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合安
[摘 要]不管是课程理念还是教材编写建议,都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依据。作为数学教师,应多维整合教材,汇集地域资源,精减学习素材,丰盈课堂细节,从而达到活用教材、活化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活用教材;活化教学;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50-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教材编写建议也指出:教材编写要努力凸显特色,积极探索教材的多样化。教材所选择的学习材料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不管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编写建议,都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依据。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灵活的选择和增减。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一、走出教材,精减学习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大多通过课件来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完成新授课后,又通过课件逐题呈现课后习题。有时,因某个环节的原因,导致习题没有完成,课后交流时,教师还惋惜地说:“还有一道练习没做,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造成这些教学问题的原因在于,学习素材过多,不利于教学呈现。作为数学教师,应适当重组教材,精减学习素材,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苏教版教材六年级“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通过完整的图例让学生去感知并读图;第二课时,让学生学会画简单的位置图。
在深入解读教材后,我想:学生在自主完成作图的过程中,自己不就能够解读教材了吗?何不让学生在操作需求中完成作图呢?对此,整节课我就只给学生一张作业纸,连课本都没拿。
我先创设了一个“帮朋友找钥匙”的生活情境。
师:我刚收到朋友的一条短信,想知道是什么内容吗?
生(齐):想。
(课件出示手机信息:吃过午饭,我绕着美丽的县城走了一圈,还逛了几家商店。刚回到家门口,却发现房门钥匙丢了。)
师:同学们愿意帮他找一找吗?
生(齐):愿意。
师:请在作业纸上用一个点来表示你找到钥匙的位置。
(学生作图,教师巡视;展示两份方位一致的学生画的图。)
师:这两位同学找到钥匙的位置在同一处吗?
生1:不在同一处,方向不一样。
师:怎样表示你所说的方向呢?
学生进行第二次操作,连接观测点和找到钥匙的位置,得到一条线段,并量出这条线段与南北方向夹角的度数。教师板书:方向。
教师再次找出两份方向一致的作业进行展示,而后提问:“这两位同学找到钥匙的位置在同一处吗?”学生指出:“不在。距离不一样。”教师板书:距离。学生根据图中的比例尺计算出距离,最后描述自己找到钥匙的位置。
这节课中,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呈现太多的学习素材,却能让学生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逐渐形成并建构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新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汇集地域资源,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对于“认识公顷”一课,课前我播放音乐《草原夜色美》,首张幻灯片也选用草原作背景。
师:孩子们,这音乐好听吗?
生(齐):好听。
师:是呀,歌美,景更美。草原以它博大的情怀净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如果我们想了解草原有多大,需要知道它的什么呢?
生1:面积。
师:你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学生汇报学过的面积单位)
师:还记得是怎么规定这些面积单位的吗?
生2: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
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
课件出示出示几道填写面积单位的习题:
一块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8( )。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6( )。
教室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 )。
至德小学占地面积大约是26800( )。
师(课件出示升金湖的全景图):它的面积是33330( )。这里该填什么单位?
大多数学生认为应填“平方米”,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平方米是最大的面积单位。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应填“公顷”。这时,我把至德小学和升金湖的全景图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与至德小学面积相比,升金湖的面积是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很显然是“大得多”。这样,学生心里就有了“公顷”的概念。鉴于之前的复习和铺垫,我提问:“关于公顷,你还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然想到它的意义、进率、符号等相关内容。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效果无疑是最佳的。因为他们迫切想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之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中国馆、鸟巢、天安门广场等的面积加深学生对公顷的认知。
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湿地公园——升金湖的地域文化和校园平面图,又借助中国的热点题材——中国馆、鸟巢等建筑物的渲染,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多维整合教材,丰盈课堂细节
教师在充分钻研教材、领会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还应对教材细节多加推敲,用心琢磨,把教材细节做“亮”,从而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让教材细节丰盈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森林里的小动物們也想来看看你们的表现。同学们,你们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吗?(引导学生看大屏幕)
师:有哪几只小动物要来?它们在途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情境图)
……
师:你看到的“吨”是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师:关于吨的知识,课前你们都进行了预习,谁来说说对吨有什么认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
师:谁还想补充?
师:知道什么是“大宗”或“比较重”的物体吗?(板书:大宗或比较重的物体)
师:像这里的“煤”“化肥”“石油”“钢铁”等大批的物资称为大宗物体,还有汽车、轮船、鲸、河马等属于比较重的物体。像这样的物体,我们通常都用“吨”作单位。(课件出示图片)
师:回顾一下,计量什么样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计量什么样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计量什么样的物体用“吨”作单位?
本节课,教师结合教材情境图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体验活动,除了吸引学生认真听课以外,更多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并感悟1吨和1000千克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既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又将不同数学教材中的相同数学知识的教学蕴含在生活当中,较好地整合了教材。
教师能处理教材,说明教师“用教材”意识的提升。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防止对教材认识的表面化,不要为“新”而新,以新来区别原教材内容。数学教材是一大批数学课程专家和优秀教师几十年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知识内涵。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内容进行深入钻研,领会编写意图,挖掘材料内涵,在实现教材自身最大价值的基础上,灵活处理与应用教材。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