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辉
摘 要: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经济不断的发展,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将会是评价人才的一个新的标准。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能力,可以给学生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能力之一。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上,应当充分地契合小学生的心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小学生;生本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9/22-0049-03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信息技术关乎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改已经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纳入到了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包含着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动手能力。生本教育理念契合现今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将生本教育理念引入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浓厚,可以使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拥有自主性,可以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产生交互性,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生本教育的概述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含义
生本,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改变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对于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来说,生本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是符合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的。
(二) 生本教育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
1.生本教育理念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比较随心所欲;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又充满着旺盛的好奇心,他们对于一切未知的领域都有着探究的心理。作为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积极引导他们将好奇心注入到学习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拥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生本教育理念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个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助推器[1]。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一直在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来说,没有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只是将书本的知识逐字逐句地灌输到学生的脑中。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被动学习中被一股脑儿地灌输了一大堆的知识,扼杀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他们思考书本中问题的来源,然后向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和学生在一问一答之间,良好的教学氛围逐渐形成,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3.生本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质
小学生的是非观念尚未完全成型,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判断事物对错的标准往往是以自身的喜好,没有养成正确是非观和价值观。小学生往往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一旦放任不管,就会成为现今人们眼中所谓的“熊孩子”[2]。生本教育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完整的价值观。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本教育是对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对他们思想的一次洗礼。小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可以利用生本教育理念作为基础进行教学,最终达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是建立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好奇心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一切的未知都有探索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材,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在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中,学生都拥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争先恐后地操作着计算机;但是在信息技术理论的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去扮演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演绎出计算机组成的过程。这样,小学生将会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习到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
(二)制定清晰的目标,为学习寻找方向
任何学习都需要一个确定的目标,只有找对了学习的方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否则很容易南辕北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应当是目标的建立者和完成者,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引路者。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为了达到自身设定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只有不断的通过检查、反馈、优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加强[3]。例如,在学习《幻灯片编辑》这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的目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这种指导应当是提示性的,不能直接代替学生进行操作,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攻克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位置得到了体现。
(三)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通过自身操作计算机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学生珍惜这样得来的知识,也不会遗忘这样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有针对性地充分开发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培养的是他们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尚未形成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培养学生的模仿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操作手法,积累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基础的教材内容例如网页设计、幻灯片制作的时候,要注意培养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更为深入。
(四)培养学生的讨论协作的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学会群策群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这些知识难点包括相似的知识点、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错误的问题和新旧信息技术知识的连接点。组织讨论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当在一旁关注,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防止天性自由的小学生利用讨论的机会聊天嬉戏,影响课堂纪律;二是学生在讨论发现问题答案的时候,可以有求证的对象。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学习《编辑文档》这个篇目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4],之后给学生定下一个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时候,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为了寻找答案,就会仔细的翻阅书本、互相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得出了答案,也体会到了团队的作用。讨论协作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对他们探索知识的好奇心的一次激发,是他们思维能力碰撞的一次机会,对于他们学习信息技术来说大有裨益。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落实生本教育理念,使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柏庆华,牛江梅.对中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8,(16).
[2]蒋 砾.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师生问答行为设计“六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7,(04).
[3]丁兴富,李敬东.从黑板到交互白板的历史进程——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前景的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5,(02).
[4]郭思乐.教育:从控制生命到激揚生命——论教育内部习惯评价导致的可视性教育亚文化向教育文化的回归[J].教育研究,2004,(12).endprint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