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静+王天慧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让小学生学会自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技能,才能让小学生运用自学能力去拓宽视野。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语文自学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教学
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打开其他学科的钥匙,其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可见一斑。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自学的本领。因此,教师要对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进行重点培养。笔者根据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性格特征,结合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出能够调动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去探求语文知识,拓宽视野。通过对学生语文兴趣的有效激发,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学习,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质疑问难,从而锻炼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1.质疑问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自主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教材内容会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或看法,这些问题和看法正是学生思考、对教材文本内容再加工的结果。教师要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倡导全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起来探索、解决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自学的能力。
2.以情导入,吸引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之初,饱含情感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饱含深情的语文导入语,不仅能够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世界,还能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比如,在讲授一些描写祖国美丽山河内容的课程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带有感情的导入语、美丽的图画、优美的音乐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介紹祖国美丽河山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表达手法的兴趣,在视听相辅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通过阅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阅读,让学生与文本教材、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在语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通过自读、分角色读、默读、大声朗读等形式进行多次阅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展开自主学习。
二、引导学生掌握语文自学方法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就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自学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语文自学的方法,才能在以后的自学中读懂各类文本,学习各科知识。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差较大,在引导学生自学方法时教师要因年级而异。比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字典、拼音等来展开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中的插画来理解文本内容,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明白文本的知识点和教育意义。有时候,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让低年级学生掌握语文自学方法,从而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基础。在高年级语文课中,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语文自学方法,教师可以不再采用“我说你听”等灌输式教学方式,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条件下,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自学方式进行学习。这时候,教师只要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并加以引导、点拨即可。另外,也要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阅读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些记叙、议论等方式的文章进行有效揣摩和学习,让学生明白怎样去描写、叙述、议论等,通过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这一教学目标融入每一堂课中,融入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养成才不成困难。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总之,为适应语文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小学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于莹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