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艳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当下“粗放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题眼、细读文本的中心句、细读文本的精彩片段、细读文本的重点字词、细读文本的特殊句读来亲历文本细读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多策并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99-02
文本细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它不仅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小学语文阅读实际教学中,阅读课俨然成了字词讲授、作者介绍、主题解析的“碎片式”知识教学,面对这样的阅读课教学现状,教师应以文本细读的阅读方法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
一、细读文本的题眼
关于题眼的理解一般有两种,一种认为:题眼是文章题目中提挈全篇、精炼传神的字或词;还有一种认为:题眼是文章的题目,它如人的眼睛,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笔者认为,题眼不一定非出现在题目中,但它确实是文本中最重要的那个字或词,它如一根丝线将文章中散落的珍珠一一串起来。因此,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题眼,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逐渐领悟文本的主题思想。
比如,在讲授《窃读记》一文时,我发现“窃读”二字就是本文的题眼,为了让学生在抓住题眼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问题:用“一次/一个( )的窃读”为例,来谈谈自己读完全文的感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个教学活动,我先为学生展示了一个预设好的实例,即:一个(只看不买)的窃读。当问题提出后,我指导学生认真自读课文,点名让学生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窃读”的意义逐渐丰富起来。学生给出了精彩的答案:一次(担心害怕)的窃读;一个(混入人群)的窃读是一次(大雨掩护)的窃读;一个(饥肠辘辘)的窃读;一次(沉浸快乐)的窃读等等。在抓住题眼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了从表层意义上“窃读”到精神意义上“窃读”的过渡,促使学生在理解题眼的基础上感悟到了文本的主题思想。
二、细读文本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的骨架,在中心句的支撑下,文章才会显得更加立体、饱满。有的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有的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文章的中心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在讲授《秋天的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我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秋天的雨》一文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雨的?当问题抛出后,我先安排学生大声朗读。当学生朗读完,我先不揭开问题的答案,而是又重新布置了一次阅读任务。在这次阅读中,我只读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即:“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然后全班学生齐读课文每一段的剩余部分。在这次朗读活动结束后,我再让学生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了每段的首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将这些中心句组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比较简单,但是,教师面对的教学群体是三年级的学生,所以设计这类细读文章中心句的训练要符合学生学情,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三、细读文本的精彩片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精彩片段的文本细读,尤其是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这样才能含英咀华、拒绝囫囵吞枣。
比如,在讲授《匆匆》一文时,我对文本做了认真的阅读和分析,确定了讲授的思路,即:让学生自己细读、赏析。在朗读和赏析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说一说,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个段落或片段,并说明理由。然后,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在交流中收获不一样的阅读精彩点。有的学生喜欢开头的部分,他认为这段话很美,美在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通过排比能感受到作者珍惜时间的强烈情感。还有的学生喜欢文章的第四部分,他认为这一部分有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在这个段落中能体会到作者流露的真情。
在精彩片段的细读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充裕的朗读时间中去感受、分析文本的精彩和魅力。而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认真聆听、悉心点拨,让学生自然地学会迁移、学会融会贯通。
四、细读文本的重点字词
古人在创作诗词歌赋时,都讲究炼字。其实在现代文的写作中亦是这样。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有很多内涵丰富的词,有的是高度概括文章中心的,有的是表情达意的,还有的是通过词语的对比来升华主题的。因此,在文本细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字词,并结合全文内容去赏析、品味这些字词。
比如,在讲授《梅花魂》一文时,我发现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家人碰也碰不得。”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和分外爱惜,经过深思,我发现这是作者为突出主题而使用的巧妙用法。于是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请从这句话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并想一想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我再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重读“分外爱惜”一词。
通过细读一对反义词,通过分析一幅画,让学生能在文本中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正是文中所要表达的那种精神——梅花魂。这样的细读文本设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强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细读文本的特殊句读
老舍在写给编辑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请不要修改我的稿子。我稿子里的每一个标点,都经过仔细推敲。”由此可见,一些名篇或者被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典篇章,所以,在教授这些文章的时候,教师要从特殊的句讀处把握文本的细节,以此来指引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体验文本。
比如,在讲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发现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经过仔细分析,我觉得这几句话中的标点用法比较特殊,它虽特殊但却表达了不一样的情感。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将“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中的句号全部替换为顿号或逗号好不好?经过一段儿时间的思考,学生纷纷表示,还是用句号更好。因为顿号或逗号表示的停顿时间比较短,而句号表示停顿的时间较长。而文中用句号更能体现出“我”等父亲回来的时间之长,心情之切。
从上述的教学案例中不难发现,“小句读也有大文章”。因此,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特殊的句读处着手,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文本细读的魅力,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基本素养。
综上所述,文本细读和阅读教学密切相关,如果阅读教学是一棵大树,那么文本细读就是树根。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以文本细读为抓手来突破阅读教学的瓶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6,(35).
[2]张英楠.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文本细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3]王蓉蓉.基于文体意识视角下的阅读教学策略新探[J]. 基础教育研究,2015,(18).
[4]赖仕康.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文本解读的常见偏差及改进[J]. 教育导刊,2014,(8).
[5]周朝阳.文本细读,催生教学智慧——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思考[J]. 教育科研论坛,2010,(7).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