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机制研究

2017-09-16 21:36曾江华赖扬华
关键词:自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曾江华+赖扬华

摘要: [HT5”SS〗基于传播学“涵化理论”,在对广州地区10所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当下大学生处于媒介化生存状态,实证了大学生自媒体交往互动行为与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相关关系,提出利用自媒体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认同机制,是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自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7)03-0000-00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700

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手机等移动终端和Web20、3G、4G技术的推进,从传播角度看,世界包括中国进入信息传播的新时代——新媒体时代,进而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生态,引起人们交往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同时在推动公共领域建构、社会舆情引导、社会民主化进程等方面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因其身心发展需求、个性特点和知识能力储备,是自媒体天然的亲近者、使用者。把握和利用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平台、新载体、新技术的特性,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德育工作实践和理论探究焦点。

一、理论探讨和研究假设

自媒体的概念是美国网络新闻学创始人、草根媒体研究者丹·吉尔墨于2003年前后提出的。随后,美国新闻媒体学会媒体中心出版研究报告《自媒体:受众塑造新闻资讯未来的方式》对自媒体做了严谨定义:We media 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而言之,自媒体是私人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包括即时通讯、博客、微博、播客、论坛等),向泛在人群传递泛在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关于自媒体与核心价值观,在CNKI数据库“来源文献”中,以“主题”为检索项,以“自媒体”和“核心价值观”为检索词,共检索到203篇文献。从文献的年度分布来看,2009年到2014年共11篇,2014年35篇,2015年79篇,2016年77篇,近两年发文量激增,相关领域的问题和研究关注度越来越高;从学科分布来看,高等教育98篇,新闻与传媒96篇,思想政治教育43篇,但从传播学角度研究价值观教育认同机制还不多见;从文献作者来看,发表两篇以上的作者仅有3人,被引5次以上的文献12篇,可见研究的中间力量和核心作者群还有待拓展;从文献内容来看,自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机与挑战、冲击与应对,功能与路径等等,成为相关研究的高频词,体现了当前研究的关注重心、多元视角。

与国内研究不同,国外自媒体研究鲜少涉及自媒体与核心价值观,比较靠近的领域是关于涵盖自媒体在内的网络意识形态宣传的研究,主要从4个相互联系的角度展开,一是从技术学的角度,关注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如Evan Williams对博客的定义和研究;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关注网络上的社会交往行为;三是从政治、法律的角度,关注现代网络对现有社会规范体系的影响和改革;四是从与传统媒体相参照的角度,关注现代网络信息对传播信息活动代表的变化及其特点。具体有丹·吉尔墨于2004年7月出版著作《我们即媒体:民治民享的草根新闻》,对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做了新的阐述;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提出信息技术是参与文化结构塑造的重要力量;美国学者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两级流动”理论强调了自媒体信息的平民化,以及曼纽尔·卡斯特的信息三部曲之一《网络社会的崛起》、马克·斯波特的《其次媒介时代》和《信息方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等。这些角度不同的研究,共同关注的一点是:包括自媒体在内的以网络为基础的种种媒介对于现实社会过程的影响。

受上述国际国内研究启发,本研究引入传播学的“涵化理论”,提出自媒体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的涵化效应。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学者格伯纳教授首先提出“涵化理论”,开创性地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阐释了客观现实、媒介现实、主观现实三个现实的关系,证实传媒所营造的媒介环境与意义的建构之间深刻的连带关系。伯格纳提出,大众媒介中的传播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倾向,它们躲藏在综艺娱乐和新闻报道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观、现实观。[1]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媒介使用习惯与媒体品牌认知报告》,大学生几乎每日会接触互联网,超过90%的人使用时长超过两小时,其中又以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为主。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账号数达697亿,微信成为覆盖面最广的自媒体。当自媒体遇上大学生,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而更深层次的、更隐性的、更本质的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认同带来了新的变量。当大学生处于媒介化生存状态,互联网、自媒体传播当然是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最大变量”。基于“涵化理论”,自媒体传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必将产生涵化效应,越善于利用自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越高。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1:自媒体是大学生形成媒介化生存状态的核心要素。

H2:大学生自媒体交往互动行为与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相关关系。

二、数据统计和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分别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医药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10所广州地区高校发放问卷。通过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8份,有效率956%。调查问题涉及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偏好与自媒体平台利用率,大学生接触自媒体的动机与信息需求分类,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和获知途径,大学生对自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等方面。在调查的478名大学生中,男生占602%,女生占398%;年级分布以大一、大二为主,分别占到43%和30%;专业分布上,文科类占4124%,理工科类占4164%,管理、艺术类占1712%。endprint

(一)数据描述统计分析

1.大学生的媒介化生存状态

调查显示,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偏好上,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其中,微信位列首位,其他依次是微博、QQ空间、贴吧、博客、论坛等。在使用自媒体时间上,集中在1~3小时/天、3~5小时/天两个区间的比例为75%,反映了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时长较高。可见,大学生有显著的媒介使用偏好,尤其是自媒体使用偏好,这是探讨利用自媒体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首要前提。

在使用自媒体的动机和目的方面,大学生选择“休闲娱乐”的比例最大,为3581%,其余依次是“获取即时消息”占2786%,“交友分享”占2054%,“查找资料”占1507%,“其他”占072%。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媒体的主要优势在于用户可自主发布,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且信息易于获取。在自媒体上关注的内容方面,与其使用自媒体的动机一致,“文娱体育”为325%,其余依次为“时事政治”占240%,“社会生活”占224%,“专业知识与学习经验”占200%,“其他”占11%等。这说明大学生的自媒体使用行为具有鲜明的娱乐目的、迫切的信息需求和突出的交往特征。

