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新+张意婷
摘要: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语言的准确使用有助于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国际社会关系。本文以大连市五所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礼貌用语概念、礼貌用语技能、文化价值观念和礼貌用语意识等方面入手,对学生的礼貌用语语用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学生的礼貌用语认知情况,提出加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下礼貌用语能力的建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礼貌语言使用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礼貌用语 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08-03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渐频繁,能够在多元文化中顺利进行交际的英语人才将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我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否得体地使用礼貌用语对于交际的成功与失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交际者的语用能力程度。根据罗添娴的理解,语用能力包括两个规则:(a)要清楚;(b)要礼貌。[1]因此,礼貌用语成为了检验语用能力的标准之一。在此项研究中,笔者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的二年级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大学生的礼貌语言的语用能力状况,以期对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提升大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礼貌语言语用能力的内涵
1.礼貌语言
《现代汉语词典》中礼貌的定义为: “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礼貌表现在言语和动作行为两方面。[2]广义的角度来说,礼貌语言就是表现谦虚和恭敬的语言。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礼貌语言是指言语交际下所有表示礼貌的语言。包括通常专用的礼貌用语[3](礼貌用语是指在语言交流中使用具有尊重与友好的词语),也包括言语交际中一切表示礼貌的表达方式。
2.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是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使用和理解语言,并且最终获得完满交际效果的能力。语用能力[4]分为施为能力(使所实施的语言功能可被接受的语用规约知识)&社会语言能力(指理解交际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的能力,包括交际双方的关系,交际双方共有的信息以及交际的目的)。本文的侧重点是社会语言能力,主要考查在社会特定的情况下,大学生如何准确地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并准确使用语言。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关注两个问题:
(1)大连本科大学生的礼貌语言语用能力现状如何?
(2)基于现状,应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礼貌用语的语用能力?
2.研究对象
被试学生是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171名大学二年级本科学生。最终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98.8%),被试学生均是本科生。
3.研究工具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所有数据由Excel2010和SPSS16.0进行处理。
对其中的30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主要围绕“自身是否具有使用礼貌语言的意识?”“在跨文化交流中是如何注意使用礼貌语言以示礼貌的?”“跨文化交际中是否关注内心变化?”等问题进行访谈。
量表包括礼貌用语概念、礼貌用语技能、文化价值观念和礼貌用语意识四个维度。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形式,即“最不符合”计1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基本符合”计3分,“比较符合”计4分,“符合”计5分。
三、结果与讨论
此量表在两次试测后进行了调整和测试,符合问卷标准。
表1反映的是大学生对礼貌用语概念掌握的情况。这个维度主要考查跨文化交際下大学生是否了解礼貌语言语用能力知识和概念,以促进跨文化交际下语言交际的礼貌性与准确性。内容包括是否了解礼貌用语和语用能力的概念、是否能够对比本国文化和英语文化在礼貌用语上的差异、是否了解本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在称呼上的差异、是否了解与外国人邮件互通时如何开场以及委婉语虚拟语气的使用、是否了解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一些行为的正确与否等等。从表1(1-11题)反映的数据来看,第四题(我了解在交流时用过去式,例如“could you”比一般时“can you”更加委婉)均数最高(M=4.2426),标准差最小(D=0.99119),可见,同学们对于情态动词could的使用掌握情况良好,能够准确判断出could比can更加委婉,更具礼貌性。第6题 (我了解称呼年纪大的外国长者为爷爷/奶奶是不礼貌的)的标准差最大(D=1.34932),众数(M=2)最小,可见,同学们针对外国长者的称呼问题有所不了解,外国老者不希望年轻人称呼他们为老人,平等的观念深深地扎根于西方人的思想观念之中,由于平等的价值观念的影响,西方人偏爱对等式的称呼,这与汉民族的尊卑等级观念、长幼有序、辈分森严产生了明显的对比与差异。均数最低(M=3.1243)的是第10题(我了解在西方文化中,若在进餐时,不与邻座攀谈有失礼节)。第10题反映了大学生针对中西方文化中餐桌文化礼仪不是很了解,西方人注重餐桌文化礼仪、注重在餐桌上的沟通与交流,如果不能娴熟自然地在饭桌上交谈会让人质疑我们的礼貌性。总体来说,在礼貌用语概念掌握这一维度,由于缺少西方文化的熏陶,同学们对于具体的深刻的礼貌用语知识的掌握相对比较薄弱。
表2反映的是大学生礼貌用语技能的掌握情况。这个维度主要考查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大学生是否会使用必要的技能,以促进跨文化交际下语言交际的礼貌性与准确性。内容包括是否会运用对策及技巧来帮助自我提高礼貌沟通能力,不同场合下是否会有意展现自己礼貌语言使用的灵活性,是否会运用特定的语法技巧促进沟通等等。从表2反映的数据来看,第15题(我了解为表示礼貌在与西方人沟通时往往在句尾添上please)均数最高(M=4.0592)标准差最小(D=1.00418)。Please表达礼貌性的使用是大学生从小接触英语时便了解的,甚至于被视为是重要的礼貌语言特征之一,是跨文化交际下体现礼貌性的策略之一。本维度的各题的标准差在1.00418-1.09762之间,离散度适中,可见,同学们在礼貌用语技能方面是注重运用交际技巧的,以达到准确交际的目的。
