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瑾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文艺表演、设立故事讲坛、展示油画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自觉地摄取并积累有用的历史讯息,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特的审美观。
[关键词]艺术教学;初中历史;魅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8001
要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应该从“提升历史教学艺术性”来着手。下面对“艺术教学”提出几点浅陋之见,让学生在感悟历史魅力的基础上愉悦身心,充实自我。
一、以文艺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历史课程的知识点分布得很散落,但是知识与知识之间都是有关联的,而时间则是它们的明线。要增强历史学科的艺术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艺表演,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历史史实。
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有关内容时,教师可先介绍“负荆请罪”这一历史故事的大致内容,然后师生进行以下互动。
师:同学们,在学习了这一小故事之后,你们有何感想呢?
生1:廉颇虽然之前口出妄言,但他知错就改、敢于承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2:蔺相如宽容大度,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非常具有大将风范。
生3:不管过程有多坎坷,在廉颇负荆请罪之后,蔺相如与他之间的情谊坚不可摧,成为刎颈之交。
师:想必大家对这一历史故事都有所了解了,那我们现在自由分组,4个人为一小组,小组内自行商量分别由谁来饰演蔺相如、廉颇及他们的门客。每一小组都要展现自己的风格,同时赋予真实的情感。
这种趁热打铁的艺术性教学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历史课程固然具有魅力,但是在教学中教师的魅力也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学一定要达到驾轻就熟的水平,对历史知识能够旁征博引并简洁概括。历史本身毫无艺术性可言,而教师能赋予其艺术性,教师的魅力有利于增强历史课堂的魅力。
二、设立故事讲坛,打造书香课堂
认识历史的前提条件是获取真实的素材,通过对材料的整理、研究、推论及总结,学生便能了解历史故事的梗概。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艺术的融合,不能过于依赖课本中的文字叙述。
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相关知识时,书法是其中的亮点。教师可以预留出每节历史课的最后15-20分钟,将关于书法的完整小故事分解成两到三个部分讲给学生听,以此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了汇集百家学养,追慕大师风范,教师偶而还可以在课堂上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在书写结束之后,让学生猜一猜临摹的对象是谁。这样能使得学生准确掌握书法家的风格,亲身体悟到文化艺术的魅力,还拓宽了知识面。
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既体现了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展示了教师的人文關怀,给初中生“干涸”的心灵带去了一场甘霖,让他们切实地体会到历史蕴藏的魅力。
三、展示油画,制造场景效应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鲜艳明了的图案给学生制造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从而增强学生记忆。如教师与学生可进行以下互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生:1937年7月7日。
师:那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
生:日军在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遂向中国士兵开枪射击,战争一触即发。
师:不错,那你们知道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吗?
生:张自忠、宋哲元、佟麟阁。
师:你们说的名字还不全面,我们可以看一下以下几张油画。
从以上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人物名字的记忆不全面。为了使得学生的记忆完整,可展示油画,营造肃静的气氛,让人物信息通过图像显示出来,制造场景效应,便于学生记忆。
总之,历史是融人文性、艺术性、哲学性于一体的学科,历史教师要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方向,结合上述三点建议加强历史的艺术性,才能挖掘历史学科的真正魅力。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