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荣 张景焕
( 1.齐鲁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250200;2.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基于2011-2015年《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刊载文章的分析*①
刘桂荣1张景焕2
( 1.齐鲁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250200;2.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
以SSCI数据库中美国《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从2011到2015年的384篇文献为基础,可分析总结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及趋势:(1)突显“学习者中心”特点;(2)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3)研究设计纵深化,研究方法实证化,注重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4)更关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而非建构理论。只有结合具体研究才能深入剖析了教育心理学服务于教育实践的研究特色。
教育心理学;研究特点;发展趋势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10.16456/j.cnki.1001-5973.2017.04.011
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核心期刊,是教育心理学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权威学术期刊(影响因子IF为3.5)。本领域的研究者通常认为该刊刊登的论文、研究报告代表了本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本文通过系统查阅与分析2011到2015年五年间刊登在这个期刊上的384篇文献,对这一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顶级期刊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形成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概括性认识,以利于研究者明确自身的研究定位,提升研究层次和增加研究问题的针对性。
对于教育心理学,学术界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界定,研究者大多认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及有效促进策略的科学②张大均、苏志强、王鑫强:《中德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比较研究——基于2000-2010年发表论文的分析》,《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并根据教育情境将教育心理学分为学习者、教育者、媒体和环境四个要素③冯小俐、张大均、Detlef H.Rost:《教育现实情境取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德国近十年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走向》,《心理科学》2012年第2期。。本文采用这个框架,对2011年到2015年384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习者、教育者、媒体和环境各包含文章274篇、21篇、56篇和33篇,各占71.3%、5.5%、14.6%和8.6%。以下将分别以四个核心要素为研究主题对五年来的文献进行梳理,从而揭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关于“学习者”的研究
学习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张大均等(2015)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和德国的教育心理学的专业期刊关于学习者的文献均占到50%以上,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中关于学习者的文献高达71.3%,“学习者中心”的特点更为明显。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关于学习者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等学科)和读写能力上,占学习者总文献的58%。其次为其他种类的学习及总体学业成绩的研究,占到四分之一。另外,关注影响学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像学业倦怠、兴趣、自我阻抑、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动机,占12%。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关注特殊群体(如低收入家庭学生、学业高危群体、少数民族学生)及特殊学段(入园、入学、小升初、初入大学等)的适应问题,并结合众多的早期开端计划(head start),研究入园准备、入学准备及大学适应等问题,这方面占到6%。
表1 2011-2015年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关于学习者的研究主题统计
注:有些文章同时涉及两个以上研究主题,因此,这里的文章总数多于实际,下同。
(二)关于“教育者”的研究
近五年,该期刊关于教育者的研究主题文献不多,仅21篇,这一方面更突显了教育心理学“学习者中心”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按四个要素对文献分类的过程中,秉持一篇文献仅归到一个类别中的原则,所以会出现有些文献尽管归到“学习者”中,也可能涉及到父母参与、教师期望等“教育者”影响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仅1篇考察父母对理科(STEM)价值的认可对子女学习的影响,其他均为教师的研究。在关于教师的研究中,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评价及有效性、教师的教学策略及指导的有效性。此外,研究者关注教师的压力,职业倦怠,情绪衰竭等。
表2 2011-2015年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关于教育者的研究主题统计
(三)关于“教育媒介”的研究
近五年,该期刊关于媒体的研究主题文献很多,有56篇,在数量上,相当于教育者和环境两个方面的总和。该期刊曾在2013年第4期出版了计算机技术专题,2014年第3期刊出了智能指导系统专题。
表3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文本、插图、电影、电视和录像已不是媒体研究的重点,研究者更加关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作为学习媒体的适用性,并重点介绍了智能指导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ITS)的应用情况。这一特点与德国过去十年教育心理学关于媒体的研究特点基本一致*冯小俐、张大均、Detlef H.Rost:《教育现实情境取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德国近十年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走向》,《心理科学》2012年第2期。。
透视近五年媒体主题的研究发现,游戏和学习技术两种学习媒体,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心理学在媒体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表3 2011-2015年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关于媒体的研究主题统计
(四)关于“教育教学环境”的研究
