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

2017-09-06 11:04张晓俐
魅力中国 2017年26期
关键词:学前班辅导员心理健康

张晓俐

初级班的创建对学生的生理和精神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这是一个大熔炉,尤其对学生的精神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在学前班班级实施精神健康培养的管理中,不仅是学生的全面精神健康培养的要求,而且还是优化学前班班级管理的必要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

1.1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引导心理异常的学生心理往健康方向发展,使班级健康成长。精神异常的学生难以控制自己,会表现出正确的类和他人的冷漠,甚至敌视。他们是会扰乱课堂秩序,这种消极的行为这种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不可取的。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年龄和精神特点的这一部分了解,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结合学前班生精神健康,关注学生的精神健康,以测量他们的精神水准,找出有较轻或较重的精神障碍的学生。

1.2预防恶性事件。有助于预防恶性事件发生,使班级工作正常运转。精神正常的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稳定的。但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精神错乱,精神紧张,精神健康培养对他们来说,帮助他们防止一定的精神问题,如果有问题及时寻求帮助,避免恶性事件,从而确保其健康之类的生长。

1.3加深自我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精神健康培养让他们自我管理,让学生可以充分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鼓励他们发展自我监督,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通过自我控制,让他们变得自信,教师应该合力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1.4促进班级管理。有助于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精神健康培养管理人員和学生双方的共同责任,精神健康培养,将被应用到学前班精神健康培养管理日程之中。任课老师班级管理中的精神健康培养和教师的日常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精神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2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2.1潜移默化地实施渗透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所以,各科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所渗透,不失时机地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2.2.以"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小学阶段是完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独立自主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根据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独立性明显增强的优势,激发他们开展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他们具有"自学、自理、自强、自律"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自我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把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实施教育者。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获得'更美'的效果。没有一条规律不可被破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必须对传统的工作方法进行改革,舍其不合时代特点的观念、做法。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自己主观上认准了的事,难度再大,也会想方设法去完成。根据这种心理,我就为了发挥学生自己的教育作用,而让他们的位置有所改变,即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变换一个角度,变换一个位置,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教育自己和别人,从而依照正确的思想,自己从主观上改造自己,心悦诚服地约束自己,这就是"自我教育"。

2.3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在小学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共性,相互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教育措施和内容奠定了基础,德育教育给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指出了走向。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缺一不可,在小学生德育教育进行中,使用榜样例子,对小学生采用正确的批评与表扬,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与提高。举行有效心理健康的活动,可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例如,小学生在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上,学习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系列的《新认识,新自我》,使小学生在学习中促进健康心理,取得全面进步。

2.4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同伴辅导员。同伴辅导员,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骨干力量,同时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力助手和朋友,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同伴辅导员,渗透到了学生的生活中,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和困惑,同伴辅导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关心同学。因此,可以在学生群体中,挑选一些具有和谐人际关系,情绪稳定以及热爱心理健康工作的学生担此重任。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沟通和解决技巧;另一方面,同伴辅导员还必须实行每周与班主任沟通的程序,让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从而完善班级管理。

2.5为学生设立多种岗位。在课堂上,教师常规管理必须建立学生的自我管理系统,最有效的方法是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班干部,学生有服务,行使自己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感之类的责任心和爱心,学生不仅学会管理的逐步完善自我意识,但也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管理,为了给他的一流的施工无论强度。

2.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使用黑板或海报的形式,灵活的课程材料,说明学生对精神健康培养的知识,解答各种精神问题。强的特点,教师在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精神健康培养,运用有效的方式方便,快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使用普及宣传的海报。

总之,作为培养的发展和改革的现状,学前班课堂管理,应基本处于初级阶段的状态,应主要重视学生的生理和精神的发展,及时调整和改革教学策略。教师必须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教室管理,以适应当前形式的发展需要,通过自觉改善辅导能力,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仲莹.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2007(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前班辅导员心理健康
幽默故事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工资收入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
取缔学前班,利耶?弊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