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海旺
摘 要:伴随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土地扭转、产业化、集团化发展,农民的收入持续增长,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滋生,孩子的厌学情绪、思想情感、自尊、自强意识日渐淡薄,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新选择
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一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我们进行总结梳理,从而选择教育新对策。
一、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1.农村环境的特殊性。
在农村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依然存在,一部分的成年人文化水平低,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缺少认识,而新的“读书无用论”也正在滋生,使农村学生在学校接受的道德教育失去社会定位。
2.家庭环境的特殊性。
目前,我校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 教育孩子的方法手段单一、粗暴;并且一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爷爷奶奶身上;无法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家教意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
3.学校环境的特殊性。
受到诸多方面影响,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结构失衡不合理,教师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一部分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績,却没有留意到学生在思想动态、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或是发现问题后,给予学生的总是谴责的声音,而未能真正解决问题。
二、当前农村学生的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梳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厌学情绪。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量少;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教师检查的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2)文明礼仪意识较差。不懂礼貌,破坏公物,爱说脏话,卫生意识较差。
(3)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不管父母、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观念。
(4)缺乏自信,社会交往能力差。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三、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新选择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能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情感。几年来,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和宣传栏、黑板报进行养成教育,在校园显眼的地方悬挂了“行为习惯宣传牌”。利用“学校广播”和“国旗下讲话”等阵地开展“每日一学”、“今日榜样”等活动,让学生、家长在“国旗下讲话”时现身说法。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达到了感染受教育者的良好效果,提高了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激发了良好行为。
2.创建常规特色校园。
为了实现“学会做人”这个德育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礼仪和环保节约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促进学生提高礼仪和环保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创建“礼仪校园”和“环保校园”。
(1)环保行为养成教育。每年春季,我校都购进绿化苗木、花草,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事隔几年树木花草郁郁葱葱,没有发现任何残害的迹象。
(2)文明礼仪教育。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开展“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发动宣传,引发文明礼貌规范用语,张贴礼仪目标,让学生熟背牢记《养成教育三字经》中《品行篇》内容,从而促进了学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一改过去农村小孩那种言语粗野的陋习。
3.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只有与学生拉近心灵距离,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体验到人际关系的美好。以此增强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向心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小学阶段的孩子善于观察,喜欢模仿,而孩子眼中最亲近的老师很容易就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尤其是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会观其行。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还能起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
4.以家庭教育为支撑。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结合“校家同创”,建立“家庭联系卡”。利用“校家同创”建立的“家长学校”这块教育阵地,组织家长来校学习,让他们转变教育子女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子女德育的重要性。学校印发了《学生校外表现联系卡》使学生行为在家庭和社会能得到有效监督和训练。
四、以激励机制为保障
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兴趣情绪变化大,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一些思想道德意识不能一下子化为持久的责任行为,必须依靠外在的教育、引导。为此,我校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以班级卫生、纪律、出操、路队、礼仪等常规评比为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加快评价反馈,以每天值日快报,每月流动红旗评比,学期末先进班级评定。通过这些激励措施使学生在集体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