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同义常用语中的思维方式差异透析

2017-09-06 20:18谢琳
科教导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思维方式文化差异

谢琳

摘 要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隐藏着这个民族强大的文化和精神力量。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的语言对同一事物或者现象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都是不同的民族在长久的发展和文化积累的影响下产生的结果。常用语作为我们日常交际中接触较多的语言类型,我们也不难发现英汉语言中同义常用语表达方式的差异,因为思维方式影响着语言,而文化影响着思维方式。

关键词 思维方式 文化差异 常用语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7.013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inking Patter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ynonyms

XIE Lin

(Jiaxia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Chenghua Campus, Chengdu, Sichuan 610051)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ommunication tool and thinking tool of human beings, and language is also the carrier of a nation's culture. Therefore, the strong cultural and spiritual power of this nation is hidden behind every language. We often find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the same thing or phenomenon, which are the result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Commonly used as the type of more contact with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in the language, we can easily find the differences in expression of synonymous common languag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because language affect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culture influences the way of thinking.

Keywords thinking patterns;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mon language

0 引言

洪堡特說过:“语言就其内在联系方面而言,只不过是民族语言意识的产物,所以,要是我们不以民族精神力量为出发点,就根本无法彻底解答那些跟最富有内在生命力的语言构造有关的问题,以及最重大的语言差异缘何而生的问题。”[1]有这样一则小笑话:

英语老师问一个学生,“How are you是什么意思?”学生想“how”是“怎么”,“you”是“你”,于是回答“怎么是你?”老师很生气,又问另一个同学:“How old are you ?是什么意思?”这个同学想了想说:“怎么老是你。”

上面这个例子虽然是一则幽默笑话,但是却能直接反映出英汉语言的差异性。学生知道每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汉语语序来翻译句子,结果却阴差阳错。

那么这种语言差异缘何而来呢?

语言所反映出来的差异,其原因都是源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不论是在一些普通词汇还是我们日常用语上,我们都会发现英汉表达方式有着很大差异,例如汉语中的“倒立”,英语中用“handstand”,汉语中的“倾盆大雨”在英语中却用“rain cats and dogs”这样一个表达方式。这些都与中英之间的文化背景的不同,思维习惯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是封闭式的大陆环境,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的积淀,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提倡中庸,含蓄,“天人合一”;而英国则是商业文化,海洋文化,注重个体,突出个性;这些都渗透在我们的日常交际语言中。虽然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交流的频繁,文化的交融现象也越发明显,语言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但是这些长期以来沉淀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却一直都在保留,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本文中主要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来探讨英汉同义常用语的差异。

1 侧重整体与关注个体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思想为核心,历来提倡集体主义,强调整体性,这种整体性的意识甚至反映在各个领域;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更加强调突出个性,强调个体,突出自我;这样不同反映在常用语的表达上也尤为明显。汉语中词语意义大多较为概括和模糊,而英语则比较具体和明确,比如我们日常所表达的“排队”在英语的表达中是不会用“team”表示的,汉语中的“对”可以加前缀或者后缀来表达多个意思,而英语中则不同,“team”就表示一个团队的意思,而排队在英语中则用“stand in line”来表达,非常形象,并且明确具体。

再比如我们前文中所提到的汉语中的“倒立”,在英语中则用“handstand”来表达,这两种表达能够明显看出对于同一个行为中西方看待的角度不同,汉语中强调整体,参照正常的站立方式,那么它就是在倒着站立,但是如果按汉语的思维方式将“handstand”直译过来就是“用手站立”,只强调哪部分肢体接触地面。

2 含蓄委婉与直白直接

中国传统思想提倡“中庸”、“和谐”,凡事都注重含蓄委婉,在语言表达上更是如此,尤其是一些贬义的或者让人不太喜欢的事物一般都采用避讳的表达方式,因此在汉语里隐喻的表达也很多;而英语中则比较直接直白,虽然也有隐喻的表达,但是相较于汉语比较少。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Tom just had a dance with your girlfriend. Why are you so jealous?