2011年到2015年发表在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有关环境的文章有33篇(见表4),有三分之一是关于一般意义上的学校氛围、班级或教室氛围的。在这一研究主题下,呈现出来的鲜明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作者从多水平(如同时从个体水平和学校水平)来细致分析研究问题,关注种族差异,关注特殊群体(如高危儿童、被污名群体、问题青少年,男同、女同、双性恋)及特殊学段(如小升初的过渡阶段)。
另外,还有二分之一是关于同伴关系的,如同伴拒绝、同伴侵害/欺负、同伴支持、攻击等。同时,“学校里的暴力和攻击行为”占绝对数量。校园暴力(同伴侵害/欺负)结构复杂,原因复杂,影响深远,深入研究这个主题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表4 2011-2015年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关于环境的研究主题统计
与研究内容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相联系,近五年来发表的研究成果主要以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占95%),包括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生、成年人各个阶段的学习者,尤其以小学生、中学生为其研究对象(占62%)。少数研究是以教师和父母为研究对象(占5%)。(见表5)
表5 2011-2015年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关于被试统计
注:近五年文献有20篇是元分析,在统计被试信息时没有包括在内。此外,因为有些文章同时涉及两个以上年龄阶段的被试,因此,这里的文章总数多于实际。
在种族分布上,涵盖了白人学生、黑人学生;在国家分布上涵盖美国学生、中国学生、韩国学生、日本学生等。从连续发展的角度看,本领域研究尤其关注过渡阶段(transition)的适应问题,如入园前后、从小学升入初中和高中毕业到大学前的特殊时期。
近五年来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研究对象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特别关注少数族裔以及特殊群体学生的适应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如非裔美国人(黑人),低收入的移民、双生子、学习困难的儿童、双语儿童、同性恋以及问题青少年,研究问题如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和偏见的交流项目(Arab-Jewish Class Exchange Program, CEP)的启示*Berger, R., Abu-Raiya, H., & Gelkopf, M. (2015). The art of living together: Reducing 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ial attitudes through the Arab-Jewish Class Exchange Program (CEP).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7(3), 678-688.、蒙台梭利项目(Montessori programs)对低收入黑人儿童和拉丁美洲儿童的入学准备(the school readiness)的影响*Ansari, A., & Winsler, A. (2014). Montessori public school pre-K programs and the school readiness of low-income Black and Latino childre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6(4), 1066-1079.等等。
近五年来,该期刊上刊登的文章有三分之一使用了追踪研究设计(见表6),还有8篇使用了聚合交叉设计。研究设计的纵深化趋向明显。
表6 2011-2015年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关于研究设计的统计
注:近五年文献有20篇是元分析,在统计研究设计时没有包括在内。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本质上可以划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种。近五年该期刊在研究方法上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实验法、调查测量等实证研究方法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相比之下,质性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档案分析法等比重很小(见表7)。这一特点与张大均等描述的中德教育心理学发展特点基本一致。
表7 2011-2015年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关于研究方法的统计
注:近五年文献有20篇是元分析,在统计研究设计时没有包括在内。
综合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的信息,有如下发现:第一,采用横断研究设计的研究多出现在采用实验方法的文献中。在231篇横断研究设计里,有102篇文献使用了实验法。第二,使用调查或测验法的研究多采用追踪或聚合交叉设计来完善研究。在244篇使用调查或测验法的文献中,有114篇文献使用了追踪研究设计,8篇使用了交叉聚合设计。
此外,近五年来的相关研究(调查或测验法)表现出了其他一些显著的变化,如使用更大的样本(甚至是全国范围的、多种族的),对数据的统计处理更加精确。如,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HLM)来分析具有嵌套结构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考察潜变量(latent variables)间的关系、使用交叉滞后模型(cross-lagged models)考察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使用潜增长曲线模型(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ing)、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ing)考察发展轨迹(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使用个体为中心(person-centered approach)的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考察学生的动机类型(motivational profiles)。多水平复杂统计技术的使用使得研究者能在更加综合的水平上反映个体学习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综合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工作者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元分析来总结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诸多相关研究。这是由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某些特定领域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为了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形成确定性的认识,研究者需要使用元分析(meta-analysis)技术与方法来综合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如成就目标对学业成就预测作用的元分析*Conley, A. M. (2012). Patterns of motivation beliefs: Combining achievement goal and expectancy-value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4(1), 32-47.、多媒体学习环境下言语冗余效应分析*Adesope, O. O., & Nesbit, J. C. (2012). Verbal redundancy in multimedia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4(1), 250-263.