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7-09-05 09:50闫海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培养

闫海涛

摘 要:在现有的教学工作组织开展过程中,想要切实实现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建构工作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之间的充分结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主动面对和处置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从而为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最优化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构筑和提供基础支持条件。在素质教育基本理念的指导约制而背景之下,组织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工作,应当重点关注对基础性计算思维方法的传授和训练力度,确保对象学生群体的基础性思维体验能力不断改善优化,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计算思维能力 培养 探讨

一、计算思维的理论概述

所谓计算思维,通常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在具体参与科学化思维体验活动实践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有机构成要素。独立人类个体在具体参与一切具体形式的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过程中,通常会集中性地形成和运用三种具体表现类型的思维体验形态:实证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计算思维。

最近几年以来,具备可行性、模仿性,以及模仿性等基本特点的现代计算思维模式,在我国当前历史时期基础学科构成体系中的影响价值,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间接上诱导计算学科,实现了与基础性理论学科和试验学科之间的并行发展,为一定历史时期之内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事业的稳定发展演进,创造和提供了稳定且充分的理论基础支持条件。

有调查研究报告分析资料显示,在现代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良好发展和普及运用的实践背景之下,我国计算思维的教学培养模式呈现了显著的多样化变化趋势。

二、当前高校的计算思维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较落后

由于各大高校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思维模式被固定,机械化比较严重,学生一直以来接受知识的方式都是由教师进行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方。计算机课堂教学一般是上机操作,这种方式在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下显得十分乏味且单调,降低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热情,无法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扩散和发展。

2.教学内容较单一

当前大部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还停留在,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办公室软件的运用上,部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C语言等教學课程。但是,这些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计算机水平超高的现今社会,同时也使学生忽视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中能够看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无法对计算机科学进行全面的了解,无法培养计算思维。

3.基础教材很贫乏

当前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仍然是以理论知识为重点,教学内容的单调导致不同的计算机课程之间缺乏交流性,前后课程的知识重点无法有效的连贯起来,使计算机知识缺乏延伸性。平时的基础教材内容相对落后,无法成功的调动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无法从更加抽象的层面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只够适用于简单的环境,无法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课程训练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对于国家和学校来说仍是一项极大的任务,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融入计算性的思维,提高学生对抽象和难懂的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领悟和理解能力。教育部等部门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给出的建议是:要以经典的原始传统课题为基础,深刻了解应用程序的基本原理,增加学生的相关课题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1.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组织过程

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和教师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在实践中应认真学习,主动和老师交流和沟通,用创新式思维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素质等等。

2.具有启发和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制定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很多方面都体现了计算性思维,在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内容上,依次按照教学大纲的指导,总结归纳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梳理知识中所涉及的计算性思维,教师应改变和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授课时,灵活运用计算性思维,使其能力发挥到极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的灵活计算思维,对问题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分析和处理,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对解决相关问题有很大帮助。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学生应在合适的机会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应给与细心解答。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给学生领悟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3.具有趣味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比,缺少灵活趣味性和综合性,其大部分是让学生增加感性上的认识和理解,忽视了计算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当今大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和想象力的丰富,使得教学内容更应该灵活多变,趣味增加。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是锻炼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4.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教学资源建设

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地点也逐渐广泛起来,例如:图书馆、自习室、阅览室等等,在有这些环境的同时应增加更多的开放性资源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性思维中的分离方法,合理使信息得到分类和筛选,发挥教师的资格和协调作用,建立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桥梁,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探讨和扩充,培养学生的个性,利用有效的平台,为学生更好的学习铺路。

四、结束语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同时计算思维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因此高校教师制定的计算机教学方案必须将学生对该项课程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发挥学生进行计算机实验操作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时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出发,实际掌握计算思维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改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对“计算思维”的培养探究及教学实例分析[J].福建电脑.2015(08).

[2]赵立双,刘艳春.基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5(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培养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于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