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彤
摘要:在21世纪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张、现代信息变换万千的当下,党和政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问题高度重视。江西民间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江西人民在劳动生产中共同创造出的文化成果。在我国经济发展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城镇化进程是必经之路。江西各地的民间舞蹈要想传承下去,就必须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并以符合国情的保护措施进行传承,发挥出江西民间舞蹈在弘扬中国文化中应起到的艺术作用。
关键词:江西地方民间舞;措施;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城镇化
城镇化进程体现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进步的历史现象,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党领导人有关城镇化工作的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和具体部署做出了总结。会议要求以人为本,要坚持生态文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传承文化,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弘扬和保护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①。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是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作为代价。
江西省这片依山傍水,富饶多样的红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世代人们通过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留下了千姿百态、独具特色的江西民间舞蹈文化。江西传统民间舞蹈,作为我国非物質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与各地区人民的社会实践、宗教信仰、民族习俗,人文礼仪、以及节庆活动都紧密联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的发展加速,传统的生活方式随之快速变革,使传统的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也逐渐缓慢,人们对民俗舞蹈的保护意识薄弱,而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江西本土的舞蹈艺术,是我们作为舞蹈艺术工作者和作为江西人民应担当的责任。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要江西地方民间舞蹈艺术的实施有效的保护传承措施,就务必要讲科学,要对文化特色有认定,对维修保护有标准规定,并配有监督机制。
一、“灯彩”艺术点亮石城—系统全面的保护措施
目前,在我省对民俗舞蹈艺术的保护措施做的较好的赣州市—石城县,作为客家民系的摇篮和中转站,石城“灯彩”是客家人具有独特魅力的民间艺术。石城县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以往每逢新春,农民也自发组织选拔出有代表性的灯队,到千家万户中进行灯彩表演。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城灯彩也被日益淡化,人们常说的“龙灯进屋,兴家发福”也变成了“夜叫化上门,懒得理睬”。
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经石城县政府和县文联的领导,在2008年成立了由灯彩艺术专家们组成的灯彩研究会,进行挖掘灯彩历史、探索根源,摸清来龙去脉,并运用文字、录音、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并加以整理归类。出版了《石城灯彩》一书,创编了《灯彩传奇》的大型灯彩舞台戏;成立了八十余支规范的灯队、成立了拥有一百多个团体会员,三百多个个人会员的灯彩协会、形成了两年举办一次灯彩汇演的文化制度,并将石城灯彩艺术融入旅游业,这样既推广了艺术,同时也拉动经济的发展②,将石城灯彩艺术节打造为对外宣传推广石城文化风采的重要平台。
石城县政府除以上措施之外,还鼓励培养灯彩人才,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创办民间灯彩艺术团体,有针对性地举办灯彩艺术培训班,聘请县内外各知名灯彩艺人进行授徒教艺。将传统的灯彩文化,系统科学地融入教材,并要求每两年要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灯彩汇演比赛。终于,经过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人民的积极配合,让石城灯彩走出了石城,应邀参加了中国各大文化艺术节的展演与比赛。
由此可以看出,正因石城县的保护措施遵守科学发展,对自身文化特色有认定,有标准条例规定,有严谨的监督机制,才能使石城灯彩蓬勃发展、与现代社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也正有系统全面的保护,才能让“灯彩”艺术点亮石城,打造出独特的城市名片。
二、正确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弘扬与传承的保护措施
利用好现代高科技,把现代文明、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便捷传输到村落里。但是,科技传输并不代表要替换原生态的文化,而是希望人们通过科学技术的便捷进行记录,将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播。在微信、微博、QQ等多种媒体信息化的时代,当地人民要发挥利用好高科技的价值所在,将文化进行记录与传播,提高自身知名度。利用高科技的灯光和音响等先进设备,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
例如:在江西省龙虎山,由著名主持人杨澜和广州亚运会导演陈维亚等实力编导精心打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寻梦龙虎山》,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下,利用多媒体制作出“神仙地,逍遥游”这一主题,展现出龙虎山千古名岳的旖旎风光。让外地游客在欣赏演出中,感受到“新、奇、特、情、趣、美”,了解龙虎山文化,了解江西民间艺术。
三、提高人民文化自觉性
当然,保护一种文明最好的手段,还是人民共同对其文化的自发性保护。然而,本土青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已然不知江西有哪些传统的民俗舞蹈,哪些民间祭祀的舞蹈。保护和传承江西地方民间舞蹈,最终还是要“以人为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并不是封建保守的艺术文化,这是我们国家历史社会变革和文化继承的见证,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能忘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江西省内的舞蹈事业工作者应团结一致,深入挖掘江西地方民间舞蹈,并加以整合归纳。对本土的民间舞蹈进行研究,并撰写普及类书目,创编全面规范的、系统科学的、符合江西人文历史的系列教材,各大学校应当将民间艺人邀请到校内进行表演交流,多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历史。
枝繁叶茂,联于根系。无论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还是制度自信,其根源都来自于文化自信。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传承,从未间断的文化根脉,造就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绝不是闭关锁国、关门造车,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文化就信奉“和而不同”的原则。我们是最能吸收外来文化的,汉唐时如此,近代更是如此。经济不能重造一切,创造文化艺术的是人,而人总是从已有的资料中寻找可供构建与新社会制度适应的文化艺术形态,任何社会的文化艺术都不能摆脱传统的和地方的历史。所以,作为一名舞蹈文艺工作研究者,挖掘江西地方民间舞蹈,实施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措施的路途一定是任重而道远,艰苦而卓绝的!
注释:
①科学发展观丛书编委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②石城灯彩编撰委员会.《石城灯彩》[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
参考文献:
[1]科学发展观丛书编委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王成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封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6.
[3]石城灯彩编撰委员会.《石城灯彩》[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7.
[4]刘魁立.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民间舞蹈》[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