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7-09-07 18:36王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1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老年

王春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佳内固定术方式。方法 ≥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例。观察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对照组患者行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为(6.8±1.8)cm、手术时间为(63.4±20.5)min、术中出血量为(78.5±31.2)ml、术后下地时间为(9.7±3.5)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为(12.4±2.6)cm、手术时间为(97.6±2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6.3±35.8)ml、术后下地时间为(14.2±4.2)d。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下地早,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1、2.5、2.6, 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差1例、可1例、良2例、优6例, 对照组差2例、可2例、良3例、优3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 对照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髋内翻2例、固定松动1例,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长期随访髋关节恢复更佳, 无固定不良相關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防旋髓内钉;解剖型锁定钢板;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34

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程度较深者受到轻度暴力即可发生骨折。股骨粗隆则是这类骨折常见受累部位之一, 且多为粉碎性骨折[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钢板固定、螺钉固定及髓内钉固定, 这3类方法也有各自发展, 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分别为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及防旋髓内钉固定。本研究中重点观察了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并以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术作为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例。观察组中男6例, 女4例;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68.8±4.3)岁;其中左侧7例、右侧3例;Tronzo-Evans分型Ⅱ型4例、Ⅲ型3例、Ⅳ型3例;受伤原因为跌伤6例、车祸2例、坠落伤2例;合并高血压3例、冠心病3例, 糖尿病2例, 慢性肺部疾病1例、脑血管疾病1例。对照组中男9例, 女1例, 年龄60~77岁, 平均年龄(67.5±5.1)岁;其中左侧6例、右侧4例;Tronzo-Evans分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3例;受伤原因为跌伤5例、车祸3例、坠落伤2例;合并高血压3例、冠心病4例, 糖尿病3例, 慢性肺部疾病2例、脑血管疾病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行腰硬联合麻醉, 于C臂机下行闭合复位成功后, 于股骨大粗隆顶点以上3~5 cm处做一纵行切口, 逐步分离切口下各层组织, 在C臂机辅助下于大粗隆处插入髓腔导针、扩髓, 置入合适的主钉, 安装瞄准器, 顺套筒沿股骨颈方向钻入导针, 于股骨颈中下部打入螺旋刀片固定, 锁定远端螺钉, C臂透视断端吻合满意后逐层缝合伤口, 视情况留置引流装置。对照组行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术, 行腰硬联合麻醉, 于髋关节外侧设计切口, 逐层切开, 先探查骨折断端情况, C臂下复位, 于股骨大粗隆股骨干外侧贴附适宜的解剖型锁定钢板, 用2枚克氏针于钢板顶端作临时固定, 利用导向器沿股骨颈方向自钢板上端向股骨头、颈内钻入3枚导针。C臂机下透视效果满意再沿导针拧入锁定螺钉, 用3~4枚皮质锁钉固定股骨远端, C臂透视断端吻合满意后逐层缝合伤口, 视情况留置引流装置。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末次随访的髋关节功能。以Harris评分为依据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评分<70分为差, 70~79分为可, 80~90分为良, ≥90分为优。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髋内翻、固定松动)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为(6.8±1.8)cm、手术时间为(63.4±20.5)min、术中出血量为(78.5±31.2)ml、术后下地时间为(9.7±3.5)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为(12.4±2.6)cm、手术时间为(97.6±2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6.3±35.8)ml、术后下地时间为(14.2±4.2)d。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下地早,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1、2.5、2.6, P<0.05)。

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差1例、可1例、良2例、优6例, 对照组差2例、可2例、良3例、优3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 对照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髋内翻2例、固定松动1例,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3 讨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髋内翻及病死率极高。内固定可有效稳定骨折断端, 已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动力髋螺钉在股骨后内侧皮质完整的稳定性骨折疗效较好[2-4], 但对于粉碎性骨折、复杂性骨折效果不佳, 且该法应力集中, 导致内侧皮质压缩、螺钉松动, 术后发生骨折延迟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不佳几率较高。解剖型解剖型锁定钢板的设计符合股骨近端形态, 其近端双“8”字设计, 保证了螺旋钉固定的稳定性, 股骨粗隆外贴附可保证骨块复位的包容性[5]。魏建仝等[5]研究發现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快、下地负重时间早, 并发症少, 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略胜一筹。防旋髓内钉是传统髓内钉的升级, 其将原拉力螺钉改为单枚螺旋刀代替, 增强了内固定稳定性;空心、长尖端、6°偏角及凹槽设计使得主钉发生断钉的几率进一步减小[6]。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下地早,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显著, 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无髋内翻及固定松动内固定效果不佳情况, 提示了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长期随访髋关节恢复更佳, 无固定不良相关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伟强, 祁宝昌, 邓鹏飞, 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临床进展. 中国老年学, 2015, 35(1):266-268.

[2] 屈波, 伍红桦, 邓少林, 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应用DHS与PFNA的疗效比较. 军事医学, 2014, 38(1):67-69.

[3] 屈波, 康夏, 伍红桦, 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军事医学, 2013, 37(11):861-863.

[4] 邓少林, 潘显明, 屈波, 等. 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对策骨折的疗效比较.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6, 13(4):

60-64.

[5] 魏建仝, 张钟, 苏秦柳晔, 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内固定治疗进展.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5, 12(3):67-69.

[6] 徐明伟, 周荣魁.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中国老年学, 2015, 35(16):4616-4617.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

猜你喜欢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老年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