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欣赏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017-09-05 15:42李玲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力欣赏教学

李玲燕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对乐曲有初步的感受后,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探讨。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 欣赏教学 音乐表现力

小学中年段主要是指三、四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聆听、表现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或情境所吸引,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音乐表现力是指表现音乐内容的能力,也就是表演者对乐曲艺术感染性的综合把握能力,是学生通过音乐思维、运用一些技能技巧将音乐作品的内容表达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受——理解——诠释表达的知识能力链上。 “小学中年段欣赏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探究”是指在小学中年段的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运用一些策略引导学生表现音乐。学生在对乐曲有初步的感受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培养他们音乐表现的能力是我们一线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音乐欣赏教学中表现力的缺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参与度不够。表现力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羞涩、难为情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2.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只是教师经验的重复。教师放什么音乐,学生听什么音乐;教师讲什么知识,学生就学什么知识。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这种现状极大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3.教师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重视不足,课堂成为优秀学生表演、亮相的舞台,不是人人参与的教学活动,因此多数学生的音乐欣赏表现能力得不到提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现象,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从教学手段的更新上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探索新课改中符合学生需求的新的欣赏教学策略。下面我在教学经验中的感受和策略总结:

1.激发表现欲望,培养音乐感受力

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我们首先要以欣赏、演奏、视唱练耳等多种不同的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高雅的音乐感。 同时还需提高她们的音乐综合感受力,综合内容包括掌握对音乐的音准感、节奏感、旋律感、以及对歌曲整体音乐感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旋律感,旋律是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之上的,是按一定音高、音量及时值组成的。

今年7月份,我在参加省培时有幸听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的演讲,他谈到了他的著名代表作《音乐何需懂》,书中提到音樂是听觉的艺术,是耳朵的美餐。但悦耳的音乐无法直接传达视觉形象,也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只能通过敏感的联觉和丰富的联想来感知思想感情、形体动作等听觉之外的东西。音乐太美妙了,它可以使灵魂得到按摩和抚慰,从而舒畅愉悦又陶醉。因此学生们他们听到音乐也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在欣赏过程中要让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体验音乐,因为体验重于理解,理解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自己丰富的感受。

2.掌握表现手法,培养音乐理解力

目前的音乐普及工作中有一种提法叫:“要正确地理解音乐的内容”即在音乐欣赏中存在着理解的“正确”与“错误”之分。这意味着:音乐欣赏中的个人体验要经受内容理解的“正确”与“错误”的检验,这种检验一般指的就是必须符合作曲家赋予音乐作品的内容,而欣赏者不能按自己的感受“随便理解”。因此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我很喜欢音乐,但我不懂音乐。”“我这样理解音乐对吗?”。

3.提供表现机会,培养音乐想象力

音乐表演不仅要求表演者能准确地借助对音乐的想象力来把握和表现音乐创作的意境,还要求表演者有丰富的想象力。表演者在舞台上表现的过程,任何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过程,都离不开想象。表演者只有深刻准确地理解音乐,达到与音乐作者相应的感受,这样才能进行再创造想象。

在今年的区音乐学教师优质课评比时我选的是三年级上册的《微笑波尔卡》,这是一首手风琴独奏曲,当我问学生听到这首音乐你能想到哪些场景时他们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有说擦玻璃,拖地这些劳动场景的;有说打篮球、擦汗、赛跑等体育运动的;有说跳绳、踢毽子这些休闲游戏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着音乐,而且有的同学配合着音乐做出了动作,无比欢快的课堂氛围让我无法打断他们并且告知这只是一种舞曲时立刻转变课堂预设,根据大家的想象我和学生一起体验了他们想到的动作,没想到每一种想象都合上了音乐的节拍并且所有人都享受其中。因此这节课也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荣获区一等奖。此时我又想到了周教授的一句话:每个感性的人都可以借助美妙的音乐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地沉浸在丰富的精神世界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好!学生如此我亦如此!

4.增强表现效果,培养音乐听觉习惯

对音乐欣赏有了一定兴趣和习惯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因此去带动并影响学生,使他们崇尚美、追求美、表现美。然后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激励的话语感染不善表达的学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他所表现的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松、自然的表现自己。

2014年我参加南京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时抽到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欣赏笛子独奏曲《花儿与少年》,学生听到如此轻快、活泼的乐曲时情绪高涨,不自觉地跟着音乐晃动,在后面分段欣赏时通过律动,乐器伴奏和设计动作跳三个环节,我想他们可能更加失控于是每听赏一段都强调让他们先安静地听,然后用肢体语言去表现自己心中的感受,原本有点乱的课堂通过我的多次强调既不缺乏活跃的氛围又能将音乐表现恰到好处。

探索出符合中年段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欣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首先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难点,根据重难点制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然后老师用各种方式,比如听、动作、歌唱、乐器伴奏、表演等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最后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来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1]周海宏.音乐何需懂[J]. 人民音乐,2011(7):45-46

[2]周海宏.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J].人民音乐,2012(12):88-89

[3]徐坤.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3(9):37-38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力欣赏教学
如何提高高师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敢“问”路在何方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
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研究
论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