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鹏 包永欣相永梅 郝长宏 王 健 刘 梦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 沈阳 110840)
深刺耳前2穴结合耳尖刺血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侯志鹏 包永欣△相永梅 郝长宏 王 健 刘 梦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 沈阳 110840)
目的 观察深刺耳前2穴结合耳尖刺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深刺听宫、听会,结合耳尖刺血的方法进行治疗;每个疗程10 d,2个疗程统计疗效。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取穴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0.25~4.0 kHz各频率听力损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 0.25~4.0 kHz各频率听力损失均有所减轻,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频率听力损失比较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3%,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结论 两种疗法均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组的疗法能更好地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0.25~4.0 kHz各频率听力损失。深刺耳前2穴结合耳尖刺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显著。
突发性耳聋 电针 听宫穴 听会穴
突发性耳聋(SD)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常常伴发耳鸣、眩晕、耳内闷胀感,多在72 h内听力急剧下降,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甚至全聋,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该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晰,是世界公认的耳鼻喉科疑难急症之一,因此治疗必须及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将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甚至致残。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药物和高压氧为主,但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近年来,笔者采用深刺耳前2穴结合耳尖刺血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临床诊断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 《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1]中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拟定。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暴聋的证候分类拟定。纳入标准:符合中医暴聋诊断者;符合西医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年龄30~66岁,性别不限;发病2周以内来就诊并接受治疗;均为单耳发病。排除标准:不符合诊断标准者;患有先天性耳聋、梅尼埃病、听神经瘤、耳畸、内耳免疫性疾病、感染性、外伤性、传导型耳聋者;合并全身疾病如血液病、严重的心、脑、肾、肿瘤或其他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意识不清楚,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双耳同时发病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针灸门诊接受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耳发病)。年龄30~66岁,发病天数2~13 d。将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7.91±17.43)岁;平均发病天数(7.23±5.34)d。对照组32例,男性1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8.57±17.62)岁;平均发病天数(7.64±5.51)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深刺耳前2穴结合耳尖刺血,取穴:主穴取耳尖、听宫、听会(均为患侧)。配穴:外邪内扰者配患侧完骨、双侧风池、外关;痰火阻窍者配双侧丰隆、行间、阳陵泉;肝火上炎配双侧行间、足临泣;气滞血瘀者配双侧血海、太冲、合谷。操作方法:耳尖放血,取患侧耳尖穴,患者采取端坐位,首先揉捏患侧耳廓,使患侧耳廓充血,耳尖穴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采血针,在耳尖穴处点刺2~3下,放血15~20滴。每疗程放血2~3次。针刺: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嘱患者张大口,充分暴露耳前腧穴,根据患者胖瘦,选取华佗牌0.25×40~50 mm不锈钢毫针,于听宫、听会2穴直刺进针35~40 mm,以患者感觉耳内酸胀且不感到疼痛为止,上述两穴不做提插捻转手法。针刺完毕,接通KWD-808I脉冲电疗仪(常州市武进长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选取一组电极连接于上述2穴。采用频率为50 Hz的连续波,缓缓加大电量,直至患者耳内出现麻胀感。如果连接脉冲电疗仪后,仅在听宫、听会两穴的局部皮肤出现麻感或耳前肌肉的抽动,则要调整两穴的进针方向或者适当加大针刺深度约3~5 mm,直到局部皮肤的麻胀感或肌肉抽动消失,而在耳内、针尖所达到处出现麻胀感为止。外感风邪者选取患侧完骨、风池,外关;痰火阻窍者配双侧丰隆、行间、阳陵泉;肝火上炎者加双侧行间、足临泣;气滞血瘀者,加双侧合谷、血海、太冲。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 d,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对照组(常规电针),取穴:主穴取患侧听宫、听会、双侧风池、翳风、百会、合谷、太冲。配穴:依据患者辨证分型进行选取,同治疗组。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选取0.30×25 mm或0.30×40 mm毫针,直刺进针,进针深度约15~25 mm,施以捻转泻法,以腧穴出现酸胀感为度。脉冲电疗仪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于风池、翳风和听宫、听会,采用50 Hz的连续波,电流大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 d,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4 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0.25~4.0 kHz听阈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听力损失。
1.5 疗效标准 参照2005年济南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突发性耳聋疗效标准[1]拟定。痊愈:听力基本恢复正常,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健耳水平,或达到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升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升不足15 dB。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听阈值。