汤姆只不过和你女朋友跳了一支舞,你干什么这么吃醋啊?[2]我们都知道“jealous”是“忌妒”的意思,但是我们汉语中通常用“吃醋”这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英语中就显得直白得多,汤姆看到自己的女朋友和别的男性跳舞,他所产生的这种不高兴或者不开心的情绪其实就是一种忌妒,但在中国人的思维中“爱情”是美好的东西,因此由于爱情所产生的这种负面情绪被理解為是情有可原的,因此汉语的表达中习惯于避开这样一个偏贬义的词,转而用“吃醋”这样一个中性的表达方式来替换。

再比如汉语中用“摆架子”表示一个人说话、走路等行为都是装腔作势,有意显得威风、高贵、了不起的样子;但在英语中绝对不会用“put shelf”之类的表达方式,而是用“put on airs”来表达这样一种行为,这种表达方式很显然要比汉语直白得多,好像某人永远都把自己放在天上一样高高在上的样子。在汉语中“摆架子”这个词最早源于一种体育项目“相扑”,参赛者在比赛开始前摆出很威风架势,试图在气势上压过对方的一种姿势,本来是个中性词。

我们汉语中常常会用“老掉牙”来表示一个事物实在是太过时了,没有新意了,但在英语中却是用“out of date”或者“out of fashion”等来表达。例如:The joke Jack told us was really out of date.杰克讲的那个笑话真是老掉牙了。

3 感性直觉与理性分析

中西方感性与理性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影响英汉语言的句子结构,对常用的词汇俗语的影响也比较明显。汉语中注重感性的直觉,重意义,而英语中则比较注重理性分析,强调中心,重形式,这些在同义常用语的表达上都有所影响。例如汉语中用“掌上明珠”这一形象的形容来表示“很受宠爱的人”,通常指长辈宠爱晚辈,更多的是表达某人就像一颗无比珍贵的珍珠一样被捧在手心的那种感觉,而英语中则可以直接用“a beloved child”或者“the apple of ones eye”来表示。汉语中的“雨天”,我们很少用正常的形式“下雨天”来表达,但在英语中却不能用“rain day”来表达,而要用“a rain day”,这里我们其实可以发现,英语中不论句子还是短语,都非常注重冠词的使用,而汉语中大多数情况下则是可以省略的,我们觉得只要能够表达我们需要的那个意义就可以了。

再比如汉语中常用“青梅竹马”来形容从小就认识的朋友,比喻天真无邪、两小无猜的感情,这是出自李白的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注重的是意合,给人一种很美好很向往的感觉,但是英语中对这种关系的表达则是直接用陈述事实的方式,“close friend from child”。

4 形象比喻与抽象概括

其实中国人习惯运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事物和行为这一点还是与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有关,我们之前提到汉语中大多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比较贬义的或者不好的事物,那么形象比喻便是含蓄委婉表达的方式之一。而在英语中我们则更多看到的是比较抽象的概括,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ones eye)”。汉语中一般用“跑龙套”来表示某些在电影或戏剧中扮演不重要的小角色的演员,这里的“跑”并没有英语的“run”的意思,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而已;在英语中则直接用“play a small role”来高度概括。例如有如下对话:

甲:Whats wrong with you?

乙:Someone took advantage of my vulnerable point.[3]

那么在汉语中的表达则是:

甲:你怎么了?

乙:有人抓住了我的小辫子。

这里的“小辫子”就是汉语中一种形象的比喻,它并不是指我们的头发,而是用来比喻一个人的缺点、弱点。英语中用“vulnerable point”表达,其中“vulnerable”是“易受攻击的”意思。

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再加之各朝各代的更替、苛捐杂税的重担,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食物,可以说“吃”文化在汉语中反映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吃”有关的常用语,比如“砸饭碗”、“炒鱿鱼”、“吃白食”、“喝西北风”等等,这些都是形象的比喻,但是在英语中却完全不同,“砸饭碗”表示丢了工作,在英语中直接用“lose the job”表示;同样,“炒鱿鱼(被解雇)”、“吃白食(指好吃懒做,靠别人养活的行为)”、“喝西北风(表示忍饥挨饿)”在英语中分别用“fire”,“have free meal”和“live on air”表达。

5 结语

不同的生存方式必然会有不同的物质文化,同时也衍生出不同的观念、信仰和兴趣。行为习惯、智慧发展方向乃至心理、性格上的种种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文化。[4]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行为现象的不同表达折射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这正是语言个性与共性的体现,洪堡特曾说“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一种语言,另一方面,整个人类只有一种语言”。[5]语言之间有差异也有想通之处,这才是人类精神的伟大。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我们无法规避这种差异给我们的语言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却可以利用它。尤其是在英汉互译中,利用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每一个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拘泥于一字一句的对应互译,而是形式与意义兼顾。将英汉互译中的原则和技巧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结合考虑,避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词不达意的现象。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我们想要了解一种语言,就必须走进这种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中,发现语言背后的文化力量,寻找语言背后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99:17.

[2] 金利.这个词,英语怎么说[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24.

[3] 金利.这个词,英语怎么说[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14.

[4] 汪德华.英汉思维方式对其语言、文字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34-36.

[5]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99:62.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文化差异
隐喻中窥见的中西方文化
多维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