、基于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机构近20年的数据(1990-2011)做的数学和科学成绩上的性别差异的元分析*Reilly, D., Neumann, D. L., & Andrews, G. (2015). Sex difference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chievement: A mata-analysis of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assess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7(2), 645-662.、学业自我阻抑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元分析*Schwinger, M., Wirthwein, L., Lemmer, G., & Steinmayr, R. (2014). Academic self-handicapping and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6(4), 744-761.、智能指导系统对学业成绩促进作用的元分析*Steenbergen-Hu, S., & Cooper, H. (2013).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on K-12 students’ mathematical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5(4), 970-987.*Ma, W., Adesope, O. O., Nesbit, J. C., & Liu, Q. (2014).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and learning outcome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6(4), 901-918.。元分析的使用无疑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学科(致力于形成关于学与教的理论)还是一门应用学科(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这是该学科产生之初就一直存在的分歧和争议。客观地说,没有哪一个学科只关注理论而无视其应用,也没有一个学科能够有效指导实践而没有理论建构和理论诉求,只不过是将理论与实践哪个方面看得更重些。近五年来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期刊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明确的取向。体现为一些研究基于一定的理论构建模型或验证理论假设,例如,成就目标理论、期望价值理论、自我决定论、大鱼小池塘效应、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等;另一些研究实际上并不以特定的理论为基础,而更多地是通过严密的研究设计来检验或拓展前人的研究结果、检验人们通常的认识以及教育实践中的惯常做法的正确性,如友谊到底如何影响青少年的数学自我概念及数学成绩*Jones, M. H., Audley-Piotrowski, S. R., & Kiefer, S. M. (2012). Relationships among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friends’ behaviors,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math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4(1), 19-31.,两种低同伴地位(同伴拒绝和不受欢迎)对处于小学到初中过渡阶段的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影响*Bellmore, A. (2011). Peer rejection and unpopularity: Associations with GPAs Across the transition to middle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3(2), 282-295.,对留级效应的考察*Wu, W., West, S. G., & Hughes, J. N. (2008). Effect of retention in first grade on children’s achievement trajectories over 4 years: A piecewise growth analysis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0(4), 727-740.*Wu, W., West, S. G., & Hughes, J. N. (2012). The Effect of grade retention in first grade on psychosocial outcom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2(1), 135-152.等。这类研究的实践指导性更强,更具实践针对性,也使得教育心理学研究更富有生命力。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服务于政策制定
大量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致力于解决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实际问题,这是近五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1.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留级制度的研究
我国法律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留级制度。对于这一制度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意见。支持者认为留级制度具有歧视色彩,反对者则认为取消留级是“学生不走拖起也能走”。对此,教育心理研究者通过开展长期的追踪研究,给出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
Wu等(2008)考察了一年级留级对学生数学和阅读成绩的短期效应和四年的长期效应*Wu, W., West, S. G., & Hughes, J. N. (2008). Effect of retention in first grade on children’s achievement trajectories over 4 years: A piecewise growth analysis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0(4), 727-740.。研究者首先鉴别出在入学时低于平均水平的784个学生,然后根据倾向性得分(propensity scores)将留级生与同样条件的升级生相匹配,得到由97对学生组成的样本,并进行4年的追踪研究。然后分别以阿西建模W分数(Rasch-modeled W scores)(基于年龄)和年级标准分(grade standard scores)(基于年级)来比较两者的发展情况。当使用W分数时,留级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成绩在短期内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却比升级的学生有更快发展;当使用年级标准分时,留级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成绩在短期内快速增长,但长期来看则下降得更快。研究发现,真正影响一个学生学习努力和自我信念的是他在班级群体中的位置,而不是在同龄人中的位置,因而用年级标准分进行分析具有更强的实际意义。据此,该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留级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负面影响。
Wu等(2012)还以同一批被试为研究对象,考察留级对外化行为和内化行为、社会接受以及学习参与的影响,发现留级在短期内有利于改善内化与外化问题行为,但对社会接受以及学习参与具有长期的负面效应。*Wu, W., West, S. G., & Hughes, J. N. (2012). The Effect of grade retention in first grade on psychosocial outcom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2(1), 135-152.
