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井岗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是一项常规教学。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想象力却很丰富,通过美术教学和练习,让孩子们能够通过绘画等美术艺术创作形式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幼儿园的美术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思路科学的开展,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自主进行相关创作。
幼儿园美术教学策略一、幼儿美术教学可以遵循一定的思路
为了培养幼儿在美术学习和創作活动中自主性的参与,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内心需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观察和发现。起初,幼儿可以随意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开始探究活动。这时,老师不必对儿童有具体的要求,以鼓励和奖赏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使得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展现。经历了上一个过程,老师们可以配合着能让儿童喜欢的音乐向幼儿们展示合适的图画作品,让他们了解和感受艺术的美感,从小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接下来,可以运用示范的方法,由教师把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一步步的展示给幼儿,幼儿们也在同时跟随老师一起模仿下来,教师要边示范边讲解,告诉幼儿们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鼓励幼儿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创作,将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想象力发挥进去。在这整个过程以后,就可以展开作品分享活动了,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作品中反映出来什么样的故事等。老师需要注意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的作品,能够发现其中的独特之美,给孩子们肯定、表扬,这对他们的行为是极大的强化。
二、带领学生从观察的技巧中发现美
美术创作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观察,生活中有太多的细节和美好的事物都被人们所忽略。因此,当我们学会观察,有意的留意身边事物的时候,我们都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心理学研究发现,太熟悉的事物,我们会对其不够留意,正如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国家,就会带着好奇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一样,可是在熟悉的地方,我们却视若无睹。幼儿美术教学要从教会幼儿懂得做个有心人开始,因为有心,就能有很多新的发现。这是对孩子们的艺术造诣进行培养的重要基础。
怎么教孩子们更仔细地观察呢?我们可以由观察竞赛活动开始,例如,搬一盆花放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们说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一开始大家都说看到了一盆花,几朵花,什么颜色的花,什么形状的花,再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观察的更加仔细,他们说自己还看到了叶子,看到了花盆上的花纹,看到了花里面的花蕊,看到了不同角度下,这盆花也不太一样。这样一个小活动引发了孩子们特别大的兴趣,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想着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更多的东西。当感觉发言差不多的时候,老师可以启发孩子们,如果你想画这盆花的话,你会怎么画呢?你会重点花它的什么特点呢?接下来可以让孩子们用准备好的纸和笔把自己想画的花画下来。这样一个创作过程让孩子们的作品也变得千姿百态,向大人们展现出那迷人的童画世界。
三、给孩子自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忽视孩子创造性的培养。不少教师在教育中重视了孩子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记忆现成的知识而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甚至有的教师和家长在孩子尝试创造时,总不停地纠正他们:“噢,这看起来不像房子,我教你做吧。”或者是“鱼怎么飞到天上了,又在胡思乱想了”等等,这些批评只会带来相反效果,令孩子们觉得他不能把一件事做好,自己想的都是错的,慢慢地便会怀疑自己能力不足,便不愿创造什么了。这种缺乏自信的感觉,会造成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只有成人具有积极的创造性的自信,而孩子是没有创造精神的,这样,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在童年时代便被一些没有鼓励的批评抹杀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支持儿童富有个性、创造性的表达。在评价儿童的艺术表现和作品时,应接纳和肯定儿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激发和保护儿童的表现欲与自信心,避免对儿童的艺术作品予以否定,限制或干涉。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就特别要注意做到这一点,与其画的像,对幼儿来说更重要的是他们建立对绘画的好感了,所以,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注意从作品的想象力,颜色的运用,艺术的张力等方面点评,让幼儿注意到自己的作品也真的很美,虽然不怎么像。
总之,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知道美术教育会提高和促进幼儿的哪方面的能力。幼师还要重视评价的重要性,能起到积极的引导,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观察力。同时可以把美术教育当成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手段,通过美术活动让幼儿释放压力,将情绪宣泄出来,也培养他们的乐群互助精神,让他们从小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将来的成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丽华,李平.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138-141.
[2]朱重翎.幼儿园5-6岁儿童美术欣赏教学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3]顾玉兰.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2,(08):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