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课与习作课要齐头并进

2017-08-21 03:46张丽红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张丽红

摘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朝夕之功,需循序渐进,需有足够的耐心。要从每一节语文课上下功夫,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写作特点加以指导,不断积累习作经验和知识,学生才能薄积而厚发,提升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讲课;习作知识;厚积薄发;习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9/22-0019-03

何谓“语文”?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诠释得很精辟,“语”即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这当中当然也包括了作文,由此可见,作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多年来,老师们在作文教学方面既费力又费时,但效果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都在着力研究“怎样上好作文课?”但笔者认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需要精讲课和习作课齐头并进。

一、加强精讲课教学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朝夕之功,需循序渐进,需有足够的耐心。从时间上看,只是靠每周的两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師要从每一节语文课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每一篇课文都是我们习作的例文,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写作特点加以指导,学生才能薄积而厚发。

(一)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从三方面着力:

1.在读中感悟语言,品味语言,理解语言

读是一种真情流露,只有发自内心地读,才会感染人,才会与听者产生共鸣。所以读书不是一遍一遍地重复读,读书是有层次的。

(1)初读——做到正确、流利。

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做到“六不”,即不丢字、不多字、不错字、不重复、不磕巴、不断句。还要做到“三要”,读音要正确、吐字要清楚、声音要响亮。

(2)再读——整体感知,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3)三读——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情感。

通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段,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4)四读——有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练习入情入境地读。可以运用配乐读、师引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钻研教材,找准语言训练点

每篇文章都有进行语言训练的着眼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抓这些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比如,《龙卷风》一文抓住龙卷风“特异的形态”和“狂暴威猛的气势”这两个特点,重点介绍了“陆龙卷”和“海龙卷”。重点段落是第三、四自然段,具体从声音、气势、形态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陆龙卷和海龙卷。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学生在初步理解文本,并想象所描绘的情景之后,引导学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龙卷风到来时的情景,让学生把头脑中的情景转换成语言文字再次表达出来,这样既帮助学生体会到了龙卷风狂暴威猛的气势,又训练了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3.加强读写结合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仿写,例如在教学《肥皂泡》时,课后作业是这样布置的:玩一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或者其他游戏。按照冰心奶奶有序及细致地描写游戏过程的方法来写。

(2)把作者写具体的内容概括出来,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段意等。

(3)把想象到的内容写出来。

《黄继光》中有这样一段话:“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艰难地挪动着身体,更加顽强地向前爬,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让学生想象一下,此时,黄继光的表情怎样?手、脚是怎样爬的?这样向前进时,他的身后留下了什么?把想象的内容,结合课文写下来。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们深刻体会黄继光奋不顾身的精神,更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这三种是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那么,什么时候最合适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呢?我认为只要是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能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小练笔,都有必要进行这样的练习。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哪些写作知识呢?这要因所教课文的特点而定,因学段目标而定,因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1.因所教课文的特点而定

例1:《下雪的声音》,开头写到:“你听过雷声、雨声,你听过风声、涛声。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作者从我们熟悉的雷声、雨声、风声、涛声谈起,这些声音不曾留心也能听到,而下雪的声音需用心听。通过比较,感受他们的不同。一个疑问句,强调他们的不同,引发读者读书欲望。这些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

例2:《桂林山水》中第三自然段这样写道:“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作者在写每一方面景色的时候,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让读者在比较中更清楚地把握景物特点。当然,接下来的排比句式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2.因学段目标而定

教师所教学段的目标是什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是五、六年级所要掌握的,放到三、四年级,就超纲了。如何做到不超纲?让每个学段知识过渡自然,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领悟《语文课程标准》。它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教师要学会用它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别人的教学行为。

3.因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有些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指出,教师不清楚到底属于哪个学段。这就是给老师发挥的空间。endprint

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一篇课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领悟,并学习运用它。

二、上好作文指导课

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再来上作文指导课,就轻松多了。在习作教学中要努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重要問题。

(一)要从内容入手

“我手写我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加社区、学校、家庭的各种有益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有内容写,乐于与人沟通,乐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作文教学中,切忌生硬讲解写作知识,这样会影响学生交流的兴趣,打击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二)习作指导应把握重点

1.通过启发谈话连接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2.重构生活情景(画面),练习用恰当的语句说出来。

(1)构想或再现生活画面,即回想难忘或深刻的事。

(2)放大关键细节(环节),即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经过师生追问、提问,把细节补充完整。

(3)理清线索(顺序)。

(4)激发、唤醒、强化某种感受和体验。即当时你的感受、想法、想说的话。

(三)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

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过多考虑写作技巧。一气呵成写好之后,再考虑哪种表达方式更合适,开头、结尾怎样写更好,再斟词酌句去修改。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

(一)认真批改作文

1.批改形式:教师批改、生生互相批改、面批等。

2.批改要求:教师书写工整,学生看得清楚,对学生作文有指导性,让学生看得明白。

记得一位老师的评语是这样写的:“你真是个有情趣的孩子。开头‘月亮从窗户里照来一丝光,我们找了十几个小朋友来到了一个小屋子的门口,开始猜拳……把捉迷藏的时间、环境,生动形象地展现到了眼前,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结尾“到了深夜那个小屋还能听见我们的倒数声‘100、99、98、97……”余音绕梁,懂得留白,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开头结尾都有了些艺术性,渲染了“捉迷藏”的氛围。但第三、四自然段,应该具体写写藏者怎么藏,捉者怎么找,各自心里有什么活动,这样才能与读者形成共鸣,把“捉迷藏”的游戏逼真地再现出来!”

学生们看了这样的批语,怎能不喜欢老师?又怎能不喜欢习作呢?

(二)作文讲评一般方法

1.展示优秀范文。每次讲评都要展示学生的范文。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整篇的,也可是开头或结尾,也可是一段的描写。对学生们来说,往往同龄人的作文更受学生们关注,更乐于去学习,去接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采用多种形式修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等,这样的训练每节课都要有,夯实基础。

3.讲评共性问题。

每次讲评只突出一个重点,不要太多。这个重点是什么?由本次习作的要求来定,由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定,由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来定。

四、创设读书氛围,搭建展示平台

(一)大量阅读,为习作奠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因此,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孩子读书积极性,充分发挥利用各班图书角的作用,让学生大量阅读,大量积累,为习作奠基。

(二)展示优秀作品,提高习作兴趣

学生习作的动力何在?就是要有人阅读,有人欣赏。我们在班级建立作家园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学生向校刊《群星》《牛城晚报》投稿,让学生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习作兴趣。

作文教学的道路虽然崎岖不平,困难重重。但是,笔者坚信: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作文教学必将异彩纷呈!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