这一系列研究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提示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留级政策不仅在于防止教育资源浪费,更在于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动机、内外化问题行为及学习成绩等方面的长远发展。
2.特殊教育政策的制定
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特殊群体而展开的教育,如低收入家庭子女,他们常常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使他们在上小学时就已经落后,起点的落后对儿童今后的学业将产生消极影响。鉴于此,美国政府自从1964年开始实施提前开端计划(head start)。有研究以提前开端项目里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如何制定对策以减少这些弱势儿童在入学准备上的差距。如Welsh, Nix, Blair, Bierman和Nelson(2010)考察了164个“提前开端”项目的儿童在入园前的一般领域的认知过程(工作记忆和注意控制)的发展与特殊领域的技能(读写和计算)发展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幼儿园的阅读和数学成绩的影响。*Welsh, J. A., Nix, R. L., Blair, C., Bierman, K. L., & Nelson, K. E. (2010).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kills and gains in academic school readiness for children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2(1), 43-53.结果发现,一般认知过程会预测特殊技能;当控制了特殊领域技能后,一般认知过程仍可以预测幼儿园的数学和阅读成绩。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应该加强入园前的儿童的一般认知过程如工作记忆和注意控制的发展,这样可以减少社会地位弱势群体在入园准备上的差距。
另外,Bulotsky-Shearer, Dominguez和Bell(2012)选取了3,861个分布在229个“提前开端”教室里的儿童,基于生态系统模型,考察低收入家庭儿童的问题行为、教室环境和入学准备(如认知技能、社会参与和协调的动作)间的关系。*Bulotsky-Shearer, R. J, Dominguez, X., & Bell, E. R. (2012). Preschool classroom behavioral context and school readiness outcomes for low-income children: A multilevel examination of child- and classroom-level influenc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4(2), 421-438.结果发现,在个体水平上,年龄越小的男童、过度活跃以及社会退缩都不利于入学准备;在教室水平上,社会退缩预测低的入学准备,即越不活跃,其入学准备越差。这项研究从个体水平和教室水平两个角度为采取具体措施缩小弱势群体子女的入学差距,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提供了线索。
除了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还有些特殊儿童群体属于学业风险儿童,研究者就如何改善这些儿童的学业成绩问题开展研究。Crosnoe等(2012)对671个有学习风险的一年级儿童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师生关系质量、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业成绩形成了一个动态系统,其中,前期的师生关系质量能正向预测学生的努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Crosnoe, R., Morrison, F., Burchinal, M., Pianta, R., Keating, D., Friedman, S. L., & Clarke-Stewart, K. A. (2012). Instructi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and math achievement trajector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2(2), 407-417.这些研究结果为特殊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直接教育建议。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努力澄清经验或“常识”
人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常识性的认识。这些“经验”或“常识”为成功实施教育助力,但有时也因缺少限定性影响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利用多元统计的思想,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来分析与回答这些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多个层次和水平的问题。
1.榜样树立问题
榜样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同时榜样太完美、太过于成功也会使学生望而却步。那么,当给学生树立榜样的时候,是该强调榜样的完美还是榜样的艰辛付出呢?Hong和Lin-Siegler(2012)的研究给了很好的启发*Hong, H. Y., & Lin-Siegler, X. (2012). How learning about scientists’ struggles influences students’ interest and learning in physic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4(2), 469-484.。这个研究以271个高中生为样本,将他们随机分到三种情况中去:第一种是给学生讲述科学家在发现物理知识过程中付出艰辛努力的奋斗故事;第二种是给学生列举科学家的毕生成就;第三种是控制组,学生只学习物理知识。因变量是对物理学家的认识、对物理课程的兴趣、对物理概念的记忆和物理问题的解决。结果发现,给学生列举科学家的成就会负向预测学生对科学家的认识,对其他方面没有影响;而给学生讲述科学家的奋斗历程,会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为科学进步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他们对物理概念的回忆,提升他们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究其原因,了解科学家的奋斗史会让学生觉得即使是科学家也需要努力,从而带来积极效果。这一研究从另一侧面说明,强调榜样的艰苦努力远比强调榜样的聪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成绩与学习投入的关系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学习投入(school engagement)是学习成绩好坏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报告学生成绩是很多学校例行程序。诚然,成绩可以向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提供重要的信息,也有利于提高教学和学习。然而教师可能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成绩给学生带来的后果。Poorthuis等(2015)通过追踪研究设计发现,在初中伊始被告知低的入学成绩可能会使学生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低成绩→消极情感→低学习投入→更低的成绩。*Poorthuis, A. M. G., Juvonen, J., Thomaes, S., Denissen, J. J. A., de Castro, B. O., & van Aken, M. A. G. (2015). Do grades shape students’ school engagement?