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一)顺应宏观经济形势,满足改革发展要求。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为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完善债权债务风险管控体系、提高企业往来款项风险的防控水平,自2013年以来,该公司相继开展了两金压降、资金安全检查等十余次与债权债务管理密切相关的专项检查工作。
(二)着眼电力行业转型,防控债权债务风险。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电网两端市场化机制稳步推进,新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客户结构趋于复杂化,销售和采购信息管理层次细化,数据采集频率加快。在此背景下,前端业务调整滞后的风险会直接体现在末端财务管理环节,尤其是会蓄积在债权债务管理上。该公司的经营及投资规模大,业务量多,债权债务间往来风险高,往来款项的风险防控已成为重点。
(三)立足提升整体效益,深化业财融合力度。为促进财务集约化,财务实时管控与提升整体效益已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该公司往来款多、业务面广,债权债务的各项管理被割裂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随着应用的深入,信息系统中累积了大量的业务与财务数据,亟需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加强业务与财务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整合。
面对债权债务风险管控体系不够健全、业务与财务信息共享尚不通畅等问题,该公司以业财协同为指引,开展债权债务管理工作,着重从完善管理体系、统筹组织资源、明晰制度规范、打造风险闭环、创新分类管控、形成信息共享等六方面出发,利用内部控制框架,把内部控制细分为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与战略目标等五类子目标和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构成要素,洞察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前置债权债务风险管控节点。
图1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具体而言,该公司在健全业财协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创新重点业务管控模式,通过应用实践,总结出一套覆盖“一个体系,两个平台,三种机制,四项能力”的供电企业债权债务业财协同管理范本,实现债权债务“风险提前预警、过程实时控制、结果强化监督、信息同步共享”。
(一)顶层设计,完善债权债务业财协同管理体系。按照内部控制五原则,从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五个方面梳理业务性质、财务管理范围和工作实施等内容。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授权审批等原则,落实相应的风险控制点,从办法、流程、标准三个方面打造业务全面覆盖、风险全面管控的体系。具体而言,以“信息”“流程”“规则”“组织”四项管理要素为协同对象,建立二维的协同矩阵,确定债权债务管理中的协同点。具体说明如下:从信息匹配和流程协作的角度,建立覆盖业务部门、内部单位以及外部单位三层的往来清理核对机制,切实保障往来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从流程整合、信息整合和信息共享的角度,完善支付共享融合与营财一体化,实现制度、流程、系统、数据的集成;从规则承接的角度,梳理债权债务风险识别框架,建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的动态管理体系;从组织协作的角度,根据供应商的业务类型、往来数据,建立供应商分类管控机制,通过内部协作,及时发现异动情况;从组织集权的角度,基于“五位一体”的管理理念,从职责、制度、流程、标准、考核等五个方面统一往来款项业务规范,划分工作界面,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宣贯培训,将理念有机渗透至各项工作,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二)坚实保障,统筹债权债务业财协同组织资源。
1.健全债权债务组织保障体系。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原则,建立以该公司为督导,财务部为首,发展部、营销部、运检部、建设部、后勤服务中心、物资供应中心为翼,监察部、法律事务中心、审计部为尾的雁行部门体系。具体来说,首——财务部负责明确往来款项内部管理职责,制定往来款项管理流程,并组织实施。翼——发展部、营销部、运检部、建设部、后勤服务中心、物资供应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对本部门经办业务涉及的往来款项进行管理,并报告管理情况,接受监督。尾——监察部、法律事务中心、审计部作为辅助部门,负责提供法律指导,并协助办理清理处置工作。