表3反映的是文化价值观念对使用礼貌用语的影响。这个维度主要考查在多元文化融合与碰撞的背景下,文化价值观念是如何影响礼貌语言的使用,以促进跨文化交际下语言交际的礼貌性与准确性。内容包括是否了解西方文化语言禁忌、非私人话题、是否了解各民族的礼貌规范等等。从表3反映的数据来看,第18题(我了解初次与外国友人见面应谈论天气等非私人话题)的均数最高(M=4.0118),众数最大(Mode=5),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交往中难免会产生误解,语言禁忌和私人话题是促进/阻碍交流的重要因素,这道题的数据反映了同学们对于与外国友人初次见面时不应谈论私人问题较为了解。
表4反映的是大学生使用礼貌语言意识的情况。这个维度主要考查大学生在与西方文化背景的人士交流时是否意识到礼貌的重要性,以促进跨文化交际下语言交际的礼貌性与准确性。内容包括是否在交流中对于出现的文化差异具有恐惧、紧张的负面情绪,是否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下礼貌语言的重要性,是否意识到要不断完善与他人的互动以应对不斷变化的情况以达到礼貌待人等等。从表4反映的数据来看,第20题(我能意识到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因为它会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的均数最高(M=4.1243),方差最大(V=1.157)。均数最低的是第22题(交流中对于出现的文化差异,我会有一些负面情绪,例如恐惧、紧张)(M=3.4615)。第22题反映了同学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对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自我内心的情绪变化这一问题不是非常在意,在跨文化交流中并不会过多关注自己内心情绪的变化,如渴望沟通等正面情绪和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在访谈中,也有的同学说道:“我在与外国人交流时,担心自己说错话,如果不是必须交流我会选择回避,有时候听不懂他们说话也要碍于面子不懂装懂地进行交流……”总体来说,在礼貌语言意识这一维度,同学们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均数在3.4615-4.1243之间,这主要是当前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同学们的跨文化交际礼貌语言意识。
总的来讲,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较强的礼貌语言意识,在交流中能够主观能动地运用交际策略,但是,对于具体的礼貌用语知识的掌握相对比较薄弱,对于中西方文化不甚了解,相关知识比较匮乏,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语用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提高大学生的礼貌语言语用能力的建议
1.转变观念
语言作为文化的外在表达形式,是人们了解该族文化的主要途径,礼貌语言源于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表达礼貌的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具有传统的礼貌方式,例如称呼长者为爷爷奶奶以示尊重;西方文化则相反,追求平等是他们一生诉求。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时要深入了解该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并且将它与自己的母语相比较,认识异同点,尊重不同点[5],开阔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国际交流观,不把外语学习看作是对本族文化的 “入侵”,而是把它当作共享多元文化的契机,以求同存异、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差异。
2.改革英语教学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使用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环境。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忽视礼貌语言使用的合理性,是大学生在接受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应逐渐转变将英语当作工具的传统教学方式,外语老师肩负着传授语言和传播文化的双重任务,将文化学习有效导入课堂外语教学,培养大学生文化修养和跨文化意识。[6]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增多文化课程,学习英语国家文化概况、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中反映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促进我国外语教学向培养学生语用能力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礼貌语用能力。
3.实践活动
大学生在提高跨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转变的同时,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具体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使用准确的礼貌语言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
通过对大连五所高校大学生的礼貌语言语用能力的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礼貌用语语用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期待从学生个体、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加以重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被试仅限于大连五所高校大学生,样本代表性不强,数量有限,如果把更多高校的大学生纳入被试的话,将会得到更有意义的结论,结果会更具代表性。
参考文献:
[1]罗添娴.从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谈跨文化交际[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
[2]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Lyle.F.Bachman.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4]史煜.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谈中英礼貌语差异[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
[5]范雪霏.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用失误的文化原因分析[J].林区教学,2015.
[6]刘明阁.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