上述分析反映了大学生媒介化生存状态的自媒体特性,这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现实依据,验证了H1: 自媒体是大学生形成媒介化生存状态的核心要素。

2.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

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但了解程度不高。调查显示,选择“认同”和“非常认同”的比例分别为654%和96%,而选择“不认同”和“完全不认同”的分别占208%和42%,数据所反映的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和思考。同时,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方面,认为“非常了解”的大学生仅占48%,527%学生选择“一般了解”,且有359%和66%分别选择“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可见离深度认知还有较大的差距。

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渠道仍以传统媒介为主。其中选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学校教育”的比例分别为273%、245%、19%,而选择“自媒体”的比例仅为113%,可见传统媒介依然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渠道,同时高校在利用自媒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方面还亟待提升。

大学生参与自媒体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互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关于是否会在自媒体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选择“会,偶尔”和“会,经常”的比例分别为447%和115%,选择“不会”和“从不”的分别为318%和120%。关于对待自媒体上出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言论的态度,选择“关注但不发表评论”和“关注,对此类观点言论予以批评”的比例分别为505%和121%,选择“完全忽视”和“无所谓,随它去”的分别占308%和66%。这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意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为认同,对通过自媒体平台和载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大学生认为自媒体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占361%;其次是“宣传失真,辨识难度大”占277%,“说教色彩太重”占243%,“缺乏监管”占104%,其他占15%。这再一次凸显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吸引力、感召力问题。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自媒体交往互动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c 基于一般近似值。根据交叉列联表(表1)和卡方检验结果(表2),Pearson卡方统计量的值为43321 , 似然比观测值为42387, 线性关联卡方检验值为10274。通过查卡方分布的临界值表,卡方检验在自由度为9 , 显著性水平p值为0 01情况下,其临界值为21 666,此值与上述卡方检验值相差较大, 这说明核心价值观认同与高校自媒体使用频率并非相互独立,即存在相关性。同时,从对称度量值(表3)也可以看出,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系数的绝对值分别为0148和0182,相应的p值分别为0001和0000 , 均满足p<0 01,说明核心价值观认同与信息关注程度存在相关关系,验证了H2研究假设。

三、结论和对策

当下,自媒体传播呈现出裂变式、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性,大学生媒介化生存状体也表现出强烈的自媒体生态特性。根据大学生自媒体交往互动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相关性分析,本文认为,大学生对自媒体活动信息关注越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也越高。基于“涵化理论”,借助自媒体这一新平台、新载体和新技术,推进教育主体双方扁平化、平等性、自主性的交往互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是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环境涵化,营造正向的自媒体生态环境

自媒体及其营造的交往互动环境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空间,一定程度上建构着其价值观念和意义世界。要正确把握自媒体作为教育传播平台、载体和技术发展的规律,加大高校自媒体建设力度,加强统筹规划,在现有的官方微博、微信、博客、BBS论坛等基础上,打造更多大学生喜爱的可读性强、服务性强、覆盖面广的高校自媒体平台,并实现与社会主流自媒体的互联互动。要加强对自媒体传播信息的监控和研判,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舆情信息,并适时开展网络评论和舆论引导,引导自媒体传播正能量,浓厚自媒体正向氛围和环境。

(二)基于技术涵化,提升教育双方的媒介素养水平

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體、官方媒体是议程设置者;自媒体时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是议程设置者,尤其是西方国家,因其具有的设施优势、技术优势和累积的话语权优势,控制了国际话语权和议题设置权,在进行信息交流时其议程设置和价值植入极其娴熟和有效。如何训练和帮助各类组织学习使用互联网和自媒体技术,从而在信息输入和信息流动中赢得空间、占得先机,正是我们当下要着力推进的。就高校而言,要通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通过开展针对性强的媒介素养培训等,着力提升教育双方的媒介素养,尤其要在师生中挖掘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的“红色大V”,提升其议程设置能力和权限,通过自媒体与教育双方、教育双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力和平等互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endprint

(三)基于内容涵化,提升自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体系中最深层次的精神要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思想和价值的话语力量,自媒体传播自身也需要思想和价值来为其强健筋骨。从国家层面,要善于利用自媒体生活化、个性化、立体化、具象化的话语方式,创新对外话语体系和传播内容,包括新概念、新表述、新故事,通过自媒体时代中西方受众普遍亲和的方式反映中国道路、展示中国力量、传递中国价值,从而提升文化自信。从个体层面,高校及其德育工作者,要善于通过自媒体将中华文化的不同层面尤其是价值观涵化成具体的故事和事实,体现在动漫影像、议题互动和日常生活中,给予大学生文化引导、感染和熏陶,使大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找准革命文化的精神动力、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达到以文化人、文化育人,实现“最好的宣传应该是能够让被宣传的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行进,而他们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

(四)基于进程涵化,拓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

从个体的认知规律和价值接受规律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经历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行为认同四个阶段,这是一个反复进行的、内在关联的、递进式发展的涵化过程。[2]要善于运用自媒体话语方式,运用学生喜爱的网言网语、案例数据、故事分享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以“微言微语、场景故事”和“润物无声、和风细雨”的双向互动来加强认知认同。要搭建覆盖全校学生的微平台矩阵,包括建立和运营好校院系班四级党团学微平台,各类学生组织和师生“红色大V”公众号,共同发声、精准发力、新鲜发布,以营造强大的核心价值观场域来提升情感认同。更关键的是,要善于将传统的实践认同方式,比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乃至政治参与实践,与自媒体平台、载体和技术结合起来,将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结合起来,促进“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共通互动,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内化于心,更外化于行,使得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立足新时期,如何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事”“时”“势”,善于运用互联网、自媒体,提升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從多个维度开拓新思路、提出新举措、推动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陶韶菁如何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N]光明日报,2016-06-09(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自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