2.开展业财协同理念宣贯培训。通过内部培训、讲座交流和专题研讨等形式,运用协同例会平台,宣传债权债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将理念贯彻到全员,将债权债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具体的管控制度和工作机制中。
3.宣扬全员参与管控组织文化。业务部门此前对债权债务管理风险的认识不足,导致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无人跟踪处理,工作交接也不严谨。在此背景下,该公司逐渐培育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责任感,调动员工积极性,树立多部门协同、信息全面共享的意识,加快体系建设。
4.部门清理核对强化协同机制。将往来定期清理核对工作机制和协同例会平台相结合,针对数据清理核对过程中的重要事项,领导、主要负责人共同决议,整理成督办事项,落实到责任部门,发挥例会平台的组织协同作用。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的定期清理核对机制,按月对往来款项的余额和构成明细进行清理核对,并对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完成差异调整,业务部门及时更新往来款项辅助台账,以保证业财数据的一致性。其次,建立与内部产业单位的往来清理核对机制,确定联络人,建立沟通联络机制,按月核对明细,形成往来款项余额调节表,分析差异原因,根据需要在限期内进行调整,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备案。最后,筛选出需重点管控的供应商,联合营销、基建等业务部门核对往来款项的准确性,对存在的差异由财务部与对方单位进行初步沟通核查,由责任部门与对方单位协调沟通,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并反馈给财务部。
(三)规范明晰,夯实债权债务业财协同制度基础。
1.统一往来款项业务管理规范。首先,细化债权债务管理制度。结合该公司的管理特点和业务的差异性,建立相关管理实施细则。这些细则在操作层面上明晰了应收账款管理分析、预付账款账龄分析、业财核对、款项催收和资料备案的流程,同时落实了待查款的挂账审核和后续处理核对机制。其次,完善债权债务管理流程。基于管理办法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分析,从流程执行的时间、审核的层级、审核的效率、业务表单的设计等方面,发现流程中的管理断点和冗余环节,并优化“预付账款管理流程”“一次性供应商核算审批流程”“待查款管理流程”,为管理办法的实行提供可视化的指导。最后,明确债权债务管理标准。该公司建立了辅助台账标准模板,明确了包括字段、格式等各方面的内容,并划定了辅助台账更新维护的时间点和业务范围。同时,对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及33条业务事项,制定了核算规范的相关说明和核算要求,逐一明确明细科目的核算对象、对应的标准会计分录以及清账的方式和要求。
2.量化绩效考核激励精益管理。细化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支撑债权债务管理责任追究及业务闭环管理。该公司基于往来款项管理的主要环节,从辅助台账管理情况、逾期往来款项分析情况、应收款项催收回收情况和坏账处置配合情况四方面建立了考核机制和具体的考核评价办法,细化了10项考核项和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设定了基础评分内容和加分项,并采用“重要性比较矩阵”的分析方法,对各评分项的权重做出了合理划定,再以季度为周期,考核通报各业务部门往来款项的管理情况。
(四)风险指引,形成债权债务业财协同闭环模式。
1.完善债权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债权债务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风险防控保障,这要求从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上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首先识别风险点并开展风险预警,然后针对风险状况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最后不断优化风险识别点,建立债权债务风险管理信息库,并根据变化,优化风险点控制,更新风险评级标准,健全风险处置预案,进行持续改进。
2.梳理债权债务风险识别框架。从债权债务业务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出发,根据风险定量化识别和内外部风险的有效防控原则,对以往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归纳,在四个环节剖析管控风险,设计可量化的风险点,形成18类风险点,构建风险识别的初步框架。
