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7-09-05 14:22梁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

梁平

摘 要:科学探究的前提是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应营造和谐气氛,使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学会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注重亲历活动,使学生善问。

关键词:问题意识 敢问想问 会问善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学习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小學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而科学探究的前提是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经过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内化形成较好的科学素养。

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其实,学生天生就具有提问的欲望,他们有问不完的问题,而我们的教育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去精心呵护和引导。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宝贵的素质就逐渐衰退以致消失。

使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是我们所追求的。当学生经过教师的教育、训练,养成了主动提问的习惯之后,我们就不用担心学生不爱学习,不用担心学生死读书,同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了立足点和生长点。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特别重视问题意识这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让学生从各种问题中汲取知识的甘泉,步入智慧的殿堂。

一、营造和谐气氛,使学生敢问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多数迷信书本,主动提出问题怕出丑,不敢问。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做到:

1.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堂,应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师生平等交流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环节,只有师生平等,学生才能克服畏惧心理,大胆提问。因此教师要有民主精神,真正和学生平等对话,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以平等的合作者参与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把产生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养成习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学生提问。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所以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出问题显得浅薄,都是很正常的。作为科学教师应在积极肯定的评价中强化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且以赞许的态度去倾听;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采取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对学生提出错误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训斥和指责,应肯定他的大胆和想象力,还应帮学生理清思路,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进而提出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教师要根据科学问题的特点,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已有经验和未知世界的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发思维活动,在思想上产生疑问,从而锻炼提问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启发性、开放性、现实性,要注意从内容的新奇处设疑,从表象处设疑。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自然事物倍感新鲜好奇的心理特点及爱玩、好动的本性,创设一些活动情景,如故事情景、实验情景等,让学生置身到一种探索问题的情景之中,自觉地发问,围绕学习内容来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教学《淀粉的踪迹》一课,我先让学生在手上蘸一些碘酒,然后手心相对搓一个面团玩。许多学生搓着搓着不由自主地叫起来:面团为啥变黑了?我启发他们继续提问。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还有什么会变黑?为什么不变成别的颜色?……我引导学生围绕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展开研究,原来是含有淀粉的东西遇到碘酒变成了蓝黑色。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三、学会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和否定权威,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他人的观点,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要相信自己的观察,保留不同的意见。课堂上,学生常常对老师的讲述和其他学生的回答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学习《纸的观察》一课,我就启发性地给学生提问题,来诱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关于这张白纸,你想知道什么?这张白纸,你能观察到它的哪些特点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我想知道它是怎么造出来的;我想知道它是谁发明的;……在科学课上,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会使科学课堂教学充满了个性,充满了生机!

四、注重亲历活动,使学生善问

学生每天都在不同的经历中生活着,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都被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忽视掉了,其实,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同样趣味横生。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小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情,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始,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导火索,让学生在生活小事的引领下步入科学探究活动的轨道。

例如像“烧开水”的经验,学生并不陌生,虽然不一定都烧过开水,但人人都喝开水,至于“水在被烧开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现象?”“水在多少温度时被烧开?”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教师可让学生从这些生活小事中,亲身经历,仔细观察,寻找自己要研究的问题,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这样,“烧开水”这一件生活小事,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荡起了朵朵浪花,将学生思维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学生会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科学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进行探究,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所以学生的亲历活动是关键,没有活动,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通过亲身体验,进行观察,从而发现问题,才能进行探究活动,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具有质疑意识的人,才会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要多一些鼓励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环境,多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对提高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
问题驱动模式下高等数学目标、路径与课程建构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让问题意识走进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