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澜涛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生产性实训基地已经成为实现专业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建设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进行探究,以期促进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模式思维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它要求培养的学生在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即具备某种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必须要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一般来讲,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在校内实验实训室进行实训和到行业中的企事业单位实习两种途径。虽然这两种途径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在校内进行实验实训更多的是对已有知识、理论的验证和对生产技术或经营管理的模拟,难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真实人文环境,无法使学生得到实际的职业体验和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校外实习模式中,由于校外实习基地一般都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学校对企业的依赖性较强,企业出于保护其自主知识产权等的考虑,一般不让学生或教师去接触企业的关键技术,同时在实习时间安排、人数保证和实习岗位上也难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教学要求。
一、校企组合新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较多。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环境特点、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以及行业企业的生产特点,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逐步形成了“企业主导”“院校主导”“共建共享”等组合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是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其优点是校企双方同时受益,对企业来说,有利于降低成本;对学校来说,既获得了生产性实习实训场所,又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其缺点是企业偏重于生产和经营,可能影响到学校实习实训的质量。
共建共享模式是指由学校与企业按照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采用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模式。共建共享模式是指由学校与企业按照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采用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模式。其优点是责、权、利明晰,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费用,也有利于解决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储备问题。缺点是校企合作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可能会影响合作的稳定性,由于在教学安排上要考虑企业的生产实际,所以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灵活性相对较小;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同也会导致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效果差异很大。
学校主导模式是指学校作为投资主体,通过自筹资金方式建设的由学校运用市场机制经营管理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该模式优点是学校在教学安排上自主性强,更能满足专业实习实训的需要,同时,兼顾生产和实训,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最大的优点不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以生产为依托,通过真实的生产过程,在教学上实现“教、学、做”相融合,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使实习实训基地成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知识应用相结合、学校学习与企业就业相结合的桥梁与纽带。因此,在院校主导、自主经营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应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功能外,还要积极探索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职业素质训导等拓展功能的实现。
二、校企组合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高职教育与行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其诞生开始就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标准。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教学,强调能力本位,也就必须自力更生、自谋生路,加快院校主导、自主经营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步伐。
我院利用人才、资源等优势迎合行业发展,成立了公路设计院和公路工程試验检测站等企业,为服务行业、服务社会和服务学院发展、教学等都发挥了突出作用,使之成为我院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我院还有利用自身优势,深入探索院校主导、自主经营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我院积极按照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的要求,加大了各项投入: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加强了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的各项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等方面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依托设计院、检测站等校中厂优势,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在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以学院为主导、校办企业独立运行的模式,建设学习型的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一方面,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资源优势,深入参与到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既能给学生创造真刀真枪的实训机会,又为实训基地从消耗型转化为生产型摸索了经验,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结合,为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增强了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促进了以专业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重视,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得以凸显。实践课时的增加,使得教学效果显著提高,通过生产性实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明显增强,职业技能和就业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3.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由于基地具有辐射影响作用和公共资源共享的特性,服从“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发挥了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培养行业短缺性技能型人才的功能。
三、结语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以培养上岗“零适应期”的技术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工学交替的教育过程,以生产带动实训,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通过生产性实训,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由于国内职业教育对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特别是在建设与运行机制上受到观念滞后、机制障碍等因素的制约,以至于目前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作机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尤其是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规模受限制、设备陈旧老化、资源配置不合理、功能开发有待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运行机制、指导教师水平不高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改进与创新。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5ZCZ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