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

2017-08-22 08:53李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实践传统文化

【摘 要】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实践素质教育、培养国民思想品德的关键阶段。传统文化是历史积淀的文化精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举止、塑造优良的道德品格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本文总结了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实践和启示,以供教育同仁指教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德育;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深入,小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以往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和升学指标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道德品德教育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相关的社会常识教育,思想内容和教学形式都相对陈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蕴藏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将这些经典积淀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运用传统经典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手段。

一、传统文化中德育素材的取舍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积累了大量的文化经典,内容丰富、义理弘深。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都有特定的理解语境,如果不对学生加以引导,会出现误读、错读的情况。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修身、人伦、品德方面的内容是我们应该重点借鉴和学习的。

如何选择其中适用于小学德育的素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反馈,有如下的几个选择标准。

1.以蒙学经典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在选择养成教育的范本上,我们以《弟子规》、《幼学琼林》、《三字经》等蒙学经典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弟子规》是传统文化教育与养成教育的一个交汇点。

《弟子规》是一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教育学生们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尊敬师长,与人平等相处,懂礼貌、讲信用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轨的基础原则。例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前人已经做了非常好的总结。《弟子规》中倡导的读书方法,“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根据不同年纪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细化,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家庭到学校,由易到难,由简至繁,逐一实现。

2.以英雄事迹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一个民族、国家存在的火种。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它的历史是苍白的。有了英雄而不懂得珍惜,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应该结合英雄人物的故事、事迹,寓教于情。我们有抗击外敌、保卫家园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有舍身求取真理的玄奘、李时珍,有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蔺相如、屈原……

爱国需要英雄,但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特别是在当今的和平建设年代,爱国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简单到了普通人都可以做到。比如我们合理处理自己的废品垃圾,不乱扔废弃物,就能减轻国家的环境污染,提高全民族的身体健康水平,造福子孙后代。让学生从小就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领悟他们的精神,自然形成一种爱国主义情怀,将这些举动落实在生活的细微之处,这才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3.学习诗歌,热爱自然

中国古诗中有大量的关于自然风光的描写,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歌颂自然的雄壮瑰丽。现在学生的课业压力大,尤其是城市中的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很多学生对自然风光不感兴趣,甚至到了名胜景区都不忘玩手机。

在德育工作中,摘选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赋文,引导学生感知自然风光、捕捉自然美景的变化,同时也建立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亲近自然,认知山水,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和包容的胸怀,这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价值。

二、利用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

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是達成教育目标的手段。我们的学校教育过于强调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参与和积极互动,而教学内容又完全以课本为主,以至于我们的德育就局限在了几本思想品德课本上,教师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1.游戏教学,以奖励为主

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经典文献、文籍,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如果不能熟读、背诵,传统文化的教育就变成了无根之木。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献、文本,制作游戏,由易到难,比如学生可以在第一阶段背诵学习《弟子规》、《三字经》以及《论语》中的简单语句,完成第一阶段,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但是每个阶段对于学生来说都有奖励,比如文具一类的小奖品,或者奖励学生在班会做主题发言等。

在我们的实践中,还将传统文化的经典语句做成了飞行棋的模式,在课堂上由学生们分组完成,进行比赛,激励学生们熟练掌握文本。

2.以故事为主,寓教于乐

老师讲故事,学生也讲故事。传统文本的背后大都有一个故事,比如“融三岁、能让梨”,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能将教化变为实际的行动,这才是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由老师讲出故事案例,让学生们分析其中的对错取舍,由故事总结出道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自己搜集、编写、整理相关的道德故事,在班级、学校内形成一种争先的氛围。

3.结合实践、注重参与

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强调知行结合,以行为本。强调道德修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辞上,必须与实际行动相结合。

在学生的具体实践中,学校要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通过组织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家庭,将家中参与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要让家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相关的行动。

三、传统文化德育与日常生活的融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告诉我们,学校的教育与学生的生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德育不应该是口号,传统文化德育也不应该只是让学生诵读一些古文语句,而是应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个环节,融合在学生活动的环境中。只有在孩子面前呈现出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孩子们才会真正地学会追求真善美,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1.利用传统节日实践传统文化德育

中国传统节日是文化和历史积淀的体现,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寄托了整个民族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传承着整个民族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诉求,具有强大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

孩子们了解学习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故事以及风俗习惯,加强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尊重节日、喜爱节日,在这种积极的互动中,将传统文化的德育转化为日常生活的内容。

2.家长积极引导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

对于德育来说,学校教育是一部分,更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在家庭、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完成的。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们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媒体更多的接触传统文化,将学校学习的内容引申。利用各种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参与社区公益、接触自然环境等,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将学校学习的德育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结合,进一步将德育内化。

四、结语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造就和孕育了我们的国家民族,更是培养出了无数的英才。深入挖掘蕴藏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使其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与思想教育相融合,可以创造出奇妙的教育成果,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版.

[2]马永庆.中国传统道德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版.

作者简介:

李军(1963.3.5~),籍贯:甘肃省白银市,学历:大专,专业:汉语言文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学实践传统文化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