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颖
摘要:磁州窑作为宋时北方最大的民窑,生产的瓷器种类繁多,装饰技法多样。宋金时期,瓷枕做为磁州窑典型的瓷器,以其多样的造型和丰富的装饰内容深得人们的喜爱。磁州窑瓷枕以其自然、质朴、豪放、洒脱的装饰风格,影响着周边地区窑场的制瓷。
关键词:磁州窑;瓷枕;装饰;自然;质朴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的民窑,历经宋、金、元、明、清延烧不断,其窑址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的观台镇和峰峰矿区的彭城镇。磁州窑系是指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山东等地区烧造与磁州窑产品艺术风格近似的瓷器的窑场。磁州窑烧制的瓷器多为民用,以当地所产原料“大青土”制成器胎,这种瓷土多产于地表,易于开采,且成本低廉。在众多瓷器中,磁州窑的瓷枕最具特色。
瓷枕的造型与纹饰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文化、风俗和人们的审美追求,如今,已成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宋时,它不仅能够发挥物质功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又能发挥精神功能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它的出现也使得磁州窑烧造数量的增多。磁州窑瓷枕种类十分丰富,其器型可以分为:豆形、如意形、叶形、银锭形、椭圆形、八角形、腰圆形、箱形及矩形等,此外,也有婴孩儿枕、卧女等人形枕,卧虎、卧龙、双狮写实的卧兽形枕,以及镂雕成宫殿、戏台等建筑形枕。由于瓷枕形状各异,棱角与粘接口很多,制作难度较大,所以很容易发生变形或是开裂。通过大量的尝试,并总结经验,制瓷工人们采用在胎泥中适当引入细砂料,这样可以增加半成品的刚性而且还可以减少变形,减少烧造时的损失。磁州窑瓷枕的装饰纹样也是种类繁多,纹饰可以分为:动、植物纹、人物、故事纹、山水纹、文字纹等等。例如婴戏纹、牡丹纹、竹纹、花鸟纹、卷草纹、虎纹、芦苇与禽鸟纹等被赋予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最为常见。
白地黑花装饰技法是磁州窑瓷枕典型的装饰技法,它在视觉上呈现出鲜明的黑白对比。此外,还有白地黑刻、珍珠地、红绿彩等多种装饰技法。白地黑花装饰绘画所用的颜料是斑花石,这是当地所产的一种铁矿,含有大量的铁成分,经氧化焰烧成以后呈黑色,与白色的器胎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白地黑花瓷枕在装饰上借鉴吸收了中国书画艺术的优点,在施有白色化妆土的坯胎上用笔作画,这是继承了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技法,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为后来景德镇青花的产生以及各种彩瓷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磁州窑瓷枕造型丰富多样,制作工艺精湛,装饰风格豪放、洒脱,装饰题材广泛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磁州窑瓷枕上的内容不仅描绘了當时的社会风貌,而且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和审美情趣的改变。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瓷枕很多,多取材于孩童日常生活中嬉戏、玩耍的场景,描绘了天真、稚嫩的儿童,反应了人们对孩童的喜爱以及希望能够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内容有荷塘钓鱼、蹴鞠、习文、捶丸、放风筝、骑竹马、持荷赶鸭、傀儡戏等乡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画面绘制笔法生动娴熟,场景轻松活泼,婴孩形象自然生动,画面简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磁州窑瓷枕装饰内容丰富多样,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这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样的装饰纹样是其他窑口在当时所缺少的。河北省博物馆藏宋时的一个腰圆形白地黑花童子垂钓枕,随意的波浪线便绘制出了流动的小溪水,三丛杂草配上几笔线条便绘出岸边景象。一个可爱的童子在村头溪水边全神贯注钓鱼的画面跃然枕上。这种简洁、概括之美,是磁州窑装饰中最为常见的。钓鱼的孩童身着长褂,认真谨慎的神情,或许已经在溪边等候良久,一手撩起衣襟抵在大腿上方作支撑状,另一手持钓竿尽力远伸,上身前倾,目不转睛地盯着吊钩方向,表情认真专注。两条小鱼正在水下小心地争食鱼饵,另一条小鱼欢快地尾随而至,水中浮动的水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惹人怜爱。这种通过以形写神,打破空间限制,描绘民间生活的题材,将生活中的那些美好被逐渐放大,让人们感受到了画中孩童钓鱼时的认真,体会到了周边环境的静谧,生动而传神。
山水、花鸟、鱼虫都是瓷枕上的装饰内容,磁州窑艺人凭着娴熟的手法、巧妙的构思,将这些题材绘制于瓷枕之上,赋予他们情感的寄托。在瓷枕画面上常见的有牡丹、荷花、菊花、兰花、梅花、竹子、松树等图案,都具有象征的意义,或是表达某种情感,或是蕴含了某种高尚的品格。如牡丹代表着富贵、繁荣,荷代表着洁身自好的品格。此外,在瓷枕的侧面多绘制有卷草纹,线条流畅、卷曲,人们通过这样简单的线条和充满了运动感和韵律感的构成形式,真实地表现出大自然中植物的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纹样简单大方、绵延不绝,有着强烈的装饰美感。
诗词书法纹饰也是瓷枕装饰中最具特色的纹饰之一,运用诗词书法之美强化饰面的装饰意境,是其追求意蕴之美的常用表现技法。从数量和规模上看,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的诗词书法装饰在宋金元时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诗词书法纹的广泛运用,也表现出人们文化水品和欣赏水平的提高。
磁州窑瓷枕的造型丰富多样,制作工艺精湛,装饰艺术风格自然、质朴、豪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俗色彩,集中地体现了人们内心的美好期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心理,体现了对生命本真的追求,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希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