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征
摘 要:本文结合企业审计理论与案例,说明企业审计的现实出发点。明确在十三五期间,企业审计工作现实出发点的一些新的需求或变化。分析当前企业审计工作中缺乏独立审计业务部门、审计方法运用单一、审计报告形式化等问题对新需求满足的障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企业审计的改进方向与建议,包括建立独立企业审计部门,培养优秀审计人才;确保审计过程合规,合理运用多种审计方法;提升企业审计报告地位,更好地发挥审计功能等。
关键词:企业审计 现实需求 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a)-083-02
十三五期间,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审计的内部需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或调整。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等现实需求变动,企业审计工作也需要做出一定创新与调整,在实践上还需要结合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本文研究结合一些案例,探讨企业审计工作的现实出发点及其变化,思考实践中企业审计的改进方案。
1 企业审计工作的现实出发点
企业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发展等的内部需求,对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的效果进行审计评价,指出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审计工具。企业审计的现实出发点包括以下几点。
(1)公司治理的评价。公司治理由职业经理人、董事会与监事会等组成,公司治理层共同决策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核心管理方案。而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决策过程、权力发挥等进行监督,对公司治理决策的实际执行效力进行审计评价,可以发现公司治理的缺陷或不足。企业审计一般是半年或一年对公司治理进行评价,出具审计报告用于企业公司治理调整。
(2)内部控制的监督。内部控制是通过专门手段对公司的各项业务等具体运行进行控制调节、降低或预防风险,提升绩效、保障质量等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监督工具,对于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明内部控制实践中的不足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3)部门运作、业务执行等的监督。企业审计有对部门、各岗位员工等的业务履行绩效、过程等进行重点审计业务,这个审计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各部门、各岗位具体业务执行等的评价,以抽样法、求证法、线索法、经验判断法、追踪资金流向法、走访调查、环境因素影响法、分析性复核审计法等结合审计人员经验与客观资料等评估部门运作、业务执行情况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
(4)合法合规经营,依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的监督。企业审计可以对企业是否依法合规经营、是否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或其他社会责任等进行评价,提升企业经营发展规范性,降低企业涉税风险及其他风险。
总体上,企业审计是企业内部专门的审计部门或人员等,通过审计工具和方法等运用,对企业等组织的内部治理运行、各项业务的执行、控制等进行审计,确定组织运营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有效地利用资源,或者是否达成战略目标等全过程。通过企业审计,出具专业审计报告,就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指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企业在经营管理各方面存在的不足,这对于企业现代化的治理改革、经营管理优化发展等都是极为重要的。李克强总理则特别提出审计机构发挥审计功能,发挥审计对深化改革的催化剂作用,以审计来倒逼制度完善、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等。企业审计对于改革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企业审计有助于倒逼制度创新、发现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进而为内部审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更加符合当前环境的改革策略调整或方案执行保障提供帮助,最终促成改革、推动发展。
2 企业审计工作的新需求与实现障碍
2.1 新需求
十三五期间,各行业都进入比较显著的产业化调整、供给侧结构调整阶段。例如,制造业产业将逐步进入智能化发展的产业转型阶段,这个阶段企业的自主创新、企业间战略合作与并购重组等的运用都会较多,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迅速变化。企業管理层更希望企业审计能够实现更加全面、高效率的动态审计,增设阶段性审计评估,进而为企业各阶段的战略发展、执行效力等进行客观反馈,辅助企业在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阶段更加准确地顺应市场环境、调节战略决策与执行方案,真正适应大环境要求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现代化改革,以及内地更多的家族经营模式的企业也将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在这个阶段,扭转国企亏损问题、促成家族企业接班人顺利接班,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企业审计是反馈企业亏损的重要报告之一,也可以评价企业管理层管理绩效等,为企业扭亏、调节管理等提出方向,这对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地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都非常重要。要实现这个功能,则必须保障企业审计报告质量,包括确保企业审计报告的编制过程独立、方法选择和运用合理、结果客观且全面等。
2.2 实现障碍
2.2.1 企业审计部门业务不独立