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report card grades at the beginning of secondary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7(3), 842-854.换言之,成绩是学习投入的原因。当教育者在苦恼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时,没有意识到正是报告了低成绩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投入低。为了预防成绩的消极后果,Yeager和Walton(2011)建议教师在报告成绩的同时,要向低成绩的学生传递一个信息:他们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如果他们更努力,并且使用正确的策略的话,他们就会赶上来。*Yeager, D. S., & Walton, G. M. (2011). Social-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educ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1, 267-301.这些研究说明,例行程序(如报告学生的入学成绩)需要做得更细致,尤其对于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
3.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学业成绩
一般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亲密,低冲突)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男女有别吗?McCormick和O’Connor(2015)通过对1364名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追踪研究发现,不管对于男生还是女生,与老师的高冲突都导致低的阅读成绩,而与教师的亲密则有利于小学阶段阅读成绩的提高。在数学成绩上,则发现男女有别。相比那些与教师有冲突的男生,与教师冲突的女生的数学成绩更低;并且从长期来看,与教师的冲突关系会使女生的数学成绩提高的速度更慢。*McCormick, M. P., & O’Connor, E. E. (2015).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 Does gender matte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7(2), 502-516.这一研究在数学成绩上的性别差异符合性别社会化理论(gender socialization theory)。该理论认为教师在建立师生关系时多少会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他们一般认为女生应该顺从、行为得体,而顺从的男生则被认为缺少阳刚之气。因此,尽管男生与教师的冲突较多,但冲突对男生数学成绩影响小。而与教师的冲突则会加重女生的数学学习困难。因为社会对女生的期望是模范学生,如听老师的指令,注意力集中,按时完成作业等。当他们打破传统的性别规范,与教师亲密度低、冲突多时,她们更可能出现内化问题,如焦虑、抑郁、降低自尊和学业效能感。这个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在教女生数学时,教师要注意使用情感支持性的策略。
从近五年来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上发表的文章可以看出,教育心理学研究贯穿学与教两条主线,秉承了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教”服务于学生的“学”的传统;同时也坚持了实证主义的研究传统,坚持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只是研究的问题更具鲜明的实践特色。这既体现在研究主题的选择上,也体现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在研究主题方面,选择服务于教育政策制定、澄清人们教育实践中经验或“常识”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选用更具生态效度的相关研究方法,并积极开展大规模的,包括多种族的、长时间的追踪研究设计,将研究问题放在更贴近生活实践、更具生态效度的物质、社会文化背景中,回答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这个问题上,人们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落后于教育实践,具有后置性特点,但是近5年来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的教育政策研究告诉我们,教育心理学研究是可以通过指导或引导教育政策制定来指导教育实践的。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借鉴有关的方法与技术,积极参与和引导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实践。
责任编辑:时晓红
Features and Tendencie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tudy——Based on the Essays Published from 2011 to 2015
Liu Guirong1, Zhang Jinghuan2
(1.Department of Teachers’ Education, Qilu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200;2. School of Psycholog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Based on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USA)from 2011 to 2015, we have found that the study 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how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and tendencies: (1)“Learner-centered” constitutes the main part;(2)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the objects of the journal;(3)More complex study designs and statistic methods are employed in the study;(4)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study, the journal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It is suggested that only by combining concrete study can the study feature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erving educational practice be further dissecte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tudy features; development tendency
2017-05-24
刘桂荣(1981— ),女,山东德州人,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博士;张景焕(1965— ),女,辽宁建平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巴胺、5-羟色胺通路相关基因及家庭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31470999)资助。
B844
A
1001-5973(2017)04-01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