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在本研究中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了t检验、方差分析、Raddit分析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0.25~4.0 kHz各频率听力损失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前0.25~4.0 kHz各频率听力损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0.25~4.0 kHz各频率听力损失幅度均有所减轻,每组自身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频率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各频率听力损失比较治疗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0.25~4.0 kHz听力损失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0.25~4.0 kHz听力损失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组别 时间0.25 0.5 1.02.0 4.0治疗组 治疗前(n=32)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40.56±2.93 51.28±4.57 55.86±6.76 17.82±4.04**△△21.85±5.13*△23.87±5.46**△△42.06±3.67 48.64±4.57 55.84±6.55 62.24±5.66 61.07±7.28 26.92±5.92**△△28.69±9.56*△62.94±4.53 60.14±6.16(n=32) 治疗后27.45±2.96**26.27±6.86**37.60±6.44**36.13±6.98*36.70±8.34**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比较(n)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因内耳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等导致内耳螺旋神经节、蜗神经及毛细胞供血障碍,继而出现水肿、细胞变性、萎缩以及免疫因素等导致突发性耳聋发病是目前普遍共识[3-7]。西医临床治疗上多采用扩张血管药、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药、能量制剂、降低血液黏稠度等药物疗法、高压氧治疗等,对本病虽有一定疗效,仍有部分患者遗留永久性听力损失[8]。
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学“暴聋”“厥聋”“卒聋”的范畴。《素问·厥论篇》曰“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景岳全书》云“耳聋证……邪闭者,因风寒外感,乱其营卫也”。《医学心悟》记载“若病非外感,有暴发耳聋者,乃火气上冲,名曰气闭耳聋”。《丹溪心法》云“耳聋皆属于热,少阳厥阴热多,当用开瘀散风热,通圣散、滚痰丸之类”。《医林改错》曰“两耳通脑……耳部通脑之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而突聋”。历代医家认为暴聋发生的病因多为风火上扰,壅蔽耳窍;或酒食厚味致痰火郁结,气逆于上壅塞耳窍;或瘀血阻滞,耳部脉络不通。本病多急性发作,发病突然,故此多以实证立论。无论耳部经脉被何种病邪所痹阻,最终导致的结果都是致耳窍经脉不通,因此在治疗原则上,必当以疏通耳窍经络为治疗大法。治疗时,本着“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远近端配合取穴。选用耳尖放血、耳前腧穴深刺加电针,并采取辨证分型取穴,可共奏祛邪通络之功。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针灸大成》中有所提及 “在耳尖上,卷耳取之,尖上是穴”。《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除之”。耳尖放血疗法体现了“去菀陈莝”的思想。另外,耳廓经络又主要为胆经所主,耳尖放血亦有清肝胆经邪热之功效。
听会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听宫穴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又为手足少阳经与手太阳经之交会穴,小肠经经气从听宫穴“却入耳中”。两穴所在经脉均“入耳中”,在闭口时腧穴被耳前颞下颌关节所封闭,只有在充分张口时,腧穴位置才能充分暴露,因此可以看出两个穴位的位置在耳窍深部,只有深刺才能真正触及腧穴本真。耳前2穴的深刺,并且在接通脉冲电疗仪后,耳内针尖所达到处出现电脉冲的麻胀感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外邪内扰证配患侧完骨、风池疏散耳部外邪,外关穴可散三焦火气,清利耳窍;痰火阻窍证配双侧丰隆健脾化痰,行间、阳陵泉清肝胆经邪热;肝火上炎证配行间,足临泣分别为肝、胆经荥穴,取其“荥主身热”之功;气滞血瘀证配血海活血化瘀,太冲、合谷为四关穴,合谷调气、太冲治血,二者同用,一阴一阳,行气活血。
采用深刺耳前腧穴的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浅刺,也可见相关文献报道[9],但采用深刺耳前腧穴并连接脉冲电疗仪的方法,则未见提及。研究表明,针刺可以通过神经途径调节内耳及脑干的微循环,改善患病内耳神经功能,修复内耳毛细胞损伤,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高黏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缺氧状况[10]。因耳蜗的供血来自迷路动脉,当各种引起耳蜗供血障碍的因素出现时,即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11],所以改善内耳局部血液循环是治疗突聋的有效途径。电针融合了电场对耳部组织离子引导定向的作用,比普通针刺对腧穴的刺激有所加强[12],可以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全血黏稠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可以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红细胞的集聚状态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减轻耳内淋巴水肿,使局部炎症消退,从而起到恢复患者耳蜗神经功能的作用[13-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深刺耳前2穴并且连接电脉冲的治疗方法,对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在得气感与针刺深度的把握上,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配合耳尖放血,可以使给邪气以出路,迅速泻出邪气,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采用电针深刺耳前的听宫、听会2穴与耳尖放血疗法结合,与传统针刺方法相比,对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有效率有显著的优势。本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确切。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325-32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3.
[3] Schreiber BE,Agrup C,Haskard DO,et al.Sudden sensorineuralhearing loss[J].Lancet,2010,375(9721):1203-1211.
[4] 吴子明,张素珍,刘兴健,等.突发性聋与前庭神经炎病因学比较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2):134-136.
[5] 鲁媛媛,童步升,杨见明,等.突发性聋与微循环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1):45-48.
[6] 张翠彦,王寅.深刺与浅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4):256-258.
[7] 李玲,黄志纯,陶锋.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3):350-353.
[8] 谢芳,邱玲.突发性耳聋的针刺疗法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48-51.
[9] 李漫,沈红强,杨翼,等.中药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6):667.
[10]邓永芳,陈枭.耳周穴位注射配合两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5):215-217.
[11]李慧,余永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及MR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5):863-865.
[12]张静,李鑫,田理.突发性耳聋中西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6):627-629.
[13]蔡燕文,张雪玲,黎柱培.耳周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6):1196-1197.
[14]罗仁瀚,周杰,黄云生,等.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3):185-187.
[15]陈利芳,方剑乔.方剑乔教授运用电针治疗耳鸣耳聋临床经验[J].新中医,2012,44(10):160-161.
R246
B
1004-745X(2017)08-1460-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8.044
2016-08-15)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23012228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