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三步曲”

2017-09-01 02:07郑国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三步曲习作教学

郑国

摘 要:习作教学难,学生习作难。面对这一难题,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违背儿童认知规律,大讲特讲写作技法,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习作教学‘三步曲”,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世界,淡化文章的篇章结构,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情感,提倡写放胆文,使学生有了习作自信心,最终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个性化写作的目的。

关键词: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8B-0058-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习作过程中的情感极为关注:“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等,倡导培养学生的习作自信心,习作兴趣,习作情感,强调“自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为我们指明了习作教学的方向:“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教学难,学生习作难。其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缺乏对学生习作过程的情感关注。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短期效率,违背儿童的认知规律,大讲特讲写作技法,更有甚者让学生死记硬背作文范例来应对考试,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不会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掘习作的素材,忽略了实际生活中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催生了“大众货”“公式化”习作的恶果,也催生了学生的“盗版抄袭”之风,使学生的习作变成了空话、套话、胡编乱造假情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习作教学‘三步曲”的方法,淡化文章的篇章结构,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日常生活,让学生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中去挖掘素材,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情感,提倡写放胆文。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有了习作自信心,愿写、樂写,不再是望笔兴叹;能主动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事物,不再为没有可写的习作素材而苦恼;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再是满篇的空话和套话。

一、想,情动辞发

“文成于思”。这一步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为学生打开习作思路。教师要改变满堂灌、公式化的教学方式,摒弃“第一自然段写什么,第二自然段写什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淡化写作技法和篇章结构,因为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他们是不能“真正吸收”的。要“解放”学生,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空间、时间,让学生从枯燥的习作方法中解脱出来,回到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去自由畅游。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要将自己的亲身感受传递给学生,以情激情,以自身的童年“苦”事、乐事、喜事、愁事、趣事等等唤起学生记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愁、哀、乐、喜等情感,启迪思维,让学生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将自己生活中的可爱、顽皮、欣喜、撒娇、苦闷等具体,生动,细腻地展现出来。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有个性、富有情趣的素材,摒弃那些“大众货”“公式化”的内容。

有了教师自身情感的“抛砖”,定能引出学生记忆深处饱含着童趣的“玉”,生活的往事历历在目,学生再也不为无“米”之“炊”犯愁了,而是愿意到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去回忆、品味。在这一步中,学生可简单地列出提纲,将所想到的符合要求的事简要地写下来为第二步做好准备。

二、说,表达欲望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的确,书面语言的形成是以口头语言为基础和先导的。小学语文教学法专家高惠莹老师也曾指出:“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儿童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第一步中,教师的情景创设活跃了课堂,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触发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自然地引发了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这时教师适时地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把“想”的内容用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说”和“写”在习作教学中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彼此促进的,既能提高说话能力,也能为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组交流

小组内每一个成员分别讲述自己所想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小组成员做简单的点评或提出修改意见。

(二)集体交流

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到台上将自己所想的内容讲给全班同学听。可小组推荐,也可由教师指名(让好、中、差生都有所体现)。

交流前教师先提出要求:

1.讲述者声音要洪亮;

2.当讲述者在讲述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

3.讲述者讲完后,其他同学要做简单的点评或提出修改意见。

三、写,成就作品

(一)写初稿

有了以上两步的铺垫,学生已经成竹在胸了。这时就可让学生写初稿了,让学生将“想”“说”的内容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时教师巡视、指导,为学生(特别是习作能力不强的学生)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二)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认真修改习作的好处。在修改方面,笔者借鉴了魏书生老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经验:为学生拟定八条标准,让学生逐条逐步掌握,学会怎样修改。

其标准如下:

1.格式正确与否。(这一点很简单,学生很容易掌握。)

2.书写是否工整,书面是否整洁。(同桌互改时,当看到同桌的习作书写工整、书面整洁,赏心悦目,学生也深受影响,心中有了学习的榜样;别人的书面不整洁,影响到了整体的美感,自己就不能潦草了。)

3.所选材料是否真实,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自己最了解同龄人的生活,习作内容是否真实他们一看就知道。)

4.改正错别字,检查标点的使用是否正确。(这一点的效果最明显。有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遇到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就会查字典、问老师和同学。学生增长了辨别能力,以后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就会少写错别字。)

5.看句子是否通顺,句子是否有毛病。(这一点相对来说比较困难,需要学生仔细推敲、琢磨,但对学生的习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6.看语言是否简练,是否有重复啰嗦之处。(这一点是彻底解决“注水”作文问题,防止学生凑字数。)

7.看分段表述是否正确,习作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楚。

8.看习作的中心是否明确,所选择的材料是否围绕中心。

这一步真正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

这种教学模式摒弃了习作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习作的过程和过程中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会,“解放”学生的思想、空间、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时间、空间和权力,让学生的思想不再有束缚,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产生浓厚的表达欲望,展现自我,抒发真情实感,最终实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个性化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仇冬梅.“说”为“写”插上了成功的翅膀[J].新作文,2007,(Z2).

[3]蔡慧卿.点亮评改之灯 照亮习作之路[J].现代阅读,2013,(9).

[4]袁佩.讲究评价艺术 提高作文实效[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3,(12).

[5]尚秀娟.运用传统文化指导语文习作教学[J].黑龙江史志,2014,(5).

[6]从休眠到复苏:小学习作教学中作者意识的激活[J]. 周成潮. 科技资讯,2014,(6).

[7]张建娥.“先写后教 以写定教” 奏好习作学情诊断“三部曲”——苏教版语文六上第四单元习作《介绍一种美味》例谈[J].科学大众,2017,(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步曲习作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三步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