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坚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快乐成长,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活力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兴趣特点出发,设计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锻炼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的兴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课堂体验,促进学生心理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关键词]小学体育;活力课堂;教学活动;正能量
学生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密切相关。身体强健、热爱锻炼的学生,一般都会拥有快乐的心情,并对自身的情感、交流、个性等方面产生正能量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富有趣味的体育教育活动,教给学生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本领,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一、构建体育活力课堂的意义
1.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增强免疫力,减轻心理压力,促进生理健康发展,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一个良好的身体条件。从小学到大学阶段都设有体育课程,学生如果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觉得体育课枯燥无趣,上课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这与体育教育的初衷相违背。体育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得开心,玩得愉快。当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就会在生活中自发地与家人或小伙伴玩在学校里学到的体育活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协同、对抗类型的团体活动,如一个简单常见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既能增强学生的体魄,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大局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归属感;双人背球游戏,能让学生认识到同伴的重要性,不只是自己努力参与,还要兼顾团队的配合才能获得胜利。团队体育活动,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建立友谊,学会换位思考和相互体谅,既肯定自己,又尊重伙伴,避免学生因受家庭的宠爱而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公主、小王子,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交友观念的形成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稳步提升。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考虑到有些小學生性格内向,可以引导他们在亲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和感受,在学会一个个新游戏的同时了解自身的能力,减少内心的羞涩和畏惧,在游戏的胜负中增强内心承受能力,变得不怕失败和困难,锐意进取。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与小伙伴们交流和合作,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克服自卑心理。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引导学生发现体育锻炼活动的技巧和规律,多鼓励学生去尝试,多表扬学生的进步,传递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学生得到肯定,就会产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将其转化为对体育的热爱,促使自身不断进取。
二、构建体育活力课堂的策略
1.开展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有趣、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又特别容易感觉到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体育教师只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跑步热身,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然后解散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单调枯燥、流于程序化的体育课必然不能给学生很好的课堂体验,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失望,进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敷衍了事。学生由于性别不同、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不同,对体育活动的诉求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选择地设计丰富有趣的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解放天性,放飞自我,在每一节体育课中都有新奇的体验。
田径运动是较为传统的体育运动,高强度持续的训练要求学生有很好的体力和耐力。如果课堂训练时间占比较大,就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在田径活动中融入障碍跳跃、负重接力或“推小车”力量训练等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让学生产生新奇感,主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同时,教师应把控好课堂节奏,监控学生活动的过程,避免因为体育活动强度过大或学生高度兴奋紧张而出现意外。
2.设计对抗性竞技体育活动
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NBA、奥运会等赛事,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激励,增强竞争意识。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多设计一些对抗性竞技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力量和耐力水平。学生参与对抗性体育活动,以团队为单位取得良好的比赛成果,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努力做好一件事情,也有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生由于个性特点不同,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喜好也不尽相同。男孩子对足球、篮球等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表现出极大的热爱,女孩子则对跳绳、舞蹈等动作优美、技巧性强的运动项目有着天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安排合理的竞技比赛,让学生在比赛准备阶段,自己找时间自练自学,比赛时全力参与。通过比赛,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的品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3.师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
小学生在体育课上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扮演的角色很多,既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玩伴、体育比赛的对手。我就经常与学生一起玩乐,如扮演“老鹰捉小鸡”游戏中的老鹰、“123木头人”中的报数者等,玩着玩着学生就开心地抱住我,露出一张张快乐的笑脸;或是与学生打几局羽毛球,学生很快就上前围观,排队等着“虐”我。如果教师只当旁观者,让学生自己折腾自己,学生很快就会兴味索然,体育活动也无法有效开展。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体育课堂活动,可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体育课程的高效开展。小学生经常与教师一起做游戏打比赛,就会从心里把教师当成自己人,进而把对教师的喜爱转移为对其所教课程的喜爱,教师说什么学生都愿意听取,课程的忠诚度和执行力很高。学生不单能从体育课堂上学到锻炼的方法和技巧,也能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受到精神、理念、情感等各方面的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4.合理地运用教学方式
在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应合理地运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获取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和方法,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某些学生如果理解不通,可能几年都学不会打排球、踢足球、打乒乓球等,或许也能打个像模像样,但对力量的拿捏毫无章法,找不准发力点,运动水平不稳定,这些都极大挫伤了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教师向学生传授运动技巧,如果说的太过直白可能学生也理解不透,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自行感受动作要点,了解自己运动时肌肉的力量变化和发力点,细心体会并牢牢记住,再通过反复训练的肢体记忆,使学生真正掌握各项运动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教师对学生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略有差异,教师觉得理所当然的某些知识学生听来却是天方夜谭,如果教师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采用鼓励的态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在运动中善于思考,多与同学切磋交流,抓住学生平时的点滴表现,多表扬学生的进步,肯定学生的技术和能力,也可以适当在班级树立典型,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积极氛围,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和快乐,使学生爱上体育、爱上运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体育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孟文砚,陈悠.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学校体育的使命——2016长三角地区特级教师教学研讨会聚焦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体育教学,2016,(12).
[2]陈欢.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促进的互动因素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5).
[3]李宏福,沈伟如.中小学校园定向运动教学设计的创新性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12).
[4]杨家辉.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J].学周刊,2016,(36).
(责任编辑 赵永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