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枫
在高职教育中,“高等性”与“职业性”是其中的根本。高职教育需将层次与类型融合同意才能实现内涵式发展。“职”的内涵是要表现职业性,突出其核心的价值,特色性教学;“高”字则表现出高等性,将教育的整体品质提升,凸显高水平,彰显出其核心竞争力。这些不仅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在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中,也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规格及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水平以及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及精神建设,从此三个方面系统的思考高职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并提出可行对策。
高职教育高等性职业性内涵发展高职教育组作为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属性和双重属性即为“高等性”和“职业性”。在过去十年间的发展中,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处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也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的问题,在类型上,过于强调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忽视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致使教育的质量不高,且受到人们对其存在合理性的质疑。现阶段,高职教育需要从规模性发展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不断强化高职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凸显高职教育的优势及特色,与此同时,彰显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
一、高职教育根本属性——“高等性”与“职业性”
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和双重属性即为“高等性”与“职业性”,此两种属性是一个融合、有效统一的整体。
(一)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处于高职教育和其他职教层次的边界处,“高等性.”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内涵。“高等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第一方面,高职教育“高等性”体现在对人才的培养定位及规格方面。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宗旨和发展需求。综合素质主要是指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人文素质。高职教育不仅需要将丰富的知识及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更是肩负着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及核心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学习、友好交往、遇到问题学会处理解决、懂得管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格与心智上整体发展。除此之外,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力强、水准高的人才,在技术应用上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其特点具有高级型。
第二方面,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需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校园文化的氛围和精神影响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创业、实践及就业能力有很深远的影响。高职院校除了专业领域的课程外,还需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其课程研究体系、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管理系统要体现出“高等性”的特点,区分于普通的职业学校。
(二)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处于高职教育和其他职教层次的边界处,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其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第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匹配。高职教育要沿寻社会就业导向,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职业性”注重与职业或者岗位相关所必须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技术训练及传输。其主要培养基层岗位的技能人才,对岗位技能要求较高,具有非常明确的岗位职业指向。
第二方面,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有以下几种模式: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等。侧重于在做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第三方面,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结合其特点,在专业性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设置需要结合职业能力、内容以及任务岗位对接等,与教育和工作情景紧密联系,根据职业的实际需要设计内容,应用性和针对性较强。
二、高职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统一
高职教育的属性即为“高等性”和“职业性”,只有两者有效融合统一,才能更好的促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忽视二者其中之一,都会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忽视高职教育“高等性”,只强调“职业性”,则培养出的人才在后劲发展、社会竞争力及职业迁移等方面会有所欠缺。如果忽视“职业性”,只强调“高等性”,则高职教育原有的优势和特点将不能够很好体现,与其他职业学校无异,失去了存在的理由。高等教育的本质内涵是“高等性”,其核心的外延是“职业性”。两者需要有效的融合统一,发挥其特色。不断增强社会竞争力,提升教育层次,彰显高职教育的优势。
三、对高职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融合的思考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最终目标
首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跟随行业发展的脚步,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开展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将工作工程作为高职教育的导向,根据职业发展需求设计课程,课程体系中融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将课程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效果。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除了讲授学生专业性知识,也要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交流能力。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有清晰的思路、流畅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及组织管理等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真诚待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除此之外,高职教育要提升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视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職业素养。
(二)提升教学队伍综合水平
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完善建设机制。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兼具较强的专业能力及较高的综合素养。学校在建设教育队伍方面,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办法,制定相关制度,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注重教师职业培养及发展。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向学生讲授知识时,将思想渗透到课堂中,为学生做模范。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技术知识。学校与企业合作,制定专项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及科研水平。
(三)培育高职院校的文化及精神
高职院校需要将办学理念及职业特点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开放文化理念。坚持在行业中打好基础,在校园中培养人才,在社会上寻求结果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专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为社会提供高能力人才。科学、合理的规划校园建设,整顿校风,建设高标准的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职业氛围,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中,模拟训练,提升学生实践技能。除此之外,要加强高职院校的创新理念。在管理上融入先进的理念,设立创新管理机制,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共同承担起培养社会高能人才的重任,合作办学,深度合作,共同发展。建立现代化管理较体系,促进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社会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效融合统一,“高”彰显高职教育的高层次水平,提升教育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职”发挥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体现其价值。“高”与“职”融合发展,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内涵,为社会培养出高层次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柴勤芳.对高职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融合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
[2]钱正明.高职教育呼唤创新教育——对高职教育中“职业性”与“高等性”的再认识[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叶华光.高职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差异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
[4]黄柏江.高等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意义[J].江苏高教,2011.
[5]高雅琴.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相关问题梳理——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视角[J].人民论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