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合买提·艾依提
细菌和真菌的教育教学,是初中生认识微观世界的门户,一旦门户打开了,那么之后的教学过程就会显得很自然。细菌和真菌知识的教学属于八年级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此我们所有初中教师要切实引起注意。通过向学生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观,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从分解者(腐生)的角度看待细菌和真菌
所谓“分解者”,顾名思义,这一生物存在的形式和价值就是分解某种食物,使其转化为其他的物质形态,或者消失,或者被其他生物吸引进而实现能量的循环。细菌和真菌大部分都是属于异养型,分解者(腐生)就是其中生存方式的一种,这种生命体活动和生存的方式主要就是将动植物的遗体或者称为尸体,经过自身特有的分解和吸收系统,再次转变为可以被其他生物体所利用的有机物,比如水和无机盐,因此,可以说他们是调节整个生物圈平衡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了这些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一片狼藉,或者说也就根本不存在人类了。因为,当所有动植物的尸体堆积如山的时候,将不再有任何适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教学这一部分的知识时,为了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图片展示的方式,当学生看到由于腐生微生物(真菌和细菌统称为微生物)的死亡或者缺失,进而影响到这个生态平衡,大面积的动植物死亡想象时,定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从而在大脑中对腐生微生物产生最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二、从问题制造者(寄生)角度看待细菌和真菌
如果说分解者(腐生真菌和细菌)是大自然问题的解决者,那么以寄生形式存在的微生物就是麻烦的制造者,生物界对寄生这种生命活动现象的定义为: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者体内,并且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获得营养成分的现象叫做寄生现象。而被寄生的生物,我们就统称为宿主。从寄生生物的存在形式上来看,寄生的生物体由于从宿主身上获得了生命所需的养分,那么宿主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虚弱、病态,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如体表寄生的:虱子、跳骚等,在体内寄生的如:血吸虫、绦虫、蛔虫等,这些都会为被寄生的动植物造成各种各样的伤害。因此,在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要懂得防范以寄生存在的真菌和细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教学此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给种猪打疫苗的现象,或者给家中宠物经常洗澡的现象,这些都是为了防范体内寄生虫和体表寄生虫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初中生物教学,教师均可拿来举例,因为这些例子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一般不难理解。
三、从共生的角度看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的共生存在形式,也可以被称作是良性的寄生,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共生形式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性质,而不同于寄生现象,要让宿主发病或者致其死亡。因此,从生命活动的形式上來看,我们提倡共生。比如,在我们人类的体内就有很多的共生细菌,它们与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般的条件下,如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能够分解和制造对我们有利的维生素,还能帮助我们抵御外来致病细菌(沙门氏菌)的侵袭,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另外,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会喝一些酸奶,酸奶中含有的活性乳酸菌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刺激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增强肠胃蠕动,有些人在食用过油腻的食物后,常常会感觉消化不良,而喝下一些酸奶后往往会缓解很多,此外,细菌和真菌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起到的作用还有很多,比如在种植业中,我们可以发现豆科植物的根有很多的类似瘤状的物体,这便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所产生的结果,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元素转化为能被豆类植物所吸收的氮肥料,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帮助它生长。
总而言之,细菌和真菌在我们生活和生产中,乃至在整个大自然界都是有必然的作用的。它们的存在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但同样也具有消极的影响,在实践中,我们都懂得利用细菌和真菌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整个生物圈服务,让我们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美好。在教学中,我们生物教师也应当对此部分的知识重点对待,让学生懂得利用生物知识,将来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曹辉,李燕歌,周春然,宁留芳,杨洪强.炭化苹果枝对苹果根区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6(17).
[2]李彩艳,梁志宏.细菌和真菌群体感应研究进展[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3]张华玲,姚大军,张雨,方子梁.空气细菌真菌污染的分级评价构建方法[J].环境科学,201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