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100083)
会计学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该专业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实践教学计划,会计学专业在大四上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一段长时间 (4周到16周不等)的专业实习,培育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
专业实习最重要的特征是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会计学专业实习岗位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助理审计岗位,各种企业、事业单位财务岗位,银行等金融企业金融岗位,其他和财会相关的实习岗位。以上岗位多属技能型,比如作为审计助理,要学会看报表、抽凭、复印底稿所需文件,编制并填写底稿、做现场实地盘点计划及报告、做一些科目的实质性测试、截止性测试等;作为财务助理,要收银、协助开发票、粘贴原始单据、做记账凭证;作为大堂助理,要学习网点内营业中服务基本流程、业务知识与规范、辅助接待客户等业务。
因为财会岗位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多数学生在一个单位集中实习的比例不大,实习地点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使得专业实习管理更显复杂与重要。实习质量如何,要看管理规范是否全面且能够执行;实习效果需要评价来监督与反馈。本文以专业实习流程为线索,构建全方位实习管理规范与立体式评价体系。
实习开始前,召开实习动员会,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专业实习作为大四上学期的一门校外实践课程,有严格的课时与学分要求。同时,布置专业实习的实践与任务,选择、审核、落实校外实习实践单位,组织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实践单位。
实习开始后,学生要按时进入校外实习实践单位实习,行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教师分别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践进行指导和管理。行业指导教师是单位选派的具体指导学生实习的“师傅”、项目经理等;专业指导教师来自于会计学专业在职教师,承担与行业指导教师沟通、学生日常实习行为管理、收集实习资料以及评定成绩等事项;学生管理教师通常是校方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协助专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工作进行组织与管理。
实习结束时,提交实习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实习汇报、录入成绩、评选“优秀专业实习生”和“优秀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完成材料归档。
专业实习不同于就业实习,需要选择专业对口的岗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专业实习实践单位或由学校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或者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地点与岗位。如果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工作,会计专业指导教师应对实习实践单位与实习岗位进行审核,以确保学生在合适岗位实习。在实习检查中发现,有的学生虽然也提供了实习实践单位等信息,但却没有真正地或严格遵守时间参加实习;有的学生所处的工作岗位也与所学专业相差很远。
在实习之初,学生要与实习实践单位签订相关的实习协议。实习协议一般由校方提供,有效保证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有的单位要划掉与人身安全相关的条款才肯签学校的实习协议;有的单位只肯与学生签订其自身提供的实习协议,条款中否定实习期间与学生的雇佣关系。实习过程中,有的实习实践单位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甚至安排学生做假账。
实习教师的指导与监督是专业实习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在学生实习期间,行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学生管理教师共同对学生专业实习进行指导、监督、管理。行业指导教师相当于学生在实习实践单位的 “师傅”;实习期间,专业指导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之外,要拨出时间进行实习指导,通过现场、微信、电话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学生管理教师比较熟悉班里学生的家庭、性格等方面,在一些问题的沟通上比较有优势。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没有形成“三位一体”的指导体系,有的教师没有认真履行相关职责。
表1 校外实习实践单位评价体系与指标
专业实习的质量重在管理,管理须靠规范。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长期有效的实习规范应明确主体责任、细化管理实施,具体包括实践教学体系、组织与管理制度、校企合作与沟通机制、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等。
专业实习通常按照总学时的一定比例来安排,是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而且重要的一部分。专业实习有实践的学时与学分的要求,除特殊情况(比如应征入伍)外可以不参加。专业实习不达标,成绩将为不及格或者记为零。实践教学体系也要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标准与成绩构成等,便于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
学校或专业要设有分级的组织机构,指导、负责专业实习的顺利有效进行。组织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教育、学生自主实习申请与审批流程、实习实践单位接收公函、实习协议、指导教师指导方案、实习督导要求、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手册、考核方法、实习基地建设等。制度的建设应遵循原则性、指导性、可操作性。
