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强
摘 要:机器人课程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发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亲身体验、任务驱动、科学评价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机器人教学的实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成就感。
关键词:机器人;体验;任务驱动;评价;创新
一、通过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如何激发学生对机器人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开展好机器人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机器人课程教学伊始,不必急于深入学习机器人原理、构成等方面的内容,而是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让学生实际操作。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准备若干常见的机器人带到课堂,让学生与机器人进行“亲密”接触。二是播放科幻电影。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以机器人为主题的科幻电影,让学生通过电影了解机器人的功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是让学生讨论交流体会。教室可以组织学生对“亲密”接触机器人后的体验和观看科幻电影后的体会进行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要设计好主题,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泛泛而谈、漫无目的。通过讨论交流,将自己对机器人的疑惑和感悟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机器人的整体印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二、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机器人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涉及硬件、软件以及人工智能等知识,同时又具备创新、创造、实践等特点。如何使机器人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开展,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是考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指标。笔者认为,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开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首先,任务的主题设计要围绕学生、贴近生活。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学习机器人课程的内容和切入点也非常丰富和多样,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市场上应用相对成熟、学生较为熟悉的题材,消除学生对机器人教学任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其次,任务的难度设计要科学合理、面向全体。教师在设计机器人教学时,在任務难度设计上要统筹考虑,不能“一刀切”,要掌握全体学生的学情,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分层教学,让各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通过学习探究都能够完成。最后,任务的知识设计要纵横衔接、防止断层。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知识点的上下左右衔接,要做好知识的铺垫,防止学生不理解其中的原理,懵懵懂懂跟着做而无法获得应有的学习效果。
三、通过评价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机器人教学有别其他学科的教学,开展机器人教学评价,关键在于如何设计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只有评价标准设计好了,评价结果才有检验教学效果的意义。根据笔者的经验,在设计机器人教学评价标准时,首先,要做到灵活评价,即评价标准要具有灵活性,比如“设计画五角星的机器人”“制作胆小鬼机器人”等教学任务,其算法思路、部件组装和实际操作是有区别的,在设计评价标准时最好做到“一任务一评价”,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其次,要做到精准评价,即评价指标要准确定位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投入、知识理解和运用、技能储备和操作、学习合作和分享等方面,监控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客观反映出学生整个学习状态和效果。比如,在设计“机器人拔河比赛”这一教学任务的评价时,就可以从“情感态度、程序设计、结构设计、制作效果、小组配合”等方面去设计评价标准。最后,要做到全面评价,即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部环节,面向任务全程,避免选择性评价、随机评价、偶尔评价,要通过评价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四、结语
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当加强学习、开阔思路、不断总结,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把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让学生真正从机器人学习中获得现代科技知识、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综合素质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 毅,秦 健,佀新学.中学机器人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以长安第一中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80-83.
[2]朱晓胜.玩中学 学中玩——机器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版),2013(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