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培育与践行

2017-09-09 11:26刘娇
东方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娇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认同的文化基础、培育平台和载体。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的阻碍,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考察找出解决对策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培育和践行,并以此助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当今时代,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种社会认同和凝聚力的来源。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在国家层面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望,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居于统领地位;在社会层面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引领现代社会文明的价值准则,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在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每个人的道德底线准则,是公民所應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的基本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全社会的价值观,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得到践行。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价值观,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培育和践行。

一、加强少数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对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正如“爱我中华”歌词中唱到的:“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华夏大地虽有56个不同的民族,但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过去有台独、藏独等等不法分子想要分裂我们的国家,在西藏、新疆也发生过恐怖事件,现在这些情况依然存在,或许将来也会存在很长的时间。但这些都是少部分的,这些群体是受了某种邪恶势力的鼓动才会这样失去理智。加强少数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加以发扬,不符合甚至违背的加以改造或摒弃。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数民族群体中,在全民族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协调发展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每个人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参与其中并为其实现而奋斗的大国梦。中华民族和少数民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实现国家富强的伟大目标,就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促进了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全国有55个少数民族,除了自治地区以外的其他民族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物质生活水平较低。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发展的意识,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他们生活的空间狭窄封闭,看不到其他地区的发展状况,满足于现状,思想上封闭守旧,不愿接受自己文化价值观以外的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培育和践行,使国家富强的观念深入人心,让他们明白自己民族的发展对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鼓励他们不仅为了本民族人民幸福,更为了全国人民幸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民族地区的自主性加上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帮助,一定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腾飞和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三)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仅要有国家大政方针的保证,政府的强制力保证实施,更重要的是百姓的支持,配合。社会有很多要素,“人”却是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只要百姓做到诚信友善,遵纪守法,加上国家的宏观掌控,社会才会安定和谐。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百姓中的培育和践行,思想决定行为,只有让他们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才会引导他们的行为正确,行为正确了才会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二、少数民族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元素

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育、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适合本民族的生产生活并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这个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在少数民族的价值追求中有许多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契合性、一致性。

(一)爱国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就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意识,并一直流传至今。少数民族人民抗击外敌入侵、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光荣传统自古有之。17世纪发生在黑龙江的雅克萨之战,鄂伦春猎人全民上阵奋勇抗击沙俄侵略者;1840年,傣族大土司刀盈廷率先反抗英国入侵者,当地汉族、景颇族、傈僳族群众纷纷响应;19世纪中叶,壮汉两族共同成立黑旗军抗法援越,威名远扬;1867年一艘美国战船擅自在台湾靠岸,登陆以后向当地高山族人民挑衅,高山族民众在首领卓其笃的领导下,打退了敌人,美国人不得不要求谈判;1895年,云南苗族豪侠项从周率汉、苗、瑶、壮、傣各族人民英勇抗击法国侵略者,寸土必争,无畏无惧。此外,还有傈僳族人在云南怒江英勇抗英,景颇族首领木然早乐东率部赶走英国侵略者,京族英雄杜光辉在广西中越边境一带率领京、汉、壮、瑶各族群众抗法等壮举。甲午战争中,回族将领左宝贵率领中国军队在朝鲜平壤与日本侵略者激战,轻伤不下火线,最后牺牲在战场上。1900年,土家族人罗荣光作为天津总兵,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武力威胁,向朝廷提出留守大沽口,誓与将士、炮台共存亡的请求,最后壮烈殉国。“度尽劫波兄弟在”,每当国难当头,少数民族总是以国家统一大业为重,以自己的民族、家人、本人为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endprint

(二)友善

友善是人类美好的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或许在少数民族文化中并不叫“友善”,但他们热情好客、扶困互助、尊老爱幼等等品格都体现着友善。人们平日里互帮互助,危难时守望相搀,少数民族中有很多关于扶困互助的谚语,比如说“人,全凭人帮;鱼,全靠水帮”;“独木难支屋,孤草难搓绳”;“手与手互洗,人和人互帮”(蒙古族)。“人靠人帮,花靠叶扶”(布依族)。在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当左邻右舍遇到困难或什么重大事情需要帮忙时,大家都不请自来,不图回报的把这些事当做自己家里的事情做好。少数民族的友善从其热情好客中就能体现出来。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朝鲜族喜用狗肉招待客人。有客人来,买一只狗,宰杀后带皮煮成狗肉汤,配上凉拌菜,招待客人饮酒,撕狗肉吃,喝肉汤。彝族人热情好客。客人来后,要按客人的尊重亲疏,分别宰杀牛、羊、猪、鸡等到牲畜款待。而且所杀牲畜必尽煮之,并自首至尾乃至四蹄并心肺及杂碎均一一捧于客人面前,名曰“全席”,以此表示主人的诚心待客。