3.构建债权债务风险分析模型。基于债权债务往来余额,结合管理重点,按照全景展示、重点跟踪、趋势分析的思路,构建债权债务业务分析场景,建立全面的分析模型。在全景展示方面,构建余额占比分析和余额趋势分析。在重点追踪方面,构建售电业务分析和供应商往来分析。对于售电业务,对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和不明款项进行追踪。对于供应商往来业务,对科目余额和账龄结构进行分析,从合同层出发,对合同、发票和支付总金额进行对比;从项目层出发,对预算和成本、资金计划和支付进行比较。在趋势分析方面,构建应收账款余额、应付账款余额和资金支付的趋势分析。
4.制定债权债务风险预警准则。结合业财一体化的运行,针对性地定期开展风险点分析工作,包括供应商信用评价、供应商余额检查、科目检查、业务申请资料抽查等。采用ALARP风险定级方法进行风险等级评价,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设置黄色、橙色、红色三级预警级别,设置不同的预警基线,并按照预警级别反馈给相关责任人。更进一步,将债权债务的风险预警分析需求通过Excel定制化开发,关键词匹配与模糊匹配相结合,对业务类型进行自动筛选分类,通过预警阀值的灵活设定实现风险的自动提示预警,形成风险预警分析工具,实现供应商检索、清账状态判断、账龄计算的自动化和业务类型智能识别,按颜色提示超期款项的超期状态。
5.整合债权债务风险处置预案。针对每一个预警级别建立相应的风险处置预案,详细规定不同级别预警处置过程中的人员组织、处置流程、沟通协调方式和资源保障等内容。定期跟踪协调,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挖掘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按照“计划-实施-检查-行动”的循环进行闭环优化。
(五)重点突破,创新债权债务业财协同分类管控。
1.协同改进售电业务债权管理。以债权余额占比最大的售电业务为突破口,按照总账一致、明细管控、合理处置、前瞻防控的思路,强化电费应收、实收、预收、不明款项、临时接电费管控。(1)总账一致是指制定《营财集成电费相关实收构成分析表》并按月核对,确保营销与财务系统总账数据一致。(2)明细管控是指一方面强化电费风险管控,制定电费风险客户等级评定表,与风险信息库形成联动,对A级风险的客户协同供应商债务管理,实现营销与财务、债权与债务的贯通;另一方面建立客户预付电费专项台账,对内加强专变客户预付电费台账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3)合理处置是指形成风险管控预案,在确认风险等级时按对应预案及时处理。在应收账款管理上,配合营销部采取停电催费、电费违约金、代位权、支付令、偿还电费协议公证等措施。对不明款项按照相关管理细则进行清理处置。(4)前瞻防控是指逐步推进客户管理,从大客户管理入手,在ERP系统中完善客户、供应商主数据,引入客户信用管理,协同供应商进行债务管控。创新管理理念,进行适时评估,并引入一些银企互利手段,转移坏账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强化供应商全过程债务管控。通过信息多维度展示、业务环节风险动态预警、业务执行关键点实时管控,开展供应商风险全过程管控,实现信息共享、执行过程可控、事后责任可追踪。(1)信息多维度展示。从会计科目层、合同层、项目层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价,协同展示其他项目成本等信息,支撑实时决策与分析。通过ERP系统整合供应商科目余额、采购订单、相关项目成本等查询事务,统一查询界面,实现供应商往来信息的“一键式”展示。(2)全过程风险动态预警。基于供应商往来业务过程,定义涵盖供应商履约、结算和资金支付的关键风险预警点及预警规则,为供应商往来风险控制提供依据。(3)业务执行关键点实时控制。在风险量化预警的基础上,建设信息系统控制点,灵活运用业务数据冻结、业务流程中断、业务执行警示等系统控制手段。
在供应商全过程管控的基础上进行供应商分类管控,根据与供应商的业务往来量和往来余额,在剔除异常突出的个体数据后,以平均值为基线,将供应商分成四类,形成供应商分类矩阵(见图2),打造供应商分类管控机制。
图2 供应商分类矩阵
鉴于供应商的业务往来量和余额处在实时变动中,应定期更新供应商分类管理信息库,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分类的科学性。同时,根据供应商业务往来性质,将供应商的管控责任分解落实到财务部每位专责身上,制定相关清理实施办法。一方面,建立通用性的检查、复核机制,由对口专责负责对供应商余额、未清项、核算科目等内容进行动态管控跟踪,及时发现异动情况;另一方面,对A、B、C三类往来余额量或业务往来量较大的供应商,明确差异化的管控要求,进行重点复查,形成分层分级的供应商分类管控机制。
3.重点追踪债权债务特殊事项。(1)对于供应商业务,对特殊供应商进行差异化管控。以一次性供应商为例,对于存量未清项,分业务模块进行逐一核查清理;对于新增往来挂账,明确清账时限,建立挂账审核审批制度,强化过程管控,由责任人进行追踪管理,按月汇总分析新增往来数据并报领导审核,实现一次性供应商往来业务闭环管理。(2)对于售电业务,在预收账款管理方面,对内加强专变客户预付电费台账管理,建立客户预付电费专项台账,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基本信息、上月和当月30日预付电费余额、当月预收余额结转等,确保统计信息与SG186营销系统的总额相一致。(3)对于待查款项,由于无明确用途,且通过财务口径难以判断业务类型及性质,通过每月汇总统计再在各部门、单位间进行公告并及时确认,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交财务部进行收入冲转及调整。