企业审计必须是在保证独立的审计部门或人员的专业工作下进行,才能获得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如科荣电子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仅仅是企业财务部门人员兼任,缺乏部门或岗位的独立性。而伟特家居的大股东、职业经理人等会对企业审计业务进行干预,内部利益复杂或者切割不明,也不利于企业审计业务独立。在部分家族企业,审计人员也是往往是家族成员或者与家族有紧密利益关系的成员,其审计业务往往也会受到家族利益取舍的影响,这就很难保证企业审计的完全独立与公平。
2.2.2 企业审计方法的选择运用相对单一
企业审计的方法非常多元化,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或者针对不同审计对象开展的审计工作,往往需要配合不同的审计方法或者方法组合运用才能取得比较可信的结论。如威力特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在企业审计中,更多地采取走访调查审计、经验判断法等,而对于追踪资金流向、实物观察与计量审计、部门行业对比审计等定量审计方法的运用较少。在新常态下,受到十三五规划等的影响,制造业及其他行业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调整下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如果企业没有及时调整战略,则在不同阶段的业务活动中应该会表现出一些问题,但企业内部审计对此没有反馈,企业管理者也就无法及时反思并调整战略,在目前相对单一的方法运用下,审计报告的结果无法出现显著差异,这就不利于管理层的战略调整。
2.2.3 审计报告形式化且运用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而这些中小型企业的规模较小,并且往往集中某些特定业务的经验。在企业审计报告侧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情况下,往往是反馈出业务总体效果不佳的结论,而难以准确地表明哪一个部门或者环节出现问题引发了这样的后果。在此情况下,一些管理者将企业审计报告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不会在战略决策与管理调整等方面过多的关注或运营,这就影响了企业审计功能的发挥。
3 企业审计实践的改进建议
3.1 建立独立企业审计部门,培养优秀审计人才
在企业审计出发点有所变化,现实需求增加的前提下,促进企业审计实践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企业审计部门与人才的专业能力。第一,建立独立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即便是这个审计部门仅仅有很少几名甚至一名审计人员,也必须是独立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之外的,确保部门独立才能初步保障审计业务独立。第二,要培养专业的审计人才,如果没有专业审计人才,可以由财务或其他部门有关人才参与专业审计知识与技能培训,确保其熟悉审计工作后才能进入审计岗位。或者可以聘请社会上审计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到企业审计部门工作,由此来改善企业审计工作质量。
3.2 确保审计过程合规,合理运用多种审计方法
在具备独立审计部门与专业审计人才的基础上,企业审计活动还需要合规、公正。审计人员需要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对象,合理地选择审计人员有能力使用且符合审计对象特点的审计方法。要增加对重要审计事项定量方法的运用,这样就能够更加准确地得出审计报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将企业经营管理、业务运行等全过程中的关键点或者关键事件提取出来,将其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对象,恰当地运用不同方法开展审计活动。特别是在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变动较大的情况下,内部审计还需要更多地进行多种方法并用,来判断经营管理的问题是否是由内部管理等引发的,排除外部干扰,才能更好地服务管理者等内部决策使用需求。此外,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审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也是企业审计实践需要关注的问题。在现代企业审计工作中,计算机辅助审计或者审计与大数据等的结合都非常必要。规模较小的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大数据系统,则可以更多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提升审计效率与准确性。有条件的企业则可以建立大数据系统,在大数据系统基础上进行更加具备针对性、可以在特定需求下迅速开展和完成的审计工作,得出准确性和针对性更强的审计报告,辅助各部门管理与发展等。
3.3 提升企业审计报告地位,更好地发挥审计功能
针对企业审计的新需求,企业审计工作中需要围绕新的需求,扩大审计对象的覆盖面,加强对重点需求的取证范围、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最终在优秀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与经验的判断下,得出更加准确的企业审计报告结论,并且在企业审计报告中尽可能详细地反馈所发现的问题,对于下一个审计期间企业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案与效果进行追踪审计,由此在动态的企业审计中,更好地辅助有关部门结合审计报告解决现实问题,改善部门绩效。可以考虑在审计报告出具后,开展企业内部座谈会,由企业各部门的主要管理者、部门骨干等参加会议,共同发言讨论问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具体解决办法等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可行的改进方案,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专家等指导企业审计或者帮助进行审计报告分析与未来发展研讨等,更好地发挥企业审计工作,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新玥.如何规避企业审计风险[J].财会学习,2017(2).
[2] 陈庆友.现代企业审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7(2).
[3] 乔瑞红,邢雅楠.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思考[J].审计观察,2016(31).
[4] 张瑞民.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审计研究,2015(3).
[5] 王锋.新常态下企业审计工作的要點[J].中小企业管理与会计,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