(三)和谐

少数民族史诗神话中承载了大量团结和谐的事例。壮族主张和谐“邻里是兄弟,相敬又相让。莫为鸡争吵,莫为猪相斗。莫学狗咬人,乡里臭名扬。莫为树相争,莫为菜动手。既然做邻居,相敬如朋友。” 哈尼人主张谦让,当遇到民族纠纷时,首领会对其成员说:“不要为了一棵稗子,踩烂长满秧苗的大田。诺马河的哈尼比河沙多,一人省一口,要把腊伯(外族人)的腰杆压断……客客气气地对他们吧,不喝够酒不要让他们上路。”

鄂伦春人每次打猎,参加打猎的人共同推举一位公正且有经验的人担任“阿那格”。到了猎场由“阿那格”分派任务。要是两个“阿那格”在猎场相遇,通常会联合起来,共同打猎,平均分配猎物。如果不愿联合,后来者会自动退出,很少发生争用猎场的纠纷。“阿那格”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猎物的原则,分配猎物时,并不考虑出资、出力与技术高低的因素,公平分配。

三、少数民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比较封闭,不愿接受其他思想

少数民族不管是生活地区还是思想上都比较封闭。他们长期生活在自己那一片狭小的空间里,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封闭空间,看不到其他地区大的变化发展,导致他们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现状。还有他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一种盲目的崇拜,认为自己的东西就是精华,不愿意接受自己民族文化以外的任何文化。就拿呼伦贝尔来说,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游牧人主要是蒙古族,但整个草原上的蒙古族又分为不同的四支人,他们既有共同的对蒙古族文化的信仰,彼此之间又有一些差异。他们对自己部落的文化抱有虔诚的信仰,即使是同一个地区的都属于蒙古族的文化,他们也只认可自己部落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盲目崇拜,认为其他部落的文化都是糟粕,拒绝跟任何其他部落有文化上的交流,更別提吸收借鉴。他们这种固执的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大阻碍。

(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束缚思想发展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中西部,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天气状况,交通条件,技术水平等都比不上东部沿海地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从来没有存钱的概念。每到秋天,他们把养的羊马等卖掉会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但他们不会像东部地区的人一样把钱存在银行里或者用于投资,他们会立马把得到的钱用来购买很多吃的用的存储在家里,过冬和来年用。因为在那里有钱远比不上有储物,广阔的草原上找不到一家小卖部,也就是说即使你有钱,你也买不到东西。所以,只有把钱换成货物存在家里才是可行的办法,这样才能保证顺利过冬。正是由于这样类似于物物交换的交换方式,他们生产不出剩余价值,没有资本拿来扩大生产,所以这些地区的经济一直是这种循环式的发展,没有进步。另外,这些地区天干少雨,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业生产以及不发达的交通导致的相对闭塞都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由于他们不发达的经济状况导致他们全部心思用在物质生活上,只注重怎样可以吃得好穿得暖,没有思想上的觉悟。不愿意也不太能够接受已有的文化价值观以外的东西,这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培育和践行增加了难度。

(三)少数分裂势力的破坏

我国比较大的边境省市,如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直以来都有一些分裂势力活动。他们虽是中国人,但思想上已经受了国外分裂势力的控制,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边境地区实行打砸抢烧等,破坏社会安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能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这些存在培育和践行,有了共同的的社会信仰,就会大大加强民族的团结,从而促进国家的统一。所以,那些分裂分子就要加紧行动,试图用各种办法破坏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培育和践行,以此破坏国家安定的局面。因此这些势力是在少数民族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大阻碍。

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育路径

(一)紧跟时代步伐,利用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成了传播信息的有效媒介载体。如今使用微博、微信、QQ、博客的国人越来越多了,不仅是比较能跟上时代步伐的90后,00后,那些80后,70后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开始使用这些平台。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的传播。这样在少数民族群体中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立足于今天的时代条件和时代要求,对中华文化优秀成果,包括少数民族文化优秀成果的提炼、概括、提升和弘扬。少数民族有自身传承文化的特殊载体和方式,运用这些载体和方式进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广大少数民族群体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开发和创新,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利用民族文化的有效形式,比如说用民间规约、民间节会、宗教等来作为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还可以创新民族文化内容以及传承形式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培育和践行。

(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少数民族教材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促进其培育和践行

学龄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随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影响,那教育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的有效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少数民族的课本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让那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对社会主义的信仰,长大后,有能力后就会亲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会通过自身去影响周围的人,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就这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培育和践行。这样的办法效果可能不会马上凸显出来,必须经过比较长的一个过程,但这样的影响却是深远持久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56个民族中得到充分的培育和践行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通过不断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少数民族价值观的共同性来作为文化的纽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培育和践行。助推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助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段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2014(6).

[2]于兰,潘忠宇.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3]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236期,2013.

[4]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R].

[5]赵杰.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N].中国民族报,2011—08—26.

[6]潘忠宇.优秀的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J].道德与文明,20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