校企合作是做好专业实习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招生就业等方面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专业实习安排形式可以是集中 (学生在自愿报名与面试通过之后进入学校推荐或者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实习),也可以是分散 (学生自己找单位之后由会计专业指导教师审核是否符合实习相关要求)。加强校企合作与沟通、拓展实习基地有助于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便于专业实习的集中指导,也为学生专业实习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专业实习中,学生同时还是单位实习生的身份,安全是重中之重。实习开始时学生要接受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由学生本人与家长在安全承诺书上签字;实习过程中要注意风险防范。另外,学生初涉职场,心理方面也要有段适应期。实习规范中应有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能得到及时处理。
专业实习质量重在管理,管理重在过程。在实习过程中,评价实习实践单位、学生、指导教师,是实习质量管理最后、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会计学专业的实习实践单位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散性的实习实践单位,一类是集中实习的实习基地。在评价实习实践单位时,可由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对实习实践单位进行评议,将实习实践单位纳入动态管理中。有的分散性实习实践单位经由指导教师考察、沟通,也可拓展为专业实习基地。有的实习基地在合作中可能出现一些新情况,也可变换合作模式或者终止协议。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业务淡旺季,在每年的11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需要大量实习生。但是学生要在大四8、9月份甚至更早时间就开始找单位实习。这种时间上的矛盾使得学生可能错过事务所的实习机会,单位也会出现实习生短缺的情况。校企双方可以变换思路,开拓更好的合作模式与沟通机制以满足双方的需要,共谋学生全面发展。
为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将校外实习实践单位以动态评价方式纳入常态管理过程之中。校外实习实践单位的评价可由师生共同参与,考虑下列因素:工作环境、实习条件、实习效果、沟通与合作程度等。具体校外实习实践单位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当然,表1各项指标也可以由师生采用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评定,或者是定性方法,对具体实习实践单位的评价指标进行文字说明,做出综合性评价,以实现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校外专业实习作为一门课程,在实习结束时需要实习实践单位与专业指导教师共同给出成绩,备选优秀专业实习生。对学生实习评价应该遵循过程性、多元化原则,力求真实、客观、完整地给出实习成绩。校外实习实践综合成绩评定表见表2。
为鼓励学生高质、高效完成专业实习任务,可以按实习学生人数的10%,选取“优秀专业实习生”。推选优秀专业实习生的条件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心系学校,协助教师与实习实践单位沟通交流,建成实习基地的实习生;二是由于专业实习表现突出,促进就业的,被实习实践单位录用,签订三方协议的实习生;三是协助教师组织专业实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实习生;四是专业实习中表现突出,多次受到实习实践单位领导表扬的实习生。
表2 校外实习实践综合成绩评定表
由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实习地点呈分散式布局,专业指导教师的任务更是繁重。目前,专业教师在分到实习学生名单后,需要采用电话、微信、短信和QQ指导等方式灵活督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建立定期信息通报制度,每两周通过网络指导检查学生1次;要进行不少于所指导学生10%人次的现场检查指导工作;针对所指导的每个学生填写一张实习指导巡查表;专业实习结束后,专业指导教师要按期收齐校外实习实践手册,在计划、指导位置书写评语并签字,给出学生指导成绩和总评成绩,推荐“优秀专业实习生”。实习结束后,会计学专业要组织所有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实习指导汇报,每个教师汇报时间约5至10分钟。
为鼓励专业指导教师认真指导,帮助学生高质、高效完成专业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可以按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15%推选“优秀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评优条件如下:一是心系学校,在实习现场检查过程中,注意与实习实践单位沟通交流,建成实习基地的;二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岗位表现突出的;三是专业实习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四是专业实习指导中到现场检查次数较多,多次受到学生赞扬的。
考虑到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要拨出时间进行实习指导,不宜过多量化考核指标加重教师工作压力,对于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只需分为不合格、合格与优秀即可。合格只要看教师的实习指导是否符合了专业工作要求,优秀主要看是否满足了评优条件。当然,如果责任心不强或者由此引发了一些严重问题,则需要有退出或者惩罚机制。
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会计专业实习工作作为会计学专业一门必修的校外实践课程。根据实习流程制定全方位的专业实习规范,使得校企双方、三方指导教师、学生等各方能够有规定可依、有标准可循。同时,加强全过程监督,构建各方参与的立体式评价体系,是专业实习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