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双主体”推动新学徒制建立

2017-08-31 04:13王红艳
教育 2017年30期
关键词:双主体校企合作

王红艳

摘要:本文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概念入手,结合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和广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双主体”发展之路,引入校企双主体有效融合之路,进一步分析促进校企合作的因素,作为校企合作“双主体”推动新学徒制的建立等个人见解。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主体”;校企双主体有效融合之路;促进校企合作的因素

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斩获5金6银3铜以及12个项目优胜奖的好成绩,近一半奖牌由广东获得。我们可以看一下《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校企双制是依据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规律,依托院校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充分发挥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的用人机制的融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办学制度。

市场背景:技能人才匮乏

2015年6月,广州工贸技师学院一位负责人受位于北京亦庄某世界500强企业之邀进行校企合作。这位负责人坦言:走进北京亦庄工业园区,居然有这么多世界500强,为什么这家北京的企业会不远万里去广州请他们来搞校企合作呢?校企合作不能只靠口号,而是实在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可以瞒天过海,学生技能却无法造假,企业追求的是人才效应,校企合作本身就是在为企业储备人才,减缩生产成本。商人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商场竞争是残酷和现实的,一个有实力的企业对市场的调研,风险的评估绝对是严苛的,准确的。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迫切需要专业技能人才,而目前国内技能人才市场存在以下问题:技能人才匮乏、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存在瓶颈。企业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的技术人才良莠不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并且较难融入企业文化,为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培养对企业认同度高的优秀技能人才,企业和学校根据双方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实现对接,携手合作。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

“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双师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办学形式多样,企业办职校、职校办企业、“定单教育”、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等。

校企合作雙主体的基本特点:学生融于企业环境中;教师共同参与企业管理和企业员工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兼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

把课堂设在公司现场、把公司现场搬进课堂,通过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学生边学习边以实习员工的身份直接参加企业的运营、质量管理等工作,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社会性,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校企合作双主体迅速发展壮大。

校企双主体有效融合之路

现今,当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时候,安置就业成了很多家长选择中职学校的首要条件。只是采取简单的课程改革,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目前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正在逐步探讨采用更有效的方法突破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但在实施过程中问题较多。

职业院校加强自身优势为企业服务 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缺乏与企业接轨培养人才的设置,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所在区域产业、职业岗位群不适应;②高职院校自身硬件实训设施落后于企业发展需要、真正具备双师水平的教师较少。综合多种因素学校不具备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

注重产业效益,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的主体地位 企业很少能主动地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合理安排学生岗位实践,大多数企业在接受学生时都比较被动,或者是对待实习生出发点比较消极,给予学生顶岗实习的效率不高,工学结合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不能定位企业生产时间的顶岗实习,实践学习不到位;另一方面,企业出于本身知识产权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不可能把核心技术和核心机密让实习学生知道。

这种校企合作的大多数结果:校企合作仅停留在企业为学校提供科研项目、提供实习基地、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等教学环节上,未能积极参与到人才方案制定、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教育过程中,这种状况很容易将教学与实践分离,脱离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初衷。有时候尽管发现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校企合作脱轨,仍不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备完整的教育体系,贯穿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始终,需要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双向参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是关键。

促进校企合作的因素

项目建设促职业教育发展 主要包括上级政府部门对学校的投入和学校自身的创收能力两个方面。“十二五”规划以来,为提升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改变中职人才培养问题,先后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部委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以及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按照《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启动实施2012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工作(以下简称“培训基地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家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形成了很多适应部分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和校企合作的课程文件资料等,在教学资源上也购买了很多适应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设备。好的教学设备可以让知识以更好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项目专业建设的同时带动了校内其他专业的发展,推动了兄弟院校间的交流,但是在能够真正的达到校企合作双主体的培养方式上还存在不足,如学校的办学规模、政策方向指导、能否形成传统内涵等。这些发展都与项目开展的阶段性发展有关。

校企合作的方向 学校领导是学校的领头羊,负责学校办学和发展方向指导。领导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方向。国家政策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指导方向,但是对政策的理解上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就致使在发展中出现领导意见不统一的现象。纵观现在发展较好的职业学校的领导,都是不拘泥于细节,大胆改革的人。他们的校企合作能够成功,也是企业看准了领导的决断性,经济大潮中,如果企业领导只关注政策的引导,畏首畏尾,又哪来的改革、发展、创新。

学校制度逐步形成,为校企合作服务 学校制度就像我们从小所耳熟能详的《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开始听了松鼠和牛伯伯的话不敢下水,到不断去尝试水的深度,由浅入深顺利过河。学校的管理制度就是那个能让小马顺利过河的引导者,它不应该是约束,而是积极的推进者,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制度是保障理想转变为现实的途径。一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制度。具体包括:①学校办事的行为准则。这样可以判断任何人行为的正确与否,同时也可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从而保证学校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有利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②明确具体事情的办事流程制度。这样可以使学校办事情时思路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可以真正地做到责任明确到人,避免相互推诿现象。③奖罚分明制度:根据已经指定的规范对为学校发展作出劳动,并且使学校迈入更高层次的个人和集体奖励。相反,也要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的人批评教育,公平的惩罚。这样可以鼓励所有的人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的积极性。④民主的决策制度。由于学校决策制度不民主,导致学校重大事情、建议和意见只有部分人提出,另外教师只有被动的接受。所以学校要建立民主制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保证校企双主体有好的教学成果,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才能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要想实现校企双主体顺利进行,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有计划地安排去企业培训,利用假期多下厂实习、学习与社会需求更相吻合的技能;通过搭建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技能竞赛平台、营造氛围,相互促进提高,提升教师技能水平。特别是针对很多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校园的教师,更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将教师送入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研发等工作,从中积累企业工作经验。

充分调动学生因素 中考是初中学生的升学导师,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学生参加中考按分数高低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高分学生去重点高中、普通高中,成绩较差的去中专、技校。这种中招形式,会使进入中专技校的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初中班级里成绩最差的,来技校上学就是拿个文凭,甚至有家长让孩子上中专技校就是为了暂缓就业。这就必然造成了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安逸,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些甚至连被动学习都很困难,这也是中职教师课堂教学难于管理控制的关键问题。

学校的学习氛围营造也很重要,一个学校整体的学习氛围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同学的思想、态度和学习行为。而每个学校在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内,比较稳定的氛围就是传统,好传统在潜移默化中约束着学生中消极的因素而鼓励着积极的因素发挥作用。而一个坏传统则是默默地支持着消极的因素在发挥消极的作用。所以一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和传统也是这所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略。

结束语

“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成功运行,需要有良好的合作机制加以保证,只有建立平等、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双赢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在机制建设上,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双方的合作要能长远,就要重视企业的利益,要充分考虑企业为什么与学校合作,学校能为企业提供什么服务这一问题。这是因为,学校与企业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企业的主要目標是利润最大化;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多的是从企业今后发展的角度考虑。而学校是为育人而存在的,学校的一切功能都要围绕育人而展开。因此,学校与企业合作之初,就要重视双赢合作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孙月华;李志奎;王洪涛.市场机制作用下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11).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6-24(01).

[3]适应经济转型升级新常态 加快培养紧缺技术技能人才[N];人民政协报;2015-5-26.

猜你喜欢
双主体校企合作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