(六)信息共享,搭建债权债务业财协同数据平台。债权债务相关的电量销售、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服务采购等业务主要分布在营销SG186系统、ERP系统和财务管控模块,其中财务管控模块以应收应付总账报表和资金管理为主,前端业务流程主要集中在营销SG186系统和ERP系统。由于信息系统的分割造成了信息不能在前端业务和财务管控模块间有效共享,制约了管控向前端业务延伸。该公司建设支付融合和营财一体化,通过跨系统业务流程整合、数据标准统一、报表优化集成,实现信息共享。
1.支付融合助力债务业务管控。通过资金支付融合的建设,规范信息标准,进一步提升业财融合度,建立业财融合对接机制,使资金支付各类信息在预算编制、对外支付、财务处理等环节保持贯通和一致。(1)在流程整合上,明确物资采购、发票结算、支付申请等业务环节的集成点,形成了支付计划提报、资金预算编制、支付材料审核、资金对外支付的有机衔接,实现流程环节的链条化整合和业务信息的自动推送。(2)在信息整合上,将供应商、项目、订单、合同、挂账、支付以及未清项信息全面集成,并且将合同条款固化到系统中,实现合同支付履约建议的自动生成,减少对资金支付关键信息的人为干扰,并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相关校验控制以及未清款项的自动清理,保障了业务执行的规范与准确。(3)在信息共享上,通过合理的系统权限分配和流程设定,形成信息共享平台,自动生成多维统计分析报表,提供按项目、合同、供应商等维度的履约付款信息统计帮助,为业务部门提供了多维度的数据查询通道,强化财务部门对往来业务的数据统计和统筹管控能力。
2.营财一体促进债权业务管控。该公司统一营销与财务目录电价编码规则、统一会计科目体系等规则,使集成业务的记账节点逐渐前移,营销和财务在账务上联动加强,增加了财务对营销业务的实时反馈能力,强化了财务对营销操作合规性、营销端记账规范性的监督。按照“财务负责总账,营销负责明细账”的原则,财务和营销对营财集成业务风险防控的职责各有侧重,严谨营财对账,强化内部牵制,严防资金整体风险。当前阶段,健全业财融合的电费管理流程,以实现营销和财务结算周期以及账务处理的一致,形成数据核对长效机制,实现余额明细数据共享。中期来看,加强电费回收业务评价分析,预防电费回收管理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
3.引入数据分析支撑综合运营。首先,引入可视化分析手段,提高数据分析效率。业务数据分析评价是债权债务风险管控模式的核心和基础,该公司应用可视化的数据分析手段,建立数据导入模板及分析模板,通过应用多样化的展现方式,方便数据快速展示和联动分析,实现业务分析的可视化、互动化和易用化。其次,协同运营监控中心数据分析并监控,将债权债务分析纳入运营监控中心运营分析框架,每月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并动态发布。同时依托技术优势,借助可视化分析技术手段和已搭建的业务分析工作台,对大数据分析及分析结果的信息共享起到支撑作用。
(一)优化债权债务结构,风险管控更加主动。通过构建一套供电企业债权债务业财协同的管理范本,该公司从业务链后端的财务管控出发,债权债务结构得到了有效改善。债权方面,备用金余额大幅下降。债务方面,应付账款账龄分布趋于合理,结构得到优化。从传统的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防范、事中管控、事后追踪,并从前端业务环节防范风险隐患,风险管控也更加主动。
(二)创新行业管控模式,协同管理更加高效。面对电力体制售电侧市场化改革,探索适应电力行业的债权债务协同管控模式。将往来定期清理核对工作机制和企业协同例会平台相结合,清理核对涉及到部门间、内部单位间协同的重要事项。对于历史遗留数据进行全面清理,彻底厘清了历史往来款项。单据审批通过率显著上升,单据平均审核时长大幅下降。
(三)营财信息整合共享,企业绩效全面提升。该公司自支付融合应用以来,支付履约会计凭证集成产生,效率也有所提高,预算执行准确率达到优良水平;营财一体化的应用创新了电费管理模式,营销系统平均每月向财务管控传递电费凭证千余笔,涉及金额约数十亿元,业务数据由信息系统自动传递比例达99.8%,涵盖了往来单位管理、往来挂账、日常管控和资金收支,实现了“过程实时控制”与“信息实时共享”。与此同时,财务绩效与管理绩效均有显著提升。通过提升债权债务管理水平,该公司盘活了存量资金,有效改善了资产结构。在财务营运能力上,通过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款的清账和对逾期款项的管控,自该体系运行以来,近三年的流动资产余额逐年减少,成效显著。
总体来看,“一个体系,两个平台,三种机制,四项能力”的债权债务管理体系的搭建,推动了债权债务业财协同管理的高效运行,切实增强了供电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