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9-05 18:50李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

李基

摘 要: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学科,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美术知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从而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教育事业改革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能力 思维 培养 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学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新课标提倡小学教育应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并且学会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带领学生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从而实现艺术能力的提升,体现出更高的人生价值。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重要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走创新之路。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和意识的重要时期,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探究中实现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生目标。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到创作的灵感,对周边信息进行筛选,学会独立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且以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在知识不断的探索中实现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有效提高。思维是带动学生参与实践训练的重要条件,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此需要在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导,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智力,以便为学生艺术审美观的树立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的创新思维主要指的是人们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解决有关美术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小学美术教育关键点

从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并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一现象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对于小学教学质量一直十分关注,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已经确定了长远的规划目标,随着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学生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优质的美术教学能够起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作用。

(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人反应能力较灵敏尧思维活动较活跃且好奇心较强的人生阶段。为此,美术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的结合小学生阶段性发展需求,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美术教材内容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幻想,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在丰富的教材内容中进行知识的探索,实现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小学生在课堂进行无限的幻想,能够拓展思维的空间,实现视野的开阔,激发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更好的体现出了美术教学真正价值与意义。

(二)要重视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实际上,一幅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中,本身就潜藏着诸多的创新精神,尤其是现代绘画艺术作品,其内涵十分丰富遥小学美术教师要重视教育过程中所渗透的关于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元素。例如,现代绘画艺术作品创作大师的风格转换,在其不同的画作中颜色、线条等元素的运用差异等等,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来引导小学生来理解,因为,创新也是艺术大师区别于普通画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让学生明确这一点,将会对其未来素质能力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和潜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进而不断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在预期教学目标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创造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我们的影子》时,为使学生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与特点,学会运用规律性的纹理表現以轮廓为主的影子画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课前准备好的射灯和各种有关影子的素材与作品,带领学生到太阳下进行"猜影子"游戏,让他们观察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影子,以此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感受影子,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供想象空间与机会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并创造恰到好处的情境,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感受中受到启迪,进而主动、自由地进行美术创作,以此产生更多的创新意识与思维。例如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水果大聚会》,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知水果的形状、色彩、质感的特点,学会运用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丰富多彩的水果,并在欣赏中感悟水果,在绘画创作中体会其中的形式美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各种水果的图片,并创设出有特色、符合场景的水果形象,以此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为其创新思维提供更多的灵感。

(三)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为基础,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学习基础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十分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认知目标,更要注重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画家眼中的儿童》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初步感受中国画和油画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技法所形成的不同艺术风格,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内容及造型等要素的感受,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创作情感,从而产生更多的体验灵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教育关于一个人的未来成长,小学美术课程在整个小学阶段教育当中不可或缺,因其承担着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责任,而且有益于学生在未来更系统的进行艺术专业等方面的学习,直至成就自我价值。从教学实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教育机构都能顺应国家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培养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安丽萍.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2]黄静.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7.21.

[3]徐玉红.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

[4]贾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学周刊,2016.33.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