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过去,如果问重庆夜晚最美的江景在哪儿,答案毫无疑问是朝天门。但现在,南滨路成为新的选择。
以前到南滨路,一定与吃有关,觥筹交错、大快朵颐,可现在到南滨路,特别是年轻人,会选择购物、拍照、逛书店、看话剧……
南滨路最明显的变化其实就发生在最近两三年,它聚焦优势资源,以重庆的文化高地定位,并试图以文化为引领,打造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港。
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在南滨路上逛一逛,从长嘉汇购物公园、弹子石广场走到东原1891,途中会路过还在修缮的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两边,一边是长江、嘉陵江两江江水奔腾相汇,一边是文化、历史、商业巧妙融合。
夜幕降临,璀璨的灯光装点着滨江两岸,热情、神秘的氛围吸引了很多游客,在他们眼中,这里有重庆夜晚最美的江景。
重庆导演陈佳欣对南滨路的变化感到惊讶。2012年,他拍摄微电影成名作《法国女孩在重庆》时,并未对当时的南滨路投入更多关注,只是在影片的开头,有法国女孩梅娜丽站在南滨路的夜色里回眸一笑不过数秒的镜头。
当时,南滨路定位为“餐饮一条街”。 陶然居、顺风123、澳门豆捞、渝信川菜等餐饮名企为南滨路带来了人气,同时也带来了烦恼。临江的商铺80%是餐馆,一到傍晚,路上车水马龙,但几个小时后,多数餐馆便“门前冷落车马稀”。
大约在三年前,南滨路的人气开始减弱,第一大道的几家餐饮店相继搬走。
南滨路曾被寄望于成为重庆的外滩,但餐饮一条街的定位明显与成为重庆外滩的设想不相符。其时,国内外不少地区已经在滨江路的开发中融入了交通、金融、旅游、休闲、餐饮、购物、宜居等多元化商业集群,南滨路单一的定位显得不合时宜并制约了发展。
南岸区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为南滨路寻找新的增长引擎,而“文化”成为最佳选择。
其实,南滨路本身就拥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比如开埠文化。重庆开埠可追溯到1891年清末时期。重庆仅存的21处开埠文化遗址中,如今大部分保存在南滨路米市街附近,如法国水师兵营、美国大使馆临时办公地、立德乐洋行、卜内门洋行等。
可以说,南滨路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也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为了留存记忆,凸显其文化特色,有关部门对法国水师兵营枣子湾抗战遗址群、立德乐洋行、卜内门洋行、米市老街等文物建筑进行了高标准修缮。
2015年,陈佳欣选择在南滨路“长江汇当代艺术中心”为《法国女孩在重庆2》举办首映式。首映式结束之后,他特意到老街走了走。他告诉记者,如果让他拍一部关于南滨路的微电影,一定会充满了怀旧和浪漫的情调。
街区升级的最佳姿态
2016年11月25日,位于解放碑“纽约·纽约”大厦地下室的精典书店最后一天营业,引起了重庆爱书人的无限伤感。当晚,精典书店举办了一场分享会,邀请读者一起回忆18年来与书店的故事。创始人杨一和他的精典书店用这种方式与解放碑告别。
另一边,位于南滨路东原1891的精典书店新店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杨一专门为新店选择了“吊脚楼”式的设计,“吊脚楼”下的区域被辟为咖啡厅,楼上是未来南岸区图书馆的分馆。“吊脚楼”旁,则是一眼可以望见江景的落地窗。
在杨一眼中,这是最能体现重庆本土文化的设计。能呈现这样的空间,得益于新店16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和5.8米的挑空高度,这是在拥挤的解放碑不敢奢望的。
“这里的面积是解放碑的三倍,租金却只有解放碑的三分之一。”杨一坦言,将书店搬离解放碑的原因是那里租金太高。东原愿意为精典书店开出优惠条件,南岸区也将其作为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引入,这给了精典书店一个全新的选择。
精典书店迁居南滨路是重庆“文化向南”的一个象征,也促成了一段文化类实体项目和街区相辅相成的发展佳话。
现在的精典书店不单单只是书店,这里集咖啡厅、画廊、演讲厅、茶室、儿童空间于一体。环形的演讲厅由一组模仿朝天门码头长梯坎的实木楼梯围绕而成,在这里可以举办小型音乐会、进行话剧演出;在不远处的茶室里,读者可以品茶、买茶。书店还准备邀请几十位国家级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前来讲解茶文化。
“书店未来是复合型的发展模式,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是融入什么内容才是最佳组合,现在还不确定,我们也在尝试。”杨一认为,正是因为搬迁到南滨路,精典书店才拥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能。
更重要的是,精典书店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与南滨路将文化、历史、商业融合发展的方向相契合。
现在的南滨路,不仅拥有长嘉汇购物公园这样的商业综合体,还引进了极具文化气息的多个文化项目,比如施光南大剧院、303话剧社、杜莎夫人蜡像馆、海洋生物馆、韩国3D美术馆、东原美术馆、长江汇当代美术馆、国际马戏城等等。
与所承载的文化项目彼此滋养、相得益彰,这才是街区升级的最佳姿态。
融合发展催生魅力滨江路
南滨路绝不仅仅安于做一个安安静静的“文艺青年”,它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国际滨水经济带。
3月19日,2017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在南滨路鸣枪开赛。当天上午,三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运动员沿江奔跑,展现自己的速度与力量。第一位冲向终点的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他以2∶09∶49的成绩获得冠军,打破了2∶10∶33的赛会纪录。
据了解,重庆国际马拉松赛起源于最初的南滨路万人健步走活动。2010年6月,重庆市体育局、南岸区人民政府向国家体育总局提出设立重庆马拉松赛并得到批准,确定每年3月的第三个周末在重庆南滨路举行。2012年,重庆国际马拉松赛成功升级为国际赛事。
运动让南滨路充满活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其作为休闲娱乐的必选之地。为了迎合年轻人的需求,这里还举办了啤酒节、丹麦生活设计展等活动。
当然,南滨路的活力和开放不止于此,它还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
老郭是重庆籍的澳洲华人,南滨路是他回重庆后最爱去的地方。去年,他听说长嘉汇购物公园在招商,就去了解情况,最后看上了一个带户外平台的店面,“越过平台可以看到南滨路美丽的江景”。
老郭在这里开了一家咖啡厅,取名“考拉花园咖啡”,提供最地道的澳洲咖啡。老郭希望借助南滨路的开放姿态,将其打造成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一开始,咖啡厅的生意并不好,但随着弹子石老街、电影院、居民住宅区陆续建好,人气逐渐提升,老郭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老郭对南滨路的期待,也是南滨路自身的发展目标,它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以文化产业托底,向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发展。
为此,南滨路开始了新一轮升级。2016年8月,南岸区成立了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并公开征集南滨路转型升级策划方案。此次升级的核心范围西起重庆长江大桥、东至朝天门长江大桥,总长约十公里。
新一轮升级以“最重庆·最国际”为目标,希望将南滨路打造成“重庆城市形象窗口、全国滨江商业范本、世界滨江大道”。
“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南滨路管委会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就像伦敦南岸区、巴黎左岸区一样,南滨路也应成为南岸区甚至重庆向世界展示文化魅力的窗口。”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和刺激消费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南滨路以文化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不仅将带动南岸区的经济发展,也将对重庆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示范效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