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美,戴 珍,楼晓文,王齐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环型固定器加压包扎技术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研究
金建美,戴 珍,楼晓文,王齐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目的 观察环型固定器加压包扎技术应用于起搏器安装术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55例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74例、观察组8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常规沙袋加压包扎方式,观察组患者予新型加压包扎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12 h出血量为(4.02±1.22)g,术后24 h出血量为(0.88±0.23)g,观察组分别为(1.41±1.26)g、(0.28±0.22)g,两组各时点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术后4 h的疼痛评分观察组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及24 h的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发生1例囊袋水肿,观察组未发生。结论 使用环型固定器加压包扎技术可明显降低起搏器安装术后出血量。
起搏器植入术;环形固定器;加压包扎;出血;疼痛
人工心脏起搏器(artificial pacemaker)介入治疗技术在提升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起搏器术后的管理至关重要,囊袋出血、血肿是起搏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囊袋感染,严重影响手术效果[2-3]。为了减少出血及血肿的发生,临床上常采用局部沙袋压迫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囊袋出血的发生率。但单独的沙袋压迫不能避免起搏器周围空腔内的积血积液,由于患者术后取仰卧位,起搏器创口位于锁骨下,常规加压包扎方式中的沙袋不易固定,容易滑动导致沙袋对伤口及囊袋的压迫作用减弱。环型固定器加压包扎技术是将环形固定装置与沙袋压迫止血方式结合应用于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一种新型包扎技术。笔者将该新型包扎技术用于81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并与常规包扎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因病情需要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患者意识清楚、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并发症、精神或意识障碍、不合作、不愿意参与研究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选取2015年1月至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74例及观察组81例。对照组:男35例、女39例,平均年龄(67±3)岁,BMI(22.01±4.2),合并糖尿病14例,凝血酶原时间(12.46±3.54)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07±0.29),白细胞计数(5.68±1.6)×109/L,中性粒细胞(3.49±1.3)×109/L,超敏C-反应蛋白(6.00±3.4)mg/L,血红蛋白(130.05±16)g/L;观察组:男47例、女34例,平均年龄(66±3)岁,BMI(24.11±4.1),合并糖尿病11例,凝血酶原时间(11.81±2.57)s,INR(1.02±0.21),白细胞计数(6.13±1.7)×109/L,中性粒细胞(3.75±1.3)×109/L,超敏C-反应蛋白(7.43±3.6)mg/L,血红蛋白(132.90±16)g/L。两组均在本院同一治疗组下进行手术安装起搏器,同一个护理团队进行护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创口包扎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新型加压包扎方式。
1.2.1.1 环形固定器制作 该固定器是由纱布包绕压脉带所构成,结构示意图见图1。按照患者安装的起搏器型号及大小,本研究制作了3种固定器:固定器直径为10 cm,适用于植入三腔起搏器;固定器直径为9 cm,适用于植入双腔起搏器时;固定器直径为8 cm,适用于植入单腔起搏器。
1.2.1.2 环形固定器使用 使用时根据患者体型及植入的起搏器大小,评估创面皮肤隆起形状,选择合适大小的固定器,先将消毒备用的固定器置于起搏器切口创面上使固定器刚好环绕起搏器,在固定器环形区域上覆盖数层无菌纱布,然后以9 cm×15 cm纱布敷贴覆盖粘贴,最后以沙袋压迫止血6 h。
图1 环形固定器结构示意图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沙袋加压包扎方法。直接将数层无菌纱布覆盖于手术创面上,然后以9 cm×15 cm纱布敷贴覆盖粘贴,最后用沙袋压迫止血6 h。
1.3 评价指标
1.3.1 出血量 使用纱布称重法[4]评估出血量。两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12 h和24 h常规给予换药。每次换药后将带血部分纱布单独剪下,在
实验室清洁容器中自然风干7 d,由同一位研究员在砝码天平秤上称重。
1.3.2 疼痛评分 根据数字评分法(NRS)进行疼痛评分,分值范围0~10分。术前由责任护士负责向患者宣教评分方法,术后由研究者分别在0 h(术后即刻),4 h、12 h、24 h对患者伤口疼痛进行评估并记录。
1.3.3 囊袋相关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囊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囊袋血肿、囊袋感染等。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换药及出院时,由两人(1名责任组长,1名主治医生)共同判断起搏器囊袋有无囊袋血肿、囊袋感染、囊袋水肿等并发症。如出现囊袋隆起、局部皮肤青紫、有波动感考虑发生囊袋血肿;如出现体温升高、伤口红肿、发热、疼痛,考虑发生囊袋感染[5];如局部皮肤出现水肿,可见皮纹变浅、按压出现凹陷,考虑发生囊袋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分析。
2.1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
2.2 两组术后出血量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出血量比较 g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对照组发生囊袋水肿1例,观察组未发生囊袋水肿,两组均未发生囊袋血肿及其他囊袋相关并发症。
3.1 环形固定装置的优点 以往对于永久起搏器术后切口压迫方式的改良多是针对沙袋进行,通过增加肩部固定带、胸带或腹带、制作护肩等方式,减少沙袋移位来避免切口出血、囊袋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这类改良对起搏器周围的空腔引起的积血、积液并未关注,且改良方法制作方式复杂。本研究中的环形固定器装置所采用的材料为临床常用的压脉带及纱布,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制作方法简便,大小可调节,并且材质柔软可任意变形,根据实际囊袋形状灵活应用。一方面,环形固定装置使所植入永久起搏器周围的死腔最小化,减少起搏器囊袋积液;另一方面,环形固定装置提高了沙袋压迫时的稳定性,使沙袋的压迫效果达到最佳。而且由于压脉带所具有的弹性减少了沙袋对起搏器上方皮肤的过度压迫利于创面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即刻疼痛感要强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新型包扎方式中环形固定装置的存在,使起搏器囊袋周围的空腔受到压迫,导致术后即刻疼痛评分增加,但环形固定装置的应用避免了沙袋的压迫作用集中于囊袋切口处,使囊袋平面均匀受力,改善了创口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了创口疼痛,因而术后4 h再次评估患者,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12 h及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囊袋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考虑与样本量不足有关。
3.2 使用环形固定装置的注意事项 由于起搏器类型大小不同及患者体型的差异,创面皮肤隆起形状也不同,使用环形固定装置前注意选择合适大小的固定器,使其贴合皮肤。操作者在粘贴外层敷贴时注意手法轻柔,以免固定器移位。该装置宜一次性使用,避免重复利用而导致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3.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囊袋血肿是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而囊袋感染又会带给患者更严重的后果[6]。环形固定器加压包扎方式减少了术后切口出血量,有助于减少囊袋血肿的发生,在预防囊袋感染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仅在本院范围内开展,未观察到囊袋感染等方面的结果,如果扩大研究人群可能就会有相应的研究结果。
[1] Vardas PE,Simantirakis EN,Kanoupakis EM.New developments in cardiac pacemakers[J].Circulation,2013,127(23):2343-2350.
[2] Sridhar ARM,Yarlagadda V,Yeruva MR,et al.Impact of haematoma after pacemaker and CRT device implantation on hospitalization costs, length of stay, and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Europace,2015,17:1548-1554.
[3] Ann HW,Ahn JY,Jeon YD,et al.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device implan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jid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2015,36:9-14.
[4] 李智,陈咏玫,王爱军.剖宫产术中挤压法剔除子宫肌瘤与传统方法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9):827-830.
[5] 苏小艳,张芸.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65-366.
[6] 黄荫浩,顾青青,陆奇,等.心脏永久置入起搏器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2):5212-5214.
金建美(1969-),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016-11-28
R473.54
A
1671-9875(2017)08-0862-03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8.016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720103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