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的吸引力

2017-09-06 16:05陈兆建
魅力中国 2017年26期
关键词:科学课学科科学

陈兆建

《科学》这一学科的开设,目的是要培养有科学素养成的人,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这几年一直担任科学课的教学,如何让学生爱上科学这门学科,让科学课对每一位学生都有吸引力,从而让其知识扎根脑中,并且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我刚担任这门学科教学以来致力思考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逐步积累了些经验,不妨在此归纳与大家共享。

首先,着力培养成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这门新学科时,对“科学”是什么?这门学科要学些啥知识?学了有什么好处?等全然不知,我通过讲科学家的故事、播放科幻纪录片、讲科学给我们人类及社会进步带来了什么?让学生观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进一步探究,最后得出结论等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渐渐地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之中有快乐感和成就感。从而逐渐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精心设计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对于每一节课,从不敷衍塞责。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后备好课。在备课时,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根据教学内容,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设计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同时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困惑为出发点,找准学生学习的新起点、兴趣点、生长点。注重每节课的导入。严控每一环节的时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让学生真正合作学习呢?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整体地研究,袪除那些繁杂偏乱的或者易懂的无必要的合作,其次我们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的基礎上,小组分工要明确。教师必须先分配好小组的成员,小组长,小组组员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让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然后建立合作机制。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最后还要教师适时引导。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这样就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上科学课,向往上科学课。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因现在每个班级都安装了电子白板,所以课前自制好课件,在教学时便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如遇不懂的问题,亦可立即上网查询即时就参解决。

第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应该说科学来自于生活,生活即科学。我根据课程安排实际,经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和体验生活,如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植物的一生等。我便将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到校园内或田野中去,让学生认真观察,作好记录,然后回到教室再进行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回到大自然中去,感到身心愉悦,参与活动积极,很轻松地便完成了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同时我还安排学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也处处留心,随时观察,亲手种植或培育等。这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手操作,最后获得成功,他们的心里时常充满着成就感。无形之中便被这门学科吸引住了。

第五,注重实验教学。实践、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如果教师牵着学生走,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这样必然限制学生的自主活动,束缚学生的思维,又怎么可能有创新呢?因此在教学中提出研究、探索方法以后,就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结合足够数量的材料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我从不担心这害怕那,大胆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地多发现科学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属性。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创新的感觉。不难发现,如没有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活动,就没有创新性的发现。就是在这些创造活动中的“发明创造”,学生不仅获取了“金子”,还练就了能点石成金的指头。这种探索科学的实践活动,才是“科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实验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总之,要让学生在通过科学这一学科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必须得让这一门学科有一定的“魔力”吸引着学生,学生才会喜欢,才会逐渐形成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国家科技进步才会一天天地实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课学科科学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难忘的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科学拔牙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