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9-13 10:52富金涛
中国商论 2017年13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富金涛

摘 要:随着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结构的转变,具有综合专业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定位和目标确定,并提出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希望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a)-18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专业人才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如何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在新环境下,社会对这类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首先是会计专业技能方面必须满足企业的业务需要,而且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自身素质、岗位操守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水准。

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1 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相脱节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寻求适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就力争与同专业高等院校齐头并进,导致的结果就是课程内容较难理解,教师、学生纠结于繁难的理论学习,没有意识到专业人才的培养终归是要服务于社会、企业的,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讲,社会更需要其提供大量优秀的应用性专业人才。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就业的目标企业定位时出现偏差,过分追求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其科研创新性,高职院校应该牢牢把握住中小型企业,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1.2 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脱节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企业要求会计人才一定要完成业务目标,这是最基本也是关键需求。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全意识到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不能脱离他所面向的社会需求而进行的,在课程安排上,高职院校仍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虽然曾试图改善这种情况,但效果都不理想,这种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1.3 专业教学体系和课程创新相脱节

单纯的进行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确实是非常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受挫。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授课时,有照本宣科、教条主义的现象,教学内容过于抽象,而且课程安排也缺乏创新,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一般的课程教学都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学习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本来是相辅相成的,都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往往成了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而且,在授课教材的选择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教材内容与现实专业领域制度、规则不统一,没有做的及时更新,教材选择滞后等。

1.4 专业课程模块和职业道德相脱节

会计人才在企业中处于非常敏感而且關键的位置,其能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也是会计人才立足社会的保障。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做的较好的就是既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积累,也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但有多少高职院校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于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没有职业道德做底线,再好的专业技能都将归于零。因此,需要将思政教育和道德教育纳入到课程核心模块中。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具备一定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综合型毕业生,要求其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实务技能,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2.1 会计专业“通识型”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建设目标主要体现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同时还培养学生一定的社会岗位适应能力,即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还具备开阔的专业视野和综合性的知识框架,具有一定应用型和“通识型”的会计专业人才。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通过不断的实践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其次,会计作为管理学的一项分支学科,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在学习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做到“通识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开设会计专业课程的同时,还需要开设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法律管理以及财务税收等方面的课程,开拓学生的专业维度,拓展学生的知识框架。这样,培养的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前提下,还具有会计的信息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以及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等,实现专业多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会计专业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是高职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极为关键的方向,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是社会对专业人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是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会计从业人员鉴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相关专业人才时刻保持高度冷静的头脑,关键时刻表现出优良的职业操守。

(2)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关键部门,与企业其他各部门紧密相连,其工作的顺利开展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业务开展,所以企业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当下社会会计专业早已经改变了原来的运作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网络运行模式,所以会计专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有关操作,使其服务于日常的会计工作。

(4)终身学习能力。无论是会计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人才,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固步自封,只会成为井底之蛙,面临优胜劣汰的处境。会计专业人才只有不断用新知识、新技能给自己充电,才能时刻保持竞争力,自信面对工作带来的挑战。

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措施

3.1 以“岗位+专业+服务”的专业建设为依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多数高校已经意识到关注社会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会选择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切实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从而反馈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一来,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就可以少走弯路,这也正是我们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的所在。高职院校虽然具有其特殊性,但也不乏一般性,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于“岗位+专业+服务”的建设模式,有针对性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2 以“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主旨,强化技能型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环节分布失调的现象,高职院校亟待建立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往的教学活动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教学才是培养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关键环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实用+实践”的教学模式,也就是首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二者不存在孰轻孰重的先后关系。这种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时要把握两点,一是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其实用性,毕竟知识的积累终究是服务于实践的;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一定要给予强化加强,实践教学大致可以包括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单元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方面,实际实施中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提升。

3.3 以“情境模拟式”的教学手段为主导,提升实践性教学效果

“情境模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较新型的教学理念,它大胆突破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其精髓在于创新性、应用性人才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尝试最大限度地还原会计专业人才将来可能面临的工作处境,以一种模拟的情境再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无限趋于实际工作需求。该教学方式是一种逼近式和理想型的教学模式,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如此,它还需要相配套的教育基地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实现,以期更好的服务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

3.4 以“校企融合”的专业发展为平台,充实应用性人才培养过程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依托区域行业发展,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培养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借助于校企融合完成对市场人才需求的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体系的开发。另外,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中,首先,要增加会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课时比例,将传统的最后一学期的集中综合实习转变为过程性、分散性的实训,与理论授课进行穿插进行,比如在财务会计、审计以及会计基础等课程中加入实践课时,完成全方位应用型技能的提升。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校内实验硬件和软件条件的改善,通过会计模式实验的方式完成校内实训,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最后,以校企融合为契机,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拓宽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和就业渠道,同时也为老师的挂职锻炼和校外兼职教师的引进提供了便利条件。

3.5 以“以评促建”的评价策略为宗旨,实现综合素质人才建设

在培养学生综合专业以及社会适用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由于会计专业的职业特殊性,同时企业的应用性人才需求以及学生思政教育的乏味性,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的道德教育融入到课外的活动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忠诚度的要求。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全方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理论+实践+综合素质”一体化的评价模式。实现由专业能力的考核转变为综合专业素质的评价;由理论知识考核转变为理实一体化评价;由传统单一的纸质考核转变为操作性的技能评价;由最终的结果考核转变为过程性的评价。通过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化的素质发展,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升学生专业创造性。

4 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分析,确定了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加强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借助于校企融合的平台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效实现情景模拟式的培养方式,同时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综合性的评价方式,以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韩霜.浅谈中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1(18).

[2] 刘峥,范莹莹,蔡文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

[3] 范莹莹,刘峥.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视阈[J].经济研究导刊,2011(8).

[4] 李红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创新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4).

[5] 黄子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