言精练。文中还非常详细记载了《物种起源》一书的每一版本的发行时间及印刷册数,分别是“一八五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种源论刊行于世,共印一千二百五十本。达尔文自述曰‘吁天乎!予所怀之全部意见既发表于世,予全身如释重负矣!’;一八六零年,发行第二版三千部;一八六一年,种源论发行第三版,共印二千部;一八六六年,种源论发行第四版,共印一千二百五十部;一八六九年,种源论发行第五版;一八七二年,种源论发行第六版[4]。”这些记载为我们了解这一伟大著作提供了清晰的线索。

陈兼善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他的又一论著——《进化论发达略史》中。陈先生旨在为国人介绍真实的自然科学范畴的生物进化论,开篇提及:

“自从严又陵介绍了一册《天演论》,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居然在半死不活的中国成了日常习用的话,似乎也足以自豪,可是仔细调查起来实在惭愧,一般依声附和的人多为貌似研究的学者,国内所出版的关于进化论的书籍除了薛德焴的《通俗进化论》(翻译自日本丘浅次郎原著《进化论讲话》)和吴敬恒所译《天演论图解》以外,就没有第三种著作能介绍一点有系统的学说了。我们放开眼光看一看,现在的进化论已经有了左右思想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宗教之精神、政治之设施,没有一种不受它的影响[5]”。陈先生认为“无论什么学术发达都是从提议期到证明期;从先天的预想到自然地解释;并且从外形的解释,进而为推根逐源的研究。这是学术进步的自然趋势,进化论的发达也不能逃出这个窠臼。公元前希腊的哲学家已经含有研究物种由来的思想了,他们一鳞一爪的研究虽然无根据、无系统,不能和现在的进化论相提并论,但是饮水思源,现在宏大的进化论不能不说是从前几位哲学家所酝酿成的”。

朱光潜也撰文《进化论证》发表于专号上[6],开篇即直奔主题,“达尔文以前,自然学者讨论问题之焦点在生物是否进化;达尔文以后自然学者讨论问题之焦点在生物如何进化。进化观念虽极古,然以宗教迷信太深,一班人总难脱神灵创造说之羁绊。虽至十八世纪科学颇盛之时代,以渊博睿智之林拿犹为创造说捍卫”总结出生物进化之证据最重要的有七种。达尔文在其《物种源始》中皆已发其端倪。自达尔文以后,古生物学者及解剖学者发现极有价值的化石颇多,证据也愈加丰富起来。

关于生物如何进化,作者认为“进化含义有二,一为变异,一为前进。合而言之,是为由旧种发生适应力较大之新种。故生物如何进化一问题可译之曰,新种如何发生?”关于这一问题有几大学派,分别是:其一,“赖马克派学者的习得性遗传说”;其二,“瓦斯曼及新达尔文派学者的自然选择说”;其三,“德孚芮的突变说”;其四,“曼德尔的生殖细胞分离说”。

三、《民铎·进化论号》传播进化论的科学意义

生物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中,期刊扮演着重要的媒介角色。1922年出版的两期《民铎·进化论号》使期刊传播的专业性也大大提高,相比于同时期的科技期刊,专号在学术研究方面更加自由、集中,其作者群体大都具有留学背景,他们直接学习进化论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他们或自己办刊或与期刊主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专业背景和学术影响力使得稿件具备学术上的权威优势与可信度,使读者触摸到了当时世界科学前沿,为传播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武器。这些作者群体直接从进化论的源头获取最前沿的专业知识,这改变了期刊文章作者的组成结构,也极大促进了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民铎·进化论号》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详细的进化论研究和知识介绍,深入浅出地向国人介绍了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发展及达尔文的生平事迹。《民铎·进化论号》刊登的文章已不仅仅是新闻报道式的单一陈述,开始转变为深层次的研究论文,开始发表我国生物学家探索进化机制、生物进化证据等方面的研究论文。首次完整勾勒出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过程,有助于中国知识分子正确理解生物进化论,有效降低了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过程中的失真,针对当时社会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流行口号,生物进化论渐渐异化为社会化的现象,《进化论号》的出版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1]李楠,姚远.《科学进化论专号》与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4).

[2]陈兼善.进化之方法[J].民铎·进化论号,1922,(3)4.

[3]陈兼善.达尔文以后之进化论[J].民铎·进化论号,1922,(3)5.

[4]陈兼善.达尔文年谱[J].民铎·进化论号,1922,(3)5.

[5]陈兼善. 进化论发达略史[J].民铎·进化论号,1922,(3)5.

[6]朱光潜.进化论证[J].民铎·进化论号,1922,(3)4.

[责任编辑王爱萍]

ResearchonthePropagationofPeoplebellmagazineandBiologicalevolutioninChina

Li Nan

(Shaanxi Radio & TV University, Xi'an 710119)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dopts the original literature textual research method to study th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the propagation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by People bell magazine in 1916. Issued comprehensive people, priests, evolu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original paper, actively spread evolution trend, with its wide field of vision and the advanced thought,people bell magnazine won the praise and approval by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s and young students at that time .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eople bell magazine evolu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pread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China, which in turn has led to profound social impact.

People bell magazine; Biological evolution; History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2017-06-18

李楠( 1979— ),女,陕西省咸阳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科技处副教授,史学博士。

本文系陕西广播电视大学2017年度科研课题“达尔文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项目编号: 17D-06-A02)成果之一。

B26

A

1008-4649(2017)03-0042-04

猜你喜欢
进化论达尔文种源
鹿芯壹号梅花鹿种源检测芯片
达尔文笔记被匿名归还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达尔文与进化论
闽楠幼林不同地理种源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小桐子种源试验与选择
Y1—Y6“爵”式造型进化论
第十一章 奇遇达尔文之船
是谁保护了7岁达尔文异想天开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