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飞+杜微+谭诗赏
“要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还真不容易!”笔者在基层采访时,常常听到类似的话。
基层党建工作难在哪儿?
党的惠农政策密集出台,基层政府也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但很多时候还是得不到群众的理解;群工系统、村级便民中心等服务平台健全,可一些地方仍然反映干部沒有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除了有职务的党员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无职党员却找不到发挥作用的平台,党员有淡出群众视线的倾向……
“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一个问题: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的‘最后十米还没有畅通。”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面对这一问题,近年来,璧山区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进和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身心同“下沉”——让党员与群众坐在一根板凳上沟通交流
2017年的一个夏日,璧山区广普镇马鞍村。
通往村里的马李公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苗木基地,苗圃里的花卉竞相绽放,艳丽夺目。
“多亏‘下沉到村里来的工作队帮我们修好了这条致富路,真是做到了我们心坎上。”马鞍村的致富带头人周光禄动情地说。
原来,在此之前马李公路因为年久失修,约有两公里的连接道路破烂不堪,导致村里的苗木运输车辆无法通行,每次运送苗木都要绕行一大圈,增加了农户苗木种植的成本。
而苗木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于是,村民都盼望能够把这两公里的连接道路修好。
可是,村民只能把问题反映到村干部那里,村干部又无力解决。于是,这条路的维修就拖了下来,村民因此抱怨不断。
“有些基层党员干部虽然生活在群众中间,但因为没有真切地替群众着想,与群众缺乏真诚的交流沟通,导致了相互之间联系‘断档的问题,这也造成了‘最后十米无法畅通的现状。”璧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破解这一问题,璧山区号召党员干部到村里去,与村民坐到一根板凳上交流沟通,并切实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
2014年,由璧山区机关干部组成的一支特殊的群众工作队进驻马鞍村,与村民坐到一根板凳上拉家常,收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针对群众反映的要求修好马李公路的问题,工作队立即带回区里,并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方案,很快就把路修好了,群众的怨气也消了。
不久,璧山区又抽调了324名部门领导和机关年轻干部组成54支群众工作队,派驻到全区185个村(社区),与群众坐在一根板凳上交流沟通,解决了不少群众眼中的“老大难”问题。
如今,工作队是撤回来了,但这种面对面地与群众坐到一根板凳上交流沟通的方式却被各级党员干部坚持了下来,并让服务群众的“最后十米”保持畅通。
有位始有为——让每个党员都能在岗位上建功立业
在璧城街道马家桥社区,经常能看到一位老党员的身影。
这位老党员名叫邹罗全,他每天起早摸黑都在重复做一件事:推着人力三轮车,沿着社区内的319国道和璧福河两岸捡拾垃圾。
“你都这把年龄了,还图个啥呀?”有人不解。
“捡垃圾是为了保护环境,因为我领了‘环保灯这个岗位。自从领了这个岗位,我从无位无为党员成了有位有为的党员。”作为社区一名无职党员,邹罗全每当听人这样问起时,内心反而会喷涌出一股自豪感。
几年前,璧城街道党工委针对农村和城市社区大量无职党员找不到发挥作用的平台这一现状,率先在全区实施“灯盏工程”,根据社区和村里的需要,设立不同的“灯盏”岗位,然后由无职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认领。
在璧城街道的探索取得实效后,璧山区委组织部将这一做法在全区进行推广。
农村和社区里的无职党员通过“灯盏”岗位有了发挥作用的平台,那么,机关单位的无职党员又如何发挥党员的作用呢?
“对这部分党员,我们通过实施‘星光工程来促使其发挥作用。我们设立了学习之星、效率之星、服务之星、文明之星等‘星位,明确各‘星位的职能职责及其需要具备的条件。党员在认领‘星位后,还要通过‘承诺、践诺、评诺三个环节,使‘星位在服务群众中真正发挥作用。”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目前,在璧山区有1.3万余名无职党员主动领了“灯盏”岗位,同时在全区所有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都开展了“星光工程”,让每个岗位的党员都能发挥作用。
向“实”处发力——让服务群众平台发挥联系群众的作用
在璧山区,服务群众的区行政服务中心、镇街公共服务中心、村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都已建立完善,群工系统也早已延伸到村里。
但是,这两大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在实际运作中却遭遇了两大瓶颈。
“一个是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干部存在等群众上门找自己办事和解决问题的‘机关化作风;另一个是在一些村干部和广大村民中推广运用群工系统这样的新事物比较吃力。”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于是,璧山区又着力在发挥这两大平台的实效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自从我学会了用这玩艺儿,只动了动手指就把我多次反映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解决了。”璧山区三合镇平安社区居民徐源说,“以前也知道有这系统,但由于不会用,还是采用老方法,到镇里向干部直接反映。”
半年前,由社区组织的志愿者到社区里来宣传群工系统,并手把手地教居民如何使用。徐源在学会了使用方法后,当场就用这一系统把自己涉及的一个纠纷问题作了反映,结果很快就通过系统的监督环节,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于是,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群工系统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2016年,三合镇通过“群工系统”共受理群众反映事项38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目前,我们已将群工系统的有效运用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一项硬任务,落实到镇街和村、社区党组织中,通过普及运用,让这一系统在解决‘最后十米问题中发挥作用。”璧山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构建新机制——让党组织零距离服务好群众
为了解决好城市社区党组织在服务协调能力中的不足问题,璧山区还从组织结构和人员组合的机制上打开突破口。
近年来,璧山区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构建以街道“大工委”牵头、社区“大党委”为基础、网格党支部为单元、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其中,网格党支部在社区推行“订单式”服务,多渠道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形成需求“订单”,把每一个订单精准交办给辖区各单位和人员,社区党组织对订单办理情况进行追踪监督,最终办理效果由群众进行评价,不合格的坚决“回炉”。
而在农村则推行“下沉式”服务,组建“结对帮扶队伍”和“流动便民服务工作队”,让街镇、村社干部到田间地头等第一线开展工作,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助民”快捷服务。在低保、社保、危房改造等重点业务集中办理期间,采取把办公设备带到村落院坝开展“流动办公服务”等方式,让群众少跑路,在家门口解决问题。
在构建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组织结构的同时,璧山区还同步搭建“党建综合信息平台”。通过整合12371党建信息平台、群工系统、综治E平台等,搭建信息、业务、管理、宣传、互动“五位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一方采集、多方享用”,“多网合一、一网通联”,构建“网格员—网格党支部—社区大党委—街道大工委”互联互通的信息对称机制,科学精准地开展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好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