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伴随着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冲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结合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从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学生 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我院以16号文件为指导,紧紧围绕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其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使得大学生政治素养、身心素质和职业道德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是前提:以人为本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学生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化的人相结合,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在实践中充分把握人的发展规律,做到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把重视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导向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具体而言,以人为本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做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培养,促进其健康、全面的发展。二是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搭建平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够充分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达到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目的。三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民族及风俗习惯,注重对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学生、性格孤僻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任何一个学生负责。实现了辅导员(班主任)对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施、有记录、有效果。
二、队伍建设是保障:倾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是辅导员,因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我院正是基于这个背景,结合学院发展实际,从辅导员的引进、培养及管理等方面,倾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就辅导员引进而言,按照专业化的原则,着力选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业务能力精干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当中。在对辅导员的培养上,除了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重庆市辅导员上岗培训和骨干培训外,学院每学期均结合实际,通过讲座和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对辅导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大对辅导员管理、考核力度,实现辅导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促进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三、党团工作是核心:充分发挥党团工作的桥头堡作用
立足党团工作,充分发挥党团工作的思想引领和政治领导作用,是高职院校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保障。当代大学生思想异常活跃,学习领悟力强,喜欢善于接受各种新事物、新挑战,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党团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联系、团结和教育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大力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建立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加强党团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采取以基层党团组织生活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党团组织主导、学生骨干带动、基层党团支部落实、广大学生参与为基本工作模式,广泛推进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团组织的监督管理,构建服务校园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以学生社团为抓手,以学生专业为依托,以老百姓需求为着力点,以考核管理为保障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开创学生在学中做、做中思的局面。
四、素质拓展是内容:积极搭建大学生素质拓展载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大学生素质拓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旨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它以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以及“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大学生素质拓展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作为主要实施载体,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教会学生更好地动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书本知识,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书本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搭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平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载体。我们要建立以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兴趣小组为主体的大学生素质拓展组织,加强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加大对素质拓展的投资力度,组建专门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师资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拓展计划与拓展内容,优化校园环境,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思想性、实效性和创新性。
五、创新是灵魂: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面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新问题、新情况,特别是微时代、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载体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機制。当代大学生思想具有开放性、选择性、多变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因此,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制创新,切实保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有序进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创新,通过制度、人才、环境保障和学科支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优化效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确定科学的评估标准, 综合运用适当的评估方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圆青.论党团工作创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成才就业,2011(05)
[2]邢存海.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滁州学院学报,2008(02)
[3]马福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简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4]曹晓丹.通过党团组织及学生团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作者简介:李静(